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34
次編輯
變更
溪亭·清秋有余思
,無編輯摘要
《'''溪亭·清秋有余思'''》是[[南宋]]爱国志士和[[文学家]]林景熙的作品之一。
<center>溪亭·清秋有余思</center>
{{Cquote|
|[南宋]林景熙}}
== 作者生平== 林 景熙(1242-1310),字德旸,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 南宋理宗淳佑二年(1242),林景熙出生于平阳(今属浙江)。而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及马积高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记林景熙的生年为1241年。 关于林景熙的字号,章祖程《题〈白石樵唱〉》云:"先生讳景熙,字德旸(旸),姓林氏。"吕洪《〈霁山先生文集〉序》云:"讳景熙,字德旸,号霁山"。[[民国]]《平阳县志·林景熙传》云:"林景熙,字德旸,号霁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ref>[http://www.88828.net/dianji/dianjidaquan/13616.html 四库全书],历史故事,2018-01-22</ref>云:"景熙一作景曦,字德阳。"方逢辰《蛟峰集·〈林霁山诗集〉序》:德旸作德阳;徐沁《金华游录注》:也作德阳;[[乾隆]]《平阳县志》:旸亦作阳。 林景熙《霁山集·送松存弟序》:"林氏自闽徒居平阳之坳中,至予十二世……予以奥里第二雪。松存为伯仲行。"据吴承志考证,坳中即亲仁乡林坳(今属苍南)。祖辈几经迁徙。[[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林景熙随父定居平阳腾蛟泗源大林邸(今林泗源)。 林景熙自幼聪颖,好读书。二十岁时已有诗名。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林景熙被 义 举 荐到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就读太学。 经历了"邅回三舍间"的刻苦攻读,林景熙于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相当于进士及第)。入仕后始任[[福建]][[泉州]]教授(谢翱赠诗称"府教"),迁礼部架阁(掌储藏帐籍文案之官),转从政郎(文阶官从八品)。 ==文学特色== 文学作品主要艺术特色是构思精妙,笔意含蓄,语言委婉,寓意深远,是林景熙文学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他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表达了内心思想感情和准确地剖析了[[社会]]现实状况。他描写沧波浩渺的大海上出现海市蜃楼奇景的《蜃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力作。 林景熙最为擅长并且最能体现其诗歌艺术风格的是七言[[律诗]]。《霁山集》现存诗三百余首,其中七律八十五首,数量最多。他的七律完全是宋派宋调。他远绍杜甫,近俪放翁,又效法黄庭坚<ref>[https://www.sohu.com/a/225110851_322551 江西诗派一代诗宗黄庭坚的艺术成就],搜狐,2018-03-09</ref>、陈师道奇警遒劲的格律,豪健跌宕,郁勃沉挚, 表现出了清而腴、婉而壮,又蕴藉、又酣畅的特点,在宋季戛戛独造,凌驾诸家之上。他在《重游曲镜次韵》诗中说自己是"独提诗律继黄陈",表明了艺术上的追崇;但他却没有沾染江西诗派后期作家枯涩生僻的弊病,说明他善能推陈出新。 == 爱国精神== 最能体现林景熙爱国精神的事件是"冬青之役"。该事件发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总统江南释教的杨琏真迦率众挖掘会稽宋故六陵,将骸骨抛弃于草莽之中。林景熙闻讯义愤填膺,约唐珏、郑朴翁等冒死潜入皇陵,用装入竹篓中的枯骨换出六帝后之骸骨,装成六函,裹以黄绫,托言佛经,葬于兰亭附近。又去临安故宫常朝殿前挖掘冬青树六株,分植六帝墓前以作标识,并作《冬青花》和《梦中作》四首,暗以记其事。这次奋身义举,历史上称为"冬青之役"。
林景熙 墓位于林景熙故乡归隐后,曾说不再与闻世事,但当他听到谢枋得不与[[ 平阳县]]带溪乡林泗源村庄后面的青芝山(俗名卧牛山) 元 朝 南山坡上。墓为砖室结构。清[[乾隆]] 合作绝食而死, 十 二年(1747) 分钦佩 , 平阳县令徐恕率林泗源裔孙重修陵园 以诗赞道:“何人续迁史 , 并亲题墓碑曰:"南宋忠 表为节 义 林霁山先生之墓 雄 。"1983年 ”他听到家铉翁放归 , 霁山先生墓被呈[[ 平阳县人民政府诗]] 列为首批重点说:“衣冠万里风尘老,名节千年日月悬。”把他比作[[ 文物保护单位苏武]], 并于1987年由政府和当地群众筹集资金在墓前修筑" 表示无限景 仰 霁亭" 。 霁山碑林2000年4月被命名为[[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时,他以犀利的笔锋,借秦吉了和孙供奉,对那些寡廉鲜耻的叛将贰臣,予以痛斥 。
==视频==
===<center> 溪亭·清秋有余思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南宋 著名爱 :宋诗在中 国 诗人——林景熙传统文化里,也是非常丰厚的精神财富</center><center>{{#iDisplay:m0373fe7dx0t0860yuegvi|560|390|qq}}</center>
<center> 古 完善 诗词 天天赏——林景熙大会评判标准 做好诗词文化传承</center><center>{{#iDisplay:v3256wqaivkb09006jcg68|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