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郭雍

增加 4,028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或调整分类
 '''<big>郭雍</big>''' ==人物简介==   (?~1187年 郭雍(1104—1157 )字子和 ,号白云 ,河南洛阳人, 是补亡、拾遗研究伤寒的杰出医家。<br>==人物生平==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13&filename=ZRKY201301005&v=MDM0NjdmWmVSdkZpSGtVNy9MUHovQWQ3RzRIOUxNcm85RllZ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E8= |title=士人身份与宋代伤寒学的发展——以郭雍《伤寒补亡论》为中心[J]. |author=逯铭昕. |work=自然科学史研究, |date=2013,32(01):55-63. }}</ref><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8589&filename=SXZY198612028&v=MDE4OTkxRnJDVVJMT2ZaZVJ2RmlIa1U3ckpOalhSZDdLeEZ0Zk5yWTlIYk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 |title=郭雍外感温热思想浅深[J]. |author=符友丰. |work=陕西中医, |date=1986(12):553-555. }}</ref><br>  郭雍其先祖洛阳人,父忠孝,官至大中大夫,师事程颐,著《易说》,号兼山先生。雍传其父学,通世务 隐居峡州 (今湖北宜昌县东南),游浪于长阳山谷间 ,号白云先生 。仲兄子言“幼以多疾喜方” 宋代 遇常器之、康醇道辈悟 学家。 郭雍早年从父学儒 道,并深通仲景之论 。乾道中 (1165~1173年) 以峡 州太 守任清 臣、湖北帅张孝祥荐于朝 后朝廷征 ,他 就, 赐号冲晦处士 。但宋孝宗时常对辅臣称道他 淳熙中(1174~1189年) 更封颐正先生 有《传家易说》存世 郭氏兼治 雍也涉足歧黄,寄意典籍,老而不辍,兄弟皆成名 。雍淡泊自甘 得到太医常颖士(器之)的指导传授后 尊法前贤 诊断洞彻病情 且独具慧眼 曾于余暇取仲景书,深入 晚好伤寒之学 读不辍 兼采 以八旬高龄撰 素问 仲景伤寒补亡论 、《难 。郭雍并无医学授受渊源其医学知识皆来自医学 》、 典的阅读,因此,郭雍对 千金方 伤寒论 、《外台秘要》、《活 的研读在一定程度上可折射出“儒医”进 总括》 医学领域的方式 以及 庞安常、常器之等方论,编著 对医学体系的影响。<br>== 《伤寒补亡论 》20卷(1181年),朱熹为之作跋,加以表彰。》==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10&filename=GYLT201006002&v=MjE3MjhIOUhNcVk5Rlpv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E9mWmVSdkZpSGtVTC9KSWpUSGVyRzQ= |title=宋代名医 郭雍 对《 伤寒 论》深有研究,为宋以前 补亡 研究 探赜[J]. |author=吕芹,卞华,孙中堂. |work=国医论坛, |date=2010,25(06):1-3. }}</ref><br>  '''补充疾病'''<br>   《伤寒 补亡 论》 补亡了温病、瘟疫、风温温毒等外感热病。郭氏首先提出存在一种“才感而即发” 七大 温病,并将温病分为三类,他说“医 论温病多误者,盖以温为别 种病 他对《 不思冬 论》的研究 多于极平凡处见精细 至春发者 郭雍对太阳 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自感风寒温气而 者,亦谓之温;及春 汗无汗二症的研究 非节之气,中人为疫者,亦谓之温。