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希文

增加 4,34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生平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马希文''' 马希文教授 1939 年 5 月 23 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语言学家和 [[ 教育家 ]] ,也是杰出的科学普及工作者。他在教学与科研中有其极为独到的方法,在许多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先驱性及前瞻性的贡献,具有远远超出领域本身的重要理论涵义。他有超群的天赋,在哲学、音乐、文学等方面也很有造诣,熟悉多种语言。马希文教授 1954 年进入 [[ 北京 ]] 大学数学力学系,时年15岁。毕业之年参加概率专门化,毕业时以他为主的研究小组所完成的优秀学术论文《最优分成问题(或量化问题)的渐近解》,发表在《数学学报》 1961 年第 3 期上。他被丁石孙教授誉为"最有才能的学生之一"。
<p style="text-indent:2em;">'''他 1959 年毕业留校''',在数学力学系概率教研室工作,主要研究信息论和编码理论。他开设了系里第一个数学信息论课程,与人合写了讲义,讲义中重新整理了经典信息论的理论体系,用更清晰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证明了许多定理,该讲义为多届学生所使用。在此期间他还运用信息论的观点研究了中文的语言学问题,提出通过 4 级马尔可夫链处理中文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这一方法八十年代后得到广泛运用。
<p style="text-indent:2em;">'''七十年代他曾在北京大学 6912 计算机上开发绘图和识谱奏乐软件'''。他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的研究,其论文《树计算机和树程序》发表在《计算机学报》创刊号上。他是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第一批研究生导师之一。
<p style="text-indent:2em;">'''1979 年至 1981 年,他作为首批派往美国的访问学者''',在人工智能创始人 John McCarthy 教授领导的 [[ 斯坦福大学 ]] 人工智能实验室工作。其间从事诸多课题的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程序语义学论文《语义学中的关系方法》。
<p style="text-indent:2em;">'''回国后,他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大量出色工作'''。他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奠基人之一,参与创建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学组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并于 1982 年在北京计算机学院创办了人工智能研究室。他在 "知道逻辑" 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发表在 1983 年国际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有关论文受到一致好评,因此他被推举为 1985 年国际人工智能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1985 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ISP 语言动态编译系统"。他对我国 863 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的立项起了重要作用。他以深刻的洞察力指出计算机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他为此撰写了多篇文章,始终以清醒的头脑推动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
<p style="text-indent:2em;">来弥合心灵中那难舍的离合悲欢。
<p style="text-indent:2em;">(国家教育部语用所,研究员 冯志伟,2001年1月30日,于北京)<ref>[http://www.math.pku.edu.cn/teachers/mxw/long-cry.htm]长歌当哭 --送别希文 </ref>
=='''马希文教授部分著作'''==
<p style="text-indent:2em;">'''著作'''
<p style="text-indent:2em;">《程序设计学》,科学出版社,1985
<p style="text-indent:2em;">《正交设计的数学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p style="text-indent:2em;">《LISP语言》,马希文 宋柔,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p style="text-indent:2em;">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ltd,1990
<p style="text-indent:2em;">数学花园漫游记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0
'''数学论文'''
 
 
<p style="text-indent:2em;">双曲函数 数学通报,1956.7, P19-22 1956.7
 
<p style="text-indent:2em;">有限传输设备系统的Feinstein引理 数学学报,V14, NO2, 1964, P291-303 1964
 
<p style="text-indent:2em;">机器证明及其应用(I) 科技参考(计算机应用与应用数学)1978.4,p20-27 1978.4
 
<p style="text-indent:2em;">机器证明及其应用(II,III) 科技参考(计算机应用与应用数学)1978.8, p17-23,24-28 1978.8
 
<p style="text-indent:2em;">关于拟因子法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79年第4期 1979
 
<p style="text-indent:2em;">分布式计算与异步迭代法,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83.3, p33-35 1983.3
 
<p style="text-indent:2em;">计算机科学论文
 
<p style="text-indent:2em;">树计算机与树程序,《计算机学报》,1978.1,第1卷第1期,71-81
 
<p style="text-indent:2em;">语义学中的关系方法,《计算机学报》1982.1,第5卷第1期,1-10
 
<p style="text-indent:2em;">W-JS: A Modal Logic of Knowledge 1983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CAI 83), 398-401 Ma Xiwen, Guo Weide
 
<p style="text-indent:2em;">W-JS:有关"知道"的模态逻辑,《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2.1(马希文,郭维德)
 
<p style="text-indent:2em;">理论计算机科学引论,《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8.2, pp1-36
 
<p style="text-indent:2em;">什么是可计算性,《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8.11, pp14-17
 
<p style="text-indent:2em;">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87.4, pp18-21
 
<p style="text-indent:2em;">计算机与思维 《人·自然·社会》孙小礼,楼格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p style="text-indent:2em;">计算机与社会 《人·自然·社会》孙小礼,楼格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p style="text-indent:2em;">计算机与思维科学 《关于思维科学》钱学森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7 1986
 
<p style="text-indent:2em;">人脑、计算机和"电脑" 《思维科学》1985年第1期 1985
 
<p style="text-indent:2em;">基于互动的计算机汉字楷书识别,《自动化学报》1992.4, pp502-504。周昌乐,马希文
 
 
<p style="text-indent:2em;">'''语言学论文'''
 
<p style="text-indent:2em;">动词"了"的弱化形式/l u/,中国语言学报,1982年第1期,1-14页
 
<p style="text-indent:2em;">计算机与文字改革,文字改革1984年第5期,23-26页
 
<p style="text-indent:2em;">通字,汉字改革的一种途径,文字改革1985年第3期,18-20页
 
<p style="text-indent:2em;">有关副词"再"的句式,中国语文1985年第3期,105-114页
 
<p style="text-indent:2em;">语文工作与科学技术,语文建设1986年第1-2期(合刊)34-36页
 
<p style="text-indent:2em;">北京方言里的"着",方言,1987年第1期,17-22页
 
<p style="text-indent:2em;">自然语言理解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pp18-21 1987.4
 
有关动结式动词的句式,中国语文1987年第6期,424-441页
<p style="text-indent:2em;">从计算机中文系统看汉语拼音方案,语文建设1988年第1期,7-9页
<p style="text-indent:2em;">语言学资料的计算机处理,语文建设1988年第6期,3-10页
<p style="text-indent:2em;">以计算语言学为背景看语法问题,国外语言学,1989年第3期,139-145页
<p style="text-indent:2em;">比较方言学中的计量方法,中国语文1989年第5期,348-360页
<p style="text-indent:2em;">自然语言理解与自动文摘 《智能技术与系统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99-108 1990.2 马希文,李小滨,徐越<ref>[http://www.math.pku.edu.cn/teachers/mxw/works.htm]马希文教授部分著作 </ref>
1,2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