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荫美

增加 4,87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史萌美
| 英文名 =
| 图像 = [[File:5e852f88n7a1949c4c397&690.jpg|缩略图|center|[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undefined&tn=baiduimagedetail&ipn=d&word=%E7%90%B4%E4%BA%BA%E5%8F%B2%E8%8D%AB%E7%BE%8E&step_word=&ie=utf-8&in=&cl=2&lm=-1&st=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cs=3210172059,1778378084&os=1541811885,1005373512&simid=3529468781,219272668&pn=1&rn=1&di=170863576400&ln=3&fr=&fmq=155115114193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0,0&istype=0&ist=&jit=&bdtype=0&spn=0&pi=0&gsm=0&objurl=http%3A%2F%2Fs8.sinaimg.cn%2Fbmiddle%2F5e852f88n7a1949c4c397%26690&rpstart=0&rpnum=0&adpicid=0&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7%D9%C8%CB%CA%B7%D2%F1%C3%C0&fr=ala&ala=2&alatpl=sp&pos=0来自百度图片]]]| 图像说明 = 纪念古琴大师孙绍陶、 、张子谦诞辰名家音乐会|center
|出生日期 = 1889年 <br>
|出生地点 = 江苏扬州<br>
'''<big>史萌美</big>''' <p style="text-indent:2em;">1889年生于扬州,民族音乐家,筝艺大师”。史荫美自幼聪明好学,喜好音乐,年轻时在北平拜清皇室宫廷乐师黄勉之先生为师,学习弹奏古筝、琵琶和古琴,他特别精于古琴,对笙、箫、管、笛等乐器,也样样精通,当时有“民乐奇才”的美誉。抗日战争前,荫美老师在北平四存中学(现北京八中)教授音乐,培养了许多民族音乐人才。在此期间,他结交了许多音乐界朋友,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刘天华成为他的挚友;京剧大师梅兰芳与他也交往很深。
 
==人物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史荫美(1889-1954),扬州人。出身于书香寒士家庭,19 年随父旅京,就读北京顺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大预科,限于家庭经济,未能全修毕业。乃于1912年,始在交通部电政司,选充雇员、办事员、科员、主事 ;因早年曾师从清宫庭乐师黄勉之先生,得其所传,善于弹奏古筝、琵琶、琴。尤精于古筝,兼善吹奏笙、管、箫、笛,无不通晓,有“民乐奇才”之誉。之外,尚可以唱昆曲,教唱歌;终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民间音乐曲谱资料,惜因生活颠沛,未成书传世。
抗日战争前,同时受四存中学聘,任音乐教员,前后达十五年之久,培养了许多民族音乐人才。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之后,便投靠朋友,先后在华北、东北等地谋生(具体情况不详),直到七七事变才回到扬州故乡来。
著名古筝演奏家,“台湾古筝之父”梁在平教授和音乐理论家张洪岛教授均曾从其受业。他运用现代音乐常识,改进不同风格的筝曲记谱方法,于1937年发表《对于昌明琴学之我见》一文,论述了“往昔旧谱宜详加整理”的几个关键问题,对振兴广陵琴学很有启迪。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返回扬州,参加广陵琴社活动,并精心传艺育人。扬州胡斗东从荫美先生学古琴琵琶,后又有扬州商校教师王剑飞和先生请益秦筝,过从颇密,先生将其弟子梁在平所赠《拟筝谱》一书转赠剑飞,足见老少筝人关系之亲密。
先生晚年,以久居乡曲,壮志未酬为憾,平日以乐、酒自娱、乐必尽兴,饮则必醉,如此终生,亦可以见其心情矣。<ref>[http://www.fuzhongjun.cn/NewsDetail.asp?id=47 扬州琴筝名家史荫美先生 ]府中君/新闻资讯</ref>
