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文光

增加 10,51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吴文光
| 外文名     =   Wu WenGuang
| 图像 =
[[File:U=2042605890,522459105&fm=26&gp=0.jpg|缩略图
|center|[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undefined&tn=baiduimagedetail&ipn=d&word=%E5%90%B4%E6%96%87%E5%85%89&step_word=&ie=utf-8&in=&cl=2&lm=-1&st=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cs=2042605890,522459105&os=1511407034,2919758067&simid=0,0&pn=1&rn=1&di=162854053670&ln=885&fr=&fmq=155132693411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0,0&istype=0&ist=&jit=&bdtype=0&spn=0&pi=0&gsm=0&objurl=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409%2Fb9f63395a169499e8c5b2d443a3da67d_th.jpeg&rpstart=0&rpnum=0&adpicid=0&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90%B4%E6%96%87%E5%85%89 来自搜狗图片]]]
| 图像说明 =   吴文光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46年
| 出生地点 =   江苏常熟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古琴演奏家、音乐史论课程导师
| 主要成就 =   民族音乐学博士 、古琴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人
| 知名作品 =   打谱有《碣石调·幽兰》<br>《离骚》<br>《秋鸿》<br>《大胡笳》<br>《小胡笳》<br>《列子御风》<br>《关雎》等琴曲<br>
个人演奏专集有《流水》<br>《阳春》<br>《古琴大师吴文光》<br>《琴统搴英》<br>《列子御风》等。
}}
'''<big>吴文光</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1946年生,江苏常熟人。八十年代留学美国,威斯里昂大学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现担任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论课程导师,教授民族器乐表演学科古琴专业课程;兼任研究部主任,中国音乐馆馆长职务。古琴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 个人简介 ==
|姓名 : 吴文光<br> |英文名: WenGuang Wu<br> 性别:男<br> 出生日期 : 1940年<br> 出生地点 : 江苏常熟<br> 国籍: 中国<br> 民族:汉<br>
毕业院校:威斯里昂大学
职业: 古琴演奏家、音乐史论课程导师<br> 主要成就:民族音乐学博士 、古琴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人 <br>代表作品:打谱有《碣石调·幽兰》《离骚》《秋鸿》《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风》《关雎》等琴曲<br>个人演奏专集有《流水》《阳春》《古琴大师吴文光》《琴统搴英》《列子御风》等。<br>
==个人经历==
<p style="text-indent:2em;"> 吴文光 ,男,汉族 ,1946年 江苏常熟 第二批 当代古琴演奏家, 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演员 幼承家 现为中国音乐 院教授 师从其 音乐学系系主任。 <p style="text-indent:2em;">吴文光幼年跟随 著名古琴家 —虞山派一代宗师 吴景略 。先 后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中央音乐学院和 中国音乐学院 民乐系古琴专 。毕 。1978年 入中国艺术研究 中心 研究生部,研究中国音乐 史和 古琴 艺术,1981年 音乐并 文学 硕士学位。1985年赴 美,后获 美国威 里安大学 学习 民族音乐学 专业 ,获 博士学位。  <p style="text-indent:2em;">吴文光的古琴演奏,于继承古琴的优秀传统外迭有创新,技巧纯熟,功力深厚,风格豪放而细腻多变,体现出古琴艺术深刻的美学内涵。