三者之温,自不同也”。同时将伤寒、温病、瘟疫进行区别,对5种发疹性疾病进行鉴别 很有见解 对温病学派形成提供了许多内容 阐明 郭氏参《类证活人书》补充 了《伤寒论》 书中没有的 卫气不共荣气和谐 伤寒相似诸症十四条”,除引《活人书》所载痰症、食积、虚烦、香港脚四者外,复增“疮毒、虫毒、溪水毒、瘴雾 的理论 诸类伤寒证 对后 以“使 学习研究 知此皆与伤寒相似而非伤寒”。<br>  《伤寒补亡论》补亡了妇、儿伤寒。 《伤寒论》 论述妇人伤寒仅 汗无汗 “热入血室” 一证 有很大启发 ,小儿伤寒则无记载 。郭 雍对厥病 氏根据妇女特点,取庞安时、朱肱之说,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增添了妇幼伤寒 发挥 治疗方法。<br>  《伤寒补亡论》补小儿疮疹。郭氏在“小儿疮疹”上下篇65条中作了大量阐述。首先指出疮疹是温毒,亦称“温毒疮”。接着将疮疹分为“脓疮”、“水疱”、“麸疮”三类,脓疮毒 甚,即豌豆疮,生七日方长,贯脓成痴,然后愈。水疱即麻子疮,生数日,园满水出则愈。轻者 麸疮(麸疹),随 则焦 ,他 说:“世之论厥者 处再出再焦 皆不达 如是遍及 身。<br>  此外 厥者 郭氏还补充了《金匮要略》中的部分病证 逆也 如痉、湿、暍、百合病、狐惑病、阴毒、阳毒等病证 凡逆留为厥 以充实伤寒内容 <br>  '''拾遗证候'''<br>  郭氏补充 《伤寒 所论 部分病的证候 盖手足厥逆之一 使人易于掌握。如郭氏引王叔和、朱肱言拾遗阳毒、阴毒的 也。凡 候,《伤寒补亡论•卷十四 毒五条》云“ 正气偏胜而厥者 毒为病,身重,腰背痛 一寒 烦闷 安,狂言,或走,或见鬼,或吐血下利,其脉浮动大数,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吐脓血,五日 一热 至七日 治” 伤寒之厥 “阳毒病 非本阴 偏胜 气独盛 暂为毒 所苦而然 暴绝,必发躁,狂言妄走,面赤斑斑如锦文,咽痛,或下利赤黄,脉洪实滑促” 《伤寒补亡论•卷十四阴 气并于 五条》云“ 毒为病 则阴盛而阳衰 身重背强,腹中绞痛 阴经 咽喉 能容 必溢于阳 气攻心,心下坚强 故为寒厥;毒 并于阳 不得息,呕逆 则阳盛而阴衰 唇青面黑 阳经不能容 四肢厥冷 ,其 脉沉细紧数,身如被杖,五六日可治”。“阴 必溢于阴 之为病,初得病 故为热厥。其 手足 冷,背强咽痛,糜粥不下,毒气攻心,腹痛短气,四肢 逆冷, 或有温时 呕吐不利,身如被打”。  郭氏不囿于仲景之论,对伤寒之“死证”补充了治法,如《伤寒论》295条“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 ,手足 逆冷 者,不治”,郭氏认为此证是阳气虚惫 ,而 手足掌心必暖 无阳气欲脱之状,可用灸太溪穴和服四逆汤之法以回阳逐阴。又如补充温病治法,《伤寒补亡论•卷十八温病六条》云“升麻解肌汤最良 ”指出凡逆皆为厥 热多者,小柴胡汤主之;不渴 者,小柴胡加桂枝也;嗽者,小柴胡加五味也;烦躁发渴,脉实,大便闭塞者,大柴胡微利也;虚烦者,竹叶汤;次第服 此治春温之法。其伤寒成温者,并依 伤寒 乃毒气 治温疫之法, 于阴经或阳经所致 同春温 与阴阳偏胜 厥者不同 加疫药也 另外,他还提出 <br>  '''补充方药'''<br>  郭雍推崇宋代医家 于伤 厥者固为手足厥冷 诸说 热厥 每折衷于庞安时、朱脓、常器之之间。凡三阴三阳病有证无治、有治无方 者, 手足却如炭火炮烙,或如入汤中 采常氏、庞氏、朱氏三家之论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予以补充 <br>  此外, 郭雍 采集 还据 素问 内经 》、《难经》 有关论述,以问答形式,解释了伤寒名例等35个问题;据 《千金方》 、《外台秘要》、《活人总括》等方论,以 张仲景 的缺略 华元化五问” 于仲景之说亦有独到之阐发 以区别二人所论伤寒证治异同 对仲景学说的发展有所贡献 如此等等 。 ==参考来源=={{reflist}}
1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