== 人物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民族音乐家’’’史荫美’’’老师1889年生于扬州,家住大东门街中段。   <p style="text-indent:2em;">’’’史荫美’’’自幼聪明好学,喜好音乐,年轻时在北平拜清皇室宫廷乐师黄勉之先生为师,学习弹奏古筝、琵琶和古琴,’’’史荫美’’’特别精于古琴,对笙、箫、管、笛等乐器,也样样精通,当时有“民乐奇才”的美誉。抗日战争前,’’’史荫美’’’在北平四存中学(现北京八中)教授音乐,培养了许多民族音乐人才。在此期间,’’’史荫美’’’结交了许多音乐界朋友,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刘天华成为他的挚友;京剧大师梅兰芳与他也交往很深。  '''<big> 史萌美</big>''' 先生 在北京求学期间亦向魏子猷先生学习河南筝,向林永之先生学习潮州筝,后回到家乡扬州。他在扬州传播民乐及筝乐,使古筝音乐艺术在扬州扎下了根。他播下的筝艺种子,现在扬州开花、结果。他为扬州的古筝艺术的发展,并使扬州成为中国古筝之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f>[http://www.51zheng.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8138 潮筝北传的先驱林永之 ]中国古筝音乐网</ref>   <p style="text-indent:2em;">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占北平,’’’史荫美’’’毅然辞职返回故乡扬州。很多人动员他出来工作,为汪伪政府做事。’’’史荫美’’’拒不任职。没有生活来源,他靠变卖家庭什物和出租房屋的租金为生。在扬州期间,’’’史荫美’’’继续埋头音乐,写作音乐手稿,参加广陵琴社,举办广陵琴会,’’’史荫美’’’发表的《关于昌明琴学之我见》一文,论述了运用现代音乐常识,改进了不同风格的筝曲记谱方法。以后又陆续发表了《点拍琴谱》、《施颂伯琵琶谱》等著作。  <p style="text-indent:2em;">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开放台胞赴大陆旅游探亲后,’’’史荫美’’’在北平四存中学教授过古琴的学生、时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古琴音乐界领军人物、八十多岁的梁在平教授专程由台湾来扬州寻找恩师’’’史荫美’’’。得知恩师已于1954年65岁时病逝扬州,梁教授一时无限感慨,唏嘘不已 他回忆说:史老师曾和我在北平共同演出过,由史老师吹洞箫,我弹《平沙落雁》及《寒鸦戏水》两曲,首次与当时大江南北的国乐名师一同演奏,’’’史荫美’’’赐予我的机缘,毕生难忘。
<p style="text-indent:2em;"> 抗日战争爆发, ’’’史 荫美 老师毅然辞职返回故乡 ’’’的事迹在史公祠内扬州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和《 扬州 文化志》上均有图片和文字记载 史老师离开我们五十 人动员他出来工作 年了 为汪伪政府做事。他拒不任职。没有生活来源,他靠变卖家庭什物和出租房屋的租金为生。在 至今 扬州 期间,他继续埋头 和海外 音乐 界同仁都表示深切怀念之情 写作音乐手 令人难忘。==学术观点==<p style="text-indent:2em;">三十年代的《今虞琴刊》中,搜集了当时向各地征得的 稿 ,参加广陵 件。其中“记述”部分为琴人传略和各地 琴社 活动;“学术”部分为琴律和均调研究;“考证”部分为琴学史料研究。值得注意的“论说”部分 举办广陵 有一些文章提出了对今后古 会,他发表 工作 意见。<p style="text-indent:2em;">’’’史荫美’’’在 于昌明琴学之我见》一文 ,论述 中提出 运用 四点建议:一、“弹琴者须留心 现代音乐 常识 改进了不同风格的筝曲 主张用现代音乐知识武装自己;二、“ 记谱 方法 须改进”,使之更加精确而方便;三、“各派现弹之曲操,宜广事搜集”, 后又陆续 保存并 表了《点拍 扬多样化的 谱》 派风格;四 《施颂伯琵琶 “往昔旧 》等著作 宜详加整理”,强调进行科学整理,以免学者“无所适从”,以便于继承和发扬传统。这些意见无疑是很中肯的,不过在当时却不可能实现。只有全国解放,人民掌握政权之后,才能全部实现,而且远远超出了这些设想 <ref>[http://www.yueqixuexi.com/guqin/2012110625837.html    彭庆寿、蜀青、史荫美的古琴论文]古琴学习网</ref>
<p style="text-indent:2em;">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开放台胞赴大陆旅游探亲后,荫美老师在北平四存中学教授过古琴的学生、时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古琴音乐界领军人物、八十多岁的梁在平教授专程由台湾来扬州寻找恩师史荫美。得知恩师已于1954年65岁时病逝扬州,梁教授一时无限感慨,唏嘘不已。他回忆说:史老师曾和我在北平共同演出过,由史老师吹洞箫,我弹《平沙落雁》及《寒鸦戏水》两曲,首次与当时大江南北的国乐名师一同演奏,史老师赐予我的机缘,毕生难忘。
<p style="text-indent:2em;">荫美老师的事迹在史公祠内扬州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和《扬州文化志》上均有图片和文字记载。史老师离开我们五十多年了,至今扬州和海外音乐界同仁都表示深切怀念之情,令人难忘。<ref>[http://tieba.baidu.com/p/733786789 史荫美,被“误归”到古琴的古筝界大人物 ]百度贴吧</ref>。
==参考文献==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