他的古琴演奏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所到之处好评如潮。他的演奏不但在全世界华人地区享有盛誉,而且在欧美公众中也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重视。 <p style="text-indent:2em;">吴文光教学侧重于实际音乐的史学研究层面。自七十年代末起,他致力于明代琴谱《神奇秘谱》的研究,在挖掘、整理及用打谱来重建中国古代音乐的实际音响方面独树一帜。由他 打谱 并经他演奏后重新被赋予生命力的古代作品 碣石调· 幽兰》 、《樵歌》、 《离骚》 《秋鸿》 《大胡笳》 《小胡笳》 《列子御风》 《关雎》等 琴曲 数十首 ,此项研究现被列为文化部重点科研项目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民族音乐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吴文光采用中西融通之实证方法,揭示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古琴音乐)的深层结构和微观体系。诸如,音乐不只是乐音的运动,同时也包括运动的乐音;左手揉滑弦时的运动方向、幅度、强弱及在音乐进行中的各种组合,这些表面看来属于音乐形态学的问题正是琴乐表现的力的结构的具体体现,是演奏者情感的真实记录等。他主张尊重古琴演奏者演奏的现时心理时值,并运用拍速变化的理论进行记谱,这在理论上为长期困惑琴界因记谱不能反映实际演奏的状况提供了某种解决方法。他在这方面的著作与文章有:《 中国音乐 现象的美学探索》、《吴景略的古琴音乐》(英文)、《论古琴情感形象的生理记录法》、《〈碣石调·幽兰〉研究》、《琴调》、《打谱探赜》等。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古琴教学方面,吴文光的古琴演奏师承吴景略开创的以气韵见长的虞山吴派,以表现自然之趣和擅长心理描写为追求,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专业音乐基础训练及长期的生活磨练中,形成了新时代的文人行吟风格,把古琴的表现技术和美 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p style="text-indent:2em;">针对当前的多元音乐文化语境,在强大的西方话语形式中国化之思潮中,吴文光力主传统话语形式的当代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导向现当代,从而恢复民族音乐的话语权。 <p style="text-indent:2em;">吴文光早期录制的唱片《潇湘水云》曾获得中国唱片社(现为中国唱片公司)金唱片奖。近期灌制的激光唱片专辑有:《流水》、《阳春》、《古琴大师吴文光》、《琴统搴英》、《列子御风》等,包括了四十多首曲目。出版有其父子两代人的打谱作品《虞山吴氏琴谱》作为古琴 材。<ref>[https://www.douban.com/note/595933094/   当代古琴演奏家吴文光]  豆瓣   </ref> ==艺术探索==<p style="text-indent:2em;">八十年代留学美艺术国 获民族音乐学 博士 学位。现担任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和本科 的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论课程 导师, 教授民族器乐表演学科古琴专业课程;兼任研究部主 中国音乐 舘舘长职务。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史学方面,吴氏教学侧重于实际音乐的史 研究层面。自七十年代末起,吴氏致力于明代琴谱《神奇秘谱》的研究,在挖掘、整理、用打谱来重建中国古代音乐的实际音响方面独树一帜。由他打谱并经他演奏后重新被赋予生命力的古代作品有:《幽兰》、《樵歌》、《离骚》、《秋鸿》、《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风》、《关雎》等数十首,此项研究现被列为文化部重点科研项目。 <p style="text-indent:2em;">在民族音乐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吴氏采用中西融通之实证方法,揭示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古琴音乐)的深层结构和微观体系。诸如,音乐不只是乐音的运动,同时也包括运动的乐音;左手揉滑弦时的运动方向、幅度、强弱及在音乐进行中的各种组合,这些表面看来属于音乐形态学的问题正是琴乐表现的力的结构的具体体现,是演奏者情感的真实记录等;他主张尊重古琴演奏者演奏的现时心理时值,并运用拍速变化的理论进行记谱,这在理论上为长期困惑琴界因记谱不能反映实际演奏的状况提供了某种解决方法。这方面的著作与文章有:《中 音乐现象的美学探索》、《吴景略的古琴音乐》(英文)、《论古琴情感形象的生理记录法》、《<碣石调·幽兰>研究》、《琴调》、《打谱探赜》等。