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瞿希賢

增加 6,868 位元組, 5 年前
內容擴充
'''瞿希賢'''<ref>{{Cite web|url=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7/0905/3490248.html |title =大公網-作曲家瞿希賢}}</ref>  <ref>{{Cite web|url=http://www.uname.cn/celeb/celeb_96916.html |title =逸名網- 瞿希賢 }}</ref> (1919年9月23日 -2008 ~2008 年3月19日) 女作曲家 生於[[ 上海 ]] 祖籍江蘇[[蘇州]];曾 是中國 音樂協會第四屆副主席、中國電影音樂學會顧問、 中國音協兒童音樂學會 譽會長。 ==簡介== 瞿希賢<ref>{{Cite web|url=https://movie.douban.com/celebrity/1406020/ |title =豆瓣電影-瞿希賢}}</ref>自幼愛好音樂。1944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英文系;1948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專科學校 作曲 系。曾師從弗蘭克爾(德籍教授)、譚小麟教授等,並曾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講師。[[File: 瞿希賢-1.jpg|250px|有框|縮略圖|right|瞿希賢---[https://baike.baidu.com/item/瞿希贤?fr=aladdin 圖片來源]]]1949年建國後 長期在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央樂團創作組工作。歷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工作團、中央樂團作曲; 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一 至三 常務 理事 ,第二 第三屆理事, 第四屆副主席,中國電影音樂學會顧問、中國音樂家協會兒童音樂學會名譽會長。 瞿希賢是屬於勤奮多產,題材寬文,風格多樣,音樂語言清新生動,剛柔兼備的作曲家,作品皆具鮮明的民族特色和藝術獨創性。其作品主要在聲樂領域,包括合唱、獨唱、群眾歌曲及兒童歌曲等。有無伴奏合唱《牧歌》、《紅軍根據地大合唱》,歌曲《全世界人民一條心》獲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歌曲比賽一等獎。合唱曲《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獲1964年全國群眾歌曲一等獎,兒童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獲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音樂作品一等獎。歌曲《新的長征,新的戰鬥》於1980年被評為優秀群眾歌曲。影響廣泛的合唱作品還有:《飛來的花瓣》、《烏蘇裡船歌》等。電影音樂《青春之歌》、《紅旗譜》、《為了和平》、《元帥之死》、《駱駝祥子》等。她還翻譯出版了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管弦樂法原理》一書。1981年她和中國其他女作曲家的作品,應邀在義大利舉行的婦女音樂聯歡節上展出。1990年在京舉行個人作品音樂會。 ==簡歷== 1919年9月23日在上海出生;讀中學時開始學鋼琴。 1935年年底她積極投入抗日救亡的“一二九”運動。 1937年上海淪陷後,到湖南、江西一帶參加抗日宣傳工作。 1940年入重慶國立音樂學院鋼琴系學習。 1941年回到上海,考入聖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又先後從[[李惟甯]]、馬鐘斯、弗朗克、[[譚小麟]]等教授學習鋼琴、和聲、對位元等音樂課程,1944年畢業。 1948年又畢業于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同年10月到北平,在北平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任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瞿希賢先後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工作團、中央歌舞團、中央樂團從事作曲。 1953年、1979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 1985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2008年3月19日因患肺癌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9歲。 ==創作歷程== 瞿希賢所作第一首歌曲是《春耕歌》,發表於1938年。以後幾十年間她創作了《無家別》、《戰地月光曲》、《怎麼辦》、《農村小唱》、《全世界人民心一條》、《我們要和時間賽跑》、《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新的長征新的戰鬥》、《中國當代之歌》等大量為群眾所喜愛的歌曲。瞿希賢所寫的兒童歌曲旋律明快,形象生動,其中以《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等最為突出。[[File: 瞿希賢-2.jpg|250px|有框|縮略圖|right|瞿希賢---[http://jd.jidianol.com/50164520/DeaIntroduct.aspx?css=3&deaid=4000004183 圖片來源]]] 瞿希賢對合唱藝術進行過多方面的探索。1954年,她根據內蒙古民歌改編的無伴奏合唱《牧歌》,成為國內外音樂團體經常演唱的曲目之一。此外,她所創作的《紅軍根據地大合唱》在全國第一屆音樂周上獲得好評。 60年代以來,瞿希賢還先後為電影《青春之歌》、《紅旗譜》、《元帥之死》、《駱駝祥子》等配樂。她的電影音樂作品以強烈的時代氣息,濃郁的地方色彩,有力地表達了影片的主題思想和人物內心世界。 幾十年來,瞿希賢創作了數百首歌曲,已編輯的作品專集有《瞿希賢獨唱歌曲集》(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瞿希賢歌曲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收集了1938~1984年的作品。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瞿希賢一生創作了無數歌曲。有人曾問她:“你有沒有統計過作品數量?”她回答道:“只顧寫,倒是從來沒有去數創作了多少首歌。” 其實,幾十年裡,她創作的歌曲時常縈繞在人們的耳畔:無伴奏合唱《牧歌》、《紅軍根據地大合唱》。《全世界人民一條心》,曾獲得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歌曲比賽金獎;《青春之歌》、《為了和平》、《紅旗譜》、《駱駝祥子》等電影音樂;合唱《烏蘇裡船歌》《飛來的花瓣》等等。她還著書譯作,為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牧歌簡介== 50年代初,誕生了一首根據東蒙民歌改編的無伴奏合唱曲《牧歌》。它像一碗醇厚的馬奶酒,使所有聽過它的人,都醉臥草場,樂不思蜀。不少外國來華團體都要演唱這首歌。他們用了兩個字概括對它的印象,那就是──天籟。這正是那個清新、和諧時代在作曲家心目中的反映。然而許多人也許並不知道曲作者瞿希賢當時並沒到過內蒙古草原,直到如今都沒去過。她怎麼會想起創作這樣一首歌呢?1954年的一天,作曲家[[安波]]來到瞿希賢家,瞿希賢拿出《東蒙民歌選》,想挑幾首唱來聽。沒想到他們竟從頭唱到了尾,完全被歌中的草原風情迷住了,最後每人圈出三首認為是最動人的,有一首歌被劃上了兩個圈,這就是《牧歌》。 這是根據流傳於內蒙昭烏達盟的長調民歌改編的無伴奏混聲合唱曲,作品在應用人聲寫景抒情方面,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中國民歌中的“牧歌”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產生音樂體裁“牧歌”完全不同,前者自古就有,是蒙古人民放牧時唱的,具有山歌的性質;後者是一種世俗歌曲,到16世紀時演變成了無伴奏合唱曲。 ==視頻==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jg65MoUcTY|alignment=inline|dimensions=460|container=frame|description=黑鴨子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瞿希賢作曲)'''}}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GnMETWHsYA|alignment=inline|dimensions=460|container=frame|description=中国广播之友合唱团 牧歌'''(瞿希賢編曲)'''}} ==參考資料==
1,22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