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
次編輯
變更
漢斯·艾斯勒
,無編輯摘要
[[File:Image-w240.jpg|有框|右|漢斯·艾斯勒[https://mubi.com/cast/hanns-eisler 照片來自 mubi.com]]] '''漢斯·艾斯勒'''(德語 :Hanns :'''Hanns Eisler ''' ,1898年7月6日 [[萊比錫]]出生 -1962年9月6日 逝於[[東柏林]] ), [[ 猶太 ]] 人, [[ 奧地利 ]] 反 [[ 法西斯 ]] 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歌《從廢墟中崛起》的作曲者,在 [[ 歐洲 ]] 樂壇享有盛譽。 [[ 艾斯勒 ]] 曾在 [[ 維也納音樂學院 ]] 學作曲,師從 [[ 勛伯格 ]] 。1924年獲 [[ 維也納 ]] 市創作獎,1925至1933年在 [[ 柏林音樂高等學校 ]] 任教。希特勒上台後,他於1933年流亡國外,此間他曾為 [[ 英國 ]] 寫電影音樂,在 [[ 紐約新社會研究學校 ]] 及 [[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 ]] 任教。1942年在好萊塢從事電影音樂寫作,曾擔任喜劇大師 [[ 卓別林 ]] 的音樂助理。1962年9月6日病逝於 [[東柏林]]。 他是前 東 德國歌的作曲者、馬克思主義信徒,左派思想造成他一生動盪流離,說精采說悲哀一體兩面。他曾參予一次世界大戰,在戰爭中卻充滿疑問。奧地利戰敗後回到[[維也納]],1919-1923年間隨[[荀白克]]學習,他是[[荀白克]]信徒中第一個使用[[十二音列]]作曲者。1925年移居[[ 柏林 ]],1928年在[[馬克思工人學校]]任教。此時的[[艾斯勒]]已是活躍的共產主義支持者,作曲也明顯的有左傾政治色彩 。同一時期他和劇作家[[布雷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開始交好,[[布雷希特]]是德國現代劇場改革者,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和影響最深遠的劇作家,影響後現代劇壇和美學至深。終其一生他們二人友誼未斷,[[艾斯勒]]也為多部[[布雷希特]]劇本寫作配樂。1933年[[艾斯勒]]和[[布雷希特]]自知無法見容於納粹政權,雙雙離開家鄉。[[布雷希特]]先是落腳[[丹麥]],1941年定居[[美國]]。[[艾斯勒]]則辛苦許多,歷經[[布拉格]]、[[維也納]]、[[巴黎]]、[[倫敦]]、[[莫斯科]]、[[西班牙]]等地,終於在1938年取得[[美國]]永久居留權,1942年在[[洛杉磯]]和[[布雷希]]特會合。在美期間,[[艾斯勒]]為記錄片和好萊塢商業電影寫作配樂。[[艾斯勒]]一生總計寫下四十部配樂,成為他創作的最大宗,再來就是他著名的聲樂作品與合唱音樂。此外,他也從其戲劇配樂中取材,以組曲等名義出版管弦樂作品,是接觸其配樂的重要管道。 ==作品影視==Hanns Eisler: Lenin (1935){{#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7rBt3gImT8}} ==參考資料==* books.com.tw<ref>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20181088</ref>* 影片來源<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7rBt3gImT8</ref>==注釋==<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