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郑和下西洋

移除 3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海禁是一项锁国性质的国策,严格禁止人民对外通商贸易,规定人民不但「片板不许入海」<ref>《明史》卷二百五《朱纨传》</ref>,甚至民船造得稍大一些就是违法。《大明律》规定:“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此外,亦会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ref>[[#佐久间|佐久间1992]] 197-199页、[[#熊|熊1997]] 90页、[[#檀上2005|檀上2005]] 147,162页、[[#上田|上田2005]] 95页</ref>。明朝唯恐禁海不力,有关海禁的诏令每过几年就会重申一遍。
海禁的原因有指是为了防止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明朝前期[[倭寇]]猖獗。据《[[明史]]》及《[[明实录]]》记载,仅洪武元年至七年 (1368年至1374年) 间,倭寇对中国沿岸的侵扰次数就多达二十三次<ref>[[#熊|熊1997]] 90页</ref>。此时正值日本的[[南北朝时代 (日本)|南北朝内战]],流离失所的日本平民为逃避战乱,纷纷流亡海上。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日本北朝的[[足利氏]]吞併南朝,不少南朝遗臣相继逃亡出海,与日本浪人组成武装,形成倭寇,侵扰中国沿岸地区<ref name="mi一ng start japanese rob">{{cite book |title = 析论中国历史《治乱因果篇》(上册) |publisher = 永柏出版有限公司 |author = 吕振基、苏荣 编著 |year = 2005年4月初版、2005年8月第二版 |pages = 第266页 |isbn = 988-98403-1-6}}</ref>。另一方面,曾割据[[江南]]沿海州县的[[张士诚]]和[[方国珍]],自被朱元璋击败后,其部下亡命海上,勾结日本[[浪人]],侵扰[[山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有鉴于[[苏州|苏]]、[[松江府|松]]、[[常州府|常]]、[[嘉兴府|嘉]]、[[湖州府|湖]]等州是张士诚的旧地,朱元璋因而对以上地区採取歧视性政策,所征[[田赋]]较其他地区高出十倍以上<ref name="ming start japanese rob" /> ,当地百姓不堪其苦,流亡他乡,或作为倭寇嚮导。此外,闽浙大族亦为了利益私通倭寇。有见及此,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罢太仓黄渡市舶司”<ref>《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九</ref>;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禁海令」,规定:“……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撤销了自[[唐朝]]起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今宁波)、广东广州三处[[市舶司]]。
=== 破例入洋 ===
129,4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