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山顶缆车

增加 12,35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 5px 0; "> ''' 顶缆车.jpeg頂纜車''' </p>| 有框|右-|<bigcenter> 山顶缆车</big>[http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www.cdnthepeak.sohucscom.comhk/sites/peak/imagesfiles/201904032018-04/fc911d6c7e3b4a63b15da28e3f786948tram_image_15.jpeg 原图链接]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thepeak.com.hk/zh-hant/ticket-and-booking/apurchase-ticket/305618661_123753 来自 peak-tram-sky-pass 搜狐 的图 來自thepeak]]]</small> |}
'''山 顶缆车頂纜車''' ([[英语]]:Peak (Peak Tram)是[[香港開埠]] 开埠后 第一 种运 種運 作的 机动 機動[[ 公共[[ 交通工具]]及[[ 洲]]第一 [[ 路]], 于1888 於1888 年5月30日起 作至今<ref>,來往[[https://www.sohu.com/a/212311945_100058719?_f=v2-index-feeds 世界最好的十大缆车 香港 山顶缆车上榜 島]] ,搜狐,2017-12-23</ref>,来往香港岛 [[ 環]][[花 道]]和 [[ 太平山 (香港)|太平山]][[爐 峽]]
== 系统运作歷史=====興建===[[香港開埠]]初期,往來[[太平山 (香港)|太平山]]至[[中環]]的主要交通工具為[[轎]]。1882年,[[立法局議員]][[伍廷芳]]率先提議在[[香港島]]興建[[電車系統]],獲立法局議員兼任[[香港總商會]]主席奇利贊臣(F. B. Johnson)和議,並且於同年7月2日提出規劃草案,於10月由立法局特別委員會審核,最終於1882年2月9日通過《建築車路條例》(Tramways Ordinance),於1883年通過Peak Tramway Ordinance(等同現時香港法例第265章 《山頂纜車條例》)。計劃發展6段電車路線,惟因為財團只對連接中環花園道至太平山[[爐峰峽]]的路段有興趣,故此當局於1883年11月3日修訂條例,率先發展山頂纜車。
發展 顶缆车 頂纜車 路轨全长1.4公里,坡度为4至27度 財團除了奇利贊臣本人 還包括[[ 海拔蘇格蘭]] 为28米至396米 商人芬梨史山纜車鐵路公司。工程於1885年9月展開 车站包括花园道总站、至1888年5月30日早上8時,山頂纜車由時任[[ 坚尼地道站香港總督]] [[ 麦当劳道站德輔]] 主持剪綵儀式啟用;<ref>{{cite web|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XrtlBAAAQBAJ&pg=PA11&lpg=PA11|title=《香港鐵路100年》|author=陳志華 [[梅道站]] 李健信|publisher=中華書局(香港)|ISBN=9789888290727|date=2012年11月20日|access-date=2021年6月2日|archive-date=2021年6月2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02232603/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XrtlBAAAQBAJ&pg=PA11&lpg=PA11|dead-url=no}}</ref><ref>{{cite web|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p3cWEAAAQBAJ&pg=PA13&lpg=PA13|title=《香港鐵路百年蛻變》|author=李健信 白加道站及山顶总站 陳志華|publisher=中華書局(香港)|ISBN=9789888675821|date=2020年7月14日|access-date=2021年6月2日|archive-date=2021年6月2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02231723/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p3cWEAAAQBAJ&pg=PA13&lpg=PA13|dead-url=no}}</ref><ref>{{cite web|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5IeBAAAQBAJ&pg=PA136&lpg=PA136|title=《圖說香港歷史建築 (1841-1896)》|author=黃棣才|publisher=中華書局(香港)|ISBN=9789888148004|date=2012年7月12日|access-date=2021年6月2日|archive-date=2021年6月15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15023613/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5IeBAAAQBAJ&pg=PA136&lpg=PA136|dead-url=no}}</ref>當日共接載600名乘客 来往两座总站的车程约8分钟 而其首年客流量達150,000人次