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古琴教学方面,吴氏的古琴演奏师承吴景略开创的以气韵见长的虞山吴派,以表现自然之趣和擅长心理描写为追求,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专业音 馆馆 基础训练及 期的生活磨练中,形成了新时代的文人行吟风格,把古琴的表现技术和美学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他早期录制的唱片《潇湘水云》曾获得中国唱片社(现为中国唱片公司)金唱片奖(1949-1989)。近期灌制的激光唱片专辑有:《流水》、《阳春》、《古琴大师吴文光》、《琴统搴英》、《列子御风》等,包括了四十多首曲目;并 出版有其父子两代人的打谱作品《虞山吴氏琴谱》 作为古琴教材。 <p style="text-indent:2em;">针对当前的多元音乐文化语境,在强大的西方话语形式中国化之思潮中,吴氏力主传统话语形式的当代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导向现当代,从而恢复民族音乐的话语权。<ref>[http://www.yueqixuexi.com/guqin/2012111334123.html   吴文光 东方 当代古琴大师个人简介) ]  乐器学习网 </ref> ==世界接轨==<p style="text-indent:2em;">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拓展知识结构,早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吴文光师从溥雪斋先生学习书法,在书画领域先后受教益于沈草农、樊伯炎、蓝玉崧、王世襄等前辈。在研习晋唐宋明帖学的基础之上,又涉猎了甲骨、金文、篆隶、汉简、章草、魏碑诸领域。<p style="text-indent:2em;">连日来,这一名为“琴心墨象”的书画展及古琴表演,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吴派传人、琴友和古琴爱好者前来观看。<p style="text-indent:2em;">吴文光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对古琴、书画等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古典音乐如何与世界接轨。<p style="text-indent:2em;">年近古稀的吴文光 版社 生于古琴音乐世家,父亲吴景略先生是琴坛一代宗师、虞山吴派创始人。吴文光4岁习书、10岁学琴,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曾师从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研习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留学美国,在威斯里昂大学获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青年琴家。<p style="text-indent:2em;">在学习中国古代音乐史时,导师杨荫浏常说,中国古代音乐史不能成为“哑巴”音乐史,希望有古琴专长的吴文光能够挖掘、整理古代曲谱,用打谱重建中国古代音乐的实际音响。<p style="text-indent:2em;">在杨荫浏的鼓励下,吴文光致力于中国现存最早的琴谱专集——明代宁王朱权《神奇秘谱》(1425年 的研究和打谱工作。<p style="text-indent:2em;">《神奇秘谱》包含曲目丰富,有些指法难以识解,况且其中不无刊误。如何勘误、如何诠释其内涵、如何将没有节奏标识的曲谱弹奏出来?吴文光一干就是25年。<p style="text-indent:2em;">经过不懈努力,吴文光将《神奇秘谱》的64首曲谱一一打出,成为明代以来中国人中整套完成《神奇秘谱》打谱工作的“第一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琴曲库和古代音乐文献 并被列为文化部重点科研项目。<p style="text-indent:2em;">通过 音和演出,一大批“谜”一样的琴谱成为了实际的音响,古谱活了起来,由他打谱并经他演奏后重新被赋予生命力的主要琴曲 个人 :《幽兰》《樵歌》《乌夜啼》《离骚》《秋鸿》《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风》《关雎》等。<p style="text-indent:2em;">在古琴 演奏 专集 中,吴文光秉承虞山吴派以气韵见长的风格,他早期录制的唱片《潇湘水云》曾获得中国唱片社金唱片奖。近年他灌制了 《流水》《阳春》《古琴大师吴 文光 》《琴统搴英》《列子御风》等 唱片,并出版有其父子两代人的打谱作品《虞山吴氏琴谱》。<p style="text-indent:2em;">近年来,吴文光常常为中国古乐的现状感到困惑,过去一百多年间,西洋音乐的引进极大地压缩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如何能使传统的古琴音乐与现代的表现形式衔接起来,这成为吴文光近年来的研究课题。<p style="text-indent:2em;">“琴曲大部分是线性音乐,音量小、不便弹奏快速的音阶式曲调及和声,大多是古调独弹,虽有自身特点,但存在与世界现代音乐形式、技法的某种非兼容性,这形成了与现代通用音乐语言的距离及其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上的困难 ”吴文光说。<p style="text-indent:2em;">独乐乐亦需众乐乐。作为一位职业音乐家,不能让古琴音乐仅仅停留在“独乐乐”的状况,他想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导向现代,让古琴与现代的音乐技术融合起来,恢复民族音乐的话语权,从而探索古琴音乐与世界接轨之路。<p style="text-indent:2em;">经过前辈几代人的努力,琴曲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曲库,如何让这些乐曲形成多版本的表现形式和立体格局,摆脱乐器的限制,释放更多的能量?对此,吴文光采用了中西融通的方法揭示古琴音乐的深层结构和语境,尝试用钢琴、提琴、木管等乐器以完形的方式演奏琴曲,让琴曲表现形式多元化,整合了单声与多声、独奏与合奏。<p style="text-indent:2em;">目前,吴文光已释编了几十首古琴曲,部分曲目已经由音乐学院学生乐队试奏成功,但尚需社会进一步关注,筹集经费,把作品推向社会,以发挥应有的作用。<p style="text-indent:2em;">“天使残年诠古乐,宁无事业奏肤公。”“琴心墨象”书画展览中,吴文光用狂草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一表心迹。<p style="text-indent:2em;">“在有生之年里我将继续释编古曲。”吴文光说,“我学习过中国古典音乐,也学习过西方音乐,寻找东西方音乐的互换通道,我觉得这是我的使命。”<p style="text-indent:2em;">“现在社会上学习古琴的人越来越多了,古琴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看到,古琴能够为中国文化插上翅膀,飞向世界各地。”吴文光说。<ref>[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20/c_1115977536.htm   古琴大师吴文光:致力让古琴音乐跟世界接轨 ] 新华网2015/07/20 </ref> ==视频== <center>静观吟 (蓼懷堂琴谱本 吴文光打谱演奏){{#iDisplay:n0831x84mv7|480|320|qq}}</center>
== 个人成就参考文献 ==在史学方面,吴氏教学侧重于实际音乐的史学研究层面。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吴氏致力于明代琴谱《神奇秘谱》的研究,在挖掘、整理、用打谱来重建中国古代音乐的实际音响方面独树一帜。由他打谱并经他演奏后重新被赋予生命力的古代作品有:《幽兰》、《樵歌》、《离骚》、《秋鸿》、《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风》、《关雎》等数十首,此项研究现被列为文化部重点科研项目。<br>在民族音乐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吴氏采用中西融通之实证方法,揭示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古琴音乐)的深层结构和微观体系。诸如,音乐不只是乐音的运动,同时也包括运动的乐音。左手揉滑弦时的运动方向、幅度、强弱及在音乐进行中的各种组合,这些表面看来属于音乐形态学的问题正是琴乐表现的力的结构的具体体现,是演奏者情感的真实记录等。他主张尊重古琴演奏者演奏的现时心理时值,并运用拍速变化的理论进行记谱,这在理论上为长期困惑琴界因记谱不能反映实际演奏的状况提供了某种解决方法。这方面的著作与文章有:《中国音乐现象的美学探索》、《吴景略的古琴音乐》(英文)、《论古琴情感形象的生理记录法》、《<碣石调·幽兰>研究》、《琴调》、《打谱探赜》等。<br>在古琴教学方面,吴氏的古琴演奏师承吴景略开创的以气韵见长的虞山吴派,以表现自然之趣和擅长心理描写为追求。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专业音乐基础训练及长期的生活磨练中,形成了新时代的文人行吟风格,把古琴的表现技术和美学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早期录制的唱片《潇湘水云》曾获得中国唱片社(现为中国唱片公司)金唱片奖(1949-1989)。近期灌制的激光唱片专辑有:《流水》、《阳春》、《古琴大师吴文光》、《琴统搴英》、《列子御风》等,包括了四十多首曲目;并出版有其父子两代人的打谱作品《虞山吴氏琴谱》作为古琴教材。<br>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