1920年代,[[ 顶缆车依靠直径44毫米及断裂应力139公吨的頂道]](今[[ 钢缆舊山頂道]] 拉动,路轨轨距1520毫米,此轨距属于俄罗斯铁路普遍采 )啟 的宽轨 山頂纜車 香港 唯一 采用宽轨的直接連接[[ 铁路中區 (香港)|中區]] 。由于 路狭窄,山顶缆车大部分路段只铺设单轨,但在梅道站和白加道站之间设有双轨,可供两列缆车 頂的 汇上落。一列缆车由两个车卡组成,因为中间有一段是双轨,两列缆车能够同时以相反方向行驶。每小时可以载客2,800人次 通工具
== 历史=戰前發展===1889年5月的暴風雨曾經摧毀了整段山頂纜車三分之二的長度。<ref>{{Cite web|title=Stories behind Hong Kong street names: Sun, Moon and Star streets, Wan Chai|url=https://www.scmp.com/lifestyle/travel-leisure/article/1993225/stories-behind-hong-kong-street-names-sun-moon-and-star|accessdate=2020-12-26|author=Rachel Cheung|date=2016-07-22|format=|publisher=South China Morning Post|language=en|archive-date=2021-03-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10133214/https://www.scmp.com/lifestyle/travel-leisure/article/1993225/stories-behind-hong-kong-street-names-sun-moon-and-star|dead-url=no}}</ref>
===兴建===在山頂纜車通車後至1926年前,山頂纜車車廂座位分為三種:頭等,僅[[英國殖民地]]官員和太平山居民(均為[[白人]])使用;二等:為[[英國軍人]]及[[香港警務人員]];三等:其他[[香港居民]]。通車時的來回收費分別為[[港元]]4.5[[角 (貨幣)|毫]](頭等)、3毫(二等)及1.5毫(三等)。於1908年至1949年期間,車廂首排兩個座位預留予香港總督及夫人專用,背後掛上了「此座位留座予總督閣下」(Reserved for the Governor of Hong Kong)的銅牌。
香港开埠初期 1926年 往来太平 至中环 頂纜車機房 主要交通工具为轿。1882年2月32日,立法局议员伍廷芳率 控制機組由原 提议在香港岛兴建电车系统,获立法局议员兼任的[[蒸氣]]渦爐推動更改為使用[[ 香港总商会電力]] 主席奇利赞臣(F. B. Johnson)和议 推動 于同年7月2日提出规划草案,于10月由立法局特别委员会审核,最终于1882年2月9日通过《 筑车路条例》(Professional Tramways Ordinance)。计划发展6段电车路线,惟因为财团只对连接中环花园道至太平山炉峰峡的路段有兴趣,故此当局于1883年11月3日修订条例,率先发展山顶缆车 了[[架空電纜]]
发展山顶缆车的财团除了奇利赞臣本人 [[香港日佔時期]] 还包括苏格兰商人芬梨史 由於 缆车铁路公司。工程于1885年9月开展,至1888年5月30日早上8时, 頂及[[半 顶缆车由时任 區]]在[[ 香港 总督德辅主持剪彩仪式启用;当 保衛戰]]期間遭受嚴重破壞,山頂纜車服務一度停頓達半年,至1942年6月25 共接载600名乘客 才恢復 ,而 其首 山頂纜車車身亦在慶祝70週 客流量达150,000人次 後轉為綠色
1920 ===戰後發展===1959 山顶道( 設72座的全金屬纜車車廂投入服務,亦即現 旧山顶道)启用前 全自動化身 而1977年的香港旅遊郵票和首日封載有 顶缆车是唯一直接连接中区与山顶的交通工具 頂纜車
===战前发 為了提升載客量及安全水平,纜車公司於1986年6月起推 ===纜車系統現代化計劃,邀請了世界各地的公司參與投標。1988年5月18日,工程由[[瑞士]] Von Roll Transport System Limited 投得。同年,纜車公司慶祝通車100周年,[[香港郵政總局]]發行了紀念郵票及[[首日封]]。山頂纜車現代化工程包括更改為自動化操作,拆除[[架空電纜 (鐵路)|架空電纜]],在總站月台地底開闢了1,650立方米的新機房及更改使用全新製造的紅色纜車,以淘汰因為[[香港地鐵]][[港島線]]於1985年通車後難以應用之懷舊纜車。為配合現代化工程,山頂纜車於1989年6月20日暫停服務,並於同年8月4日完工後翌日重開,而新款纜車圖片亦刊載自1990年和2007年出版之《[[香港年報]]》。
在山顶缆车通车后至1926年前 1997年6月26日 山顶缆车车厢座位分为三种:头等 因[[香港回歸]]的因素 仅英国加上2003年開放[[ 殖民地港澳自由行]] 官员和太平山居民(均为白人)使用;二等:为英国军人及 後往來 香港 警务人员;三等:其他香港居民。 的[[中國大陸]]遊客的數量開始激增,山頂纜車的交 车时 由本來[[城巴]] 来回收费分别为 [[非專利巴士]]服務轉為全 元4.5毫(头等)、3毫(二等)及1.5毫(三等)。于1908年至1949年期间,车厢 排两个座位预留予香港总督及夫人专用,背后挂上了“此座位留座予总督阁下”(Reserved for the Governor of Hong Kong)的铜牌 條[[開蓬巴士]]專營路線[[新巴15C線]]提供
1926 2007年9月27日,位於[[金鐘]][[花園道站|花園道總站]]的[[山頂纜車歷史珍藏館]]開幕,展出逾200件有關山頂纜車的珍藏古物。同 年, 纜車公司慶祝 顶缆车机房 頂纜車歷史珍藏館開幕,推出了一套4張 控制机组 紀念車票,共發行3,000套。2008年5月30日,纜車公司為慶祝纜車通車120週年,票價 原先 平日的33港元回復至120年前 二等票價港元3毫,乘客更可以獲仿製當年的纜車車票,而職員均穿上[[ 蒸气涡炉維多利亞]]時代的懷舊制服;當日所有收益均撥捐予[[中國大陸]] 推动更改为使用[[ 电力四川]] 推动,并且兴建了架空电缆<ref>[https://www.sohu.com/a/228467366_100029377 带你看看香港的山顶缆车 [汶川大地震]] ,搜狐,2018-04-16</ref> 之災民
香港 2020年2月12 占时期,由于山顶及半山区在香港保卫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 山顶缆车因應[[ 服务2019冠狀病毒病]] 一度停顿达半年,至1942年6月25日才恢复 疫情而令服務需求減少 顶缆车车身亦在庆祝70周年后转为頂纜車服務時間提早至晚上10時結束。<ref>[[绿色]https://www.thepeak.com.hk/sites/peak/files/2020-02/20200211%20Peak%20Tram%2C%20The%20Peak%20Tower%20and%20Sky%20Terrace%20Operating%20Hours%20%28Chi%29_website.pdf 山頂纜車、山頂凌霄閣及摩天台428由2020年2月12日起之營業時間] ,2020年2月11日 </ref>
===战后发展===2021年6月27日,第五代紅色車廂纜車最後一天營運。
1959年,设72座 ==系統運作==山頂纜車 [[路軌]] 長1,365米,坡度為4至25.7度,[[ 金属海拔]] 缆车车厢投入服务 為28米至396米 亦即现今全自动化身,而1977年的香港[[ 旅游車站]]包括[[花園道站|花園道總站]]、[[堅尼地道站]]、[[麥當奴道站]]、[[梅道站]][[ 邮票白加道站]] 和首日封载有 及[[山頂站| 顶缆车 頂總站]],以第五代電腦化纜車而言,來往兩座總站的車程約7分鐘,列車最高時速可達每秒鐘6米 <ref name="史">{{cite web|url=https://www.thepeak.com.hk/zh-hant/heritage/history-of-the-peak-tram|title=山頂纜車歷史|date=2021年|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05084922/https://www.thepeak.com.hk/zh-hant/heritage/history-of-the-peak-tram|archive-date=2021年|dead-url=no}}</ref>
==视频=====<center> 顶缆车 相关视频</center>===<center> 頂纜車依靠直徑44毫米及斷裂應力139公噸的鋼纜拉動,路軌軌距1520毫米,此軌距屬於俄羅斯鐵路普遍採用的[[寬軌]],也是 香港 太平 唯一採用寬軌的鐵路。由於 路狹窄, 顶缆车 </center><center>{{#iDisplay:v0624kbt9o5|560|390|qq}}</center>頂纜車大部分路段只鋪設單軌,但在梅道站和白加道站之間設有雙軌,可供兩列纜車交匯上落。一列纜車由兩個車卡組成,因為中間有一段是雙軌,兩列纜車能夠同時以相反方向行駛。每小時可以載客2,800人次。
== 参考文献車站==* [[花園道總站]]:位於中環[[聖約翰大廈]](即港鐵[[中環站]]、[[金鐘站]]附近)* [[堅尼地道站]]* [[麥當奴道站]]* [[梅道站]]* [[白加道站]]* [[山頂總站]]:位於太平山頂[[凌霄閣]]* 中區穿梭[[巴士]]接駁::* [[新巴15C線]] - 中環碼頭 ↔ 山頂纜車站(花園道總站)::* 以前車站在[[愛丁堡廣場碼頭]]近[[香港大會堂]]高座的西面。從前是山頂纜車提供的免費接駁巴士服務,後來轉由[[新世界第一巴士]]提供服務,單程每人收費3.2港元。2006年11月12日起,車站隨愛丁堡廣場碼頭搬往[[中環碼頭]],2008年1月25日起,原有行走15C的開蓬巴士(DM6/JJ4786)正式退役,改派原本由雙層空調巴士改裝成開蓬巴士的丹尼士11米空調巨鷹(DA66/GY4478)行走,全程收費由3.2港元調高至4元,2008年6月8日起,調高至4.2元,而雙層開蓬巴士(DA66/GY4478)已於2015年1月1日起退役,新巴同日則改派單層空調巴士行走,至今仍未有派出雙層開蓬巴士行走;2021年4月4日起,調高至4.8元。
===寶雲道站===
寶雲道站為香港山頂纜車昔日的車站之一,與山頂纜車一起在1888年5月30日啟用。1985年1月1日起停用,因為太相近而併入[[麥當奴道站]]。它位於[[麥當奴道站]]之上不到100米的距離,在[[馬己仙峽道]]石拱橋的正下方,現時車站設施已經拆除,剩下候車的月台和梯級的遺跡。
 
==車廂==
*第一代(1888年5月30日-1926年):由香港總督威廉德輔爵士主持開業,使用燃[[煤]]蒸氣[[發動機]]的[[木]]製第一代車廂,載客30人。
*第二代(1926年-1948年):第二代車廂改用電動拖曳齒輪驅動,載客52人。
*第三代(1948年-1959年):用電動拖曳齒輪驅動新的全[[金屬]]製第三代車廂,載客62人。
*第四代(1959年-1989年):用電動拖曳齒輪驅動新的全[[鋁]]製第四代綠色車廂,由英國 [[都普金屬部件|Metal Sections]] 製造,投入服務初期時是紅色車身的(後來才改為綠色),載客72人,密封車廂使搭客能沿途欣賞風景不受天雨影響,其後鑑於港鐵[[港島線]]於1985年至1986年通車所導致之不敷應用,於1989年6月20日退役。
*第五代(1989年8月5日-2021年6月27日):使用[[電腦]]控制驅動的全鋁製第五代紅色車廂,由瑞士 Von Roll Transport System Limited / Gangloff Cabins AG 製造,載客120人,設有兩部列車,已於2021年6月27日完成服務後退役。
*第六代(預計2022年初):使用[[電腦]]控制驅動的全鋁製第五代二期紅色車廂,由瑞士 CWA Constructions 製造,載客210人,設有兩部列車,為無梯級設計,設八個較寬車門,可讓最多8台輪椅進出,並設輪椅固定裝置,方便輪椅上落,兩部列車在2021年9月6日到港,預計於2022年初開始服役。<ref>{{cite web|url=https://1435mm.info/2021/05/goodbye-5th-generation-peak-tram-funicular.html|title=山頂纜車 第五代纜車 和大家說再見(1989-2021)|date=2021年5月|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05082626/https://1435mm.info/2021/05/goodbye-5th-generation-peak-tram-funicular.html|archive-date=2021年|dead-url=no}}</ref>
**第六代車廂規格(節錄):
***每節車廂長度:16480毫米
***全列列車長度(兩節車廂):33380毫米
***每列列車座位數量:167個
****第一節(山頂方向):86個,全數為正向座位
****第二節(山頂方向):81個,當中22個為背向座位,其餘59個皆屬正向座位
***車門:嵌入式車門,每節車廂左右各有兩對
***每列列車載客量:210人
***最高速度:每秒6米
***單方向每小時最高載客量:1575人次
==山頂纜車發展計劃==
鑑於訪問[[香港]]的遊客人數持續地上升,纜車載客量每年均有個位數字百份比的增長,特別是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等候乘搭纜車的人龍更需要繞大圈輪候,往往達兩小時才可以登車,情況極不理想,乘客需求遠超其可承載量;至2012年,每日平均載客量達12,000人次,當中9成為遊客。2012年,纜車公司聘請了顧問以研究提升服務質素及縮減輪候時間的可能性。除了透過改善山頂纜車總站及各站設施以增加可以運用的空間外,纜車公司更考慮重新鋪設路軌以大改造纜車車廂以增加載客量。
 
2015年年底,山頂纜車有限公司對山頂纜車的經營權將會屆滿。同年,山頂纜車有限公司表示計劃耗資約6.84億港元推出發展計劃,以提升山頂纜車系統及改善現有設施,將會分階段施行,預計於未來4至5年陸續地完成。發展計劃內容包括:<ref>{{Cite web |url=http://www.districtcouncils.gov.hk/central/doc/2016_2019/tc/committee_meetings_doc/tts/13801/20180412_TTC_Paper_32_2018.pdf |title=山頂纜車發展計劃 |access-date=2021-05-20 |archive-date=2021-05-2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520105820/http://www.districtcouncils.gov.hk/central/doc/2016_2019/tc/committee_meetings_doc/tts/13801/20180412_TTC_Paper_32_2018.pdf |dead-url=no }}</ref><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vfai5O2Rk The Peak Tram Upgrade Project - an Uphill Struggle] Webinar</ref>
*採購新纜車,將山頂纜車載客量從每個車卡由120人增至210人,這將可大大減少目前乘客候車時間約75-91%
*伸延花園道纜車站及將月台建於上坡約70米處,至世界自然基金會中環訪客中心「紅磚屋」後,提供有蓋、溫度調控和舒適的排隊等候區,以及提供適量娛樂(如山頂纜車歷史展品)予約1,300名候車乘客
*翻新山頂纜車站上站月台,包括擴闊登車月台;增加入閘機和售票柜台數量,以及於票務處前設較大等候區
*更有效人群監控,以保障遊客、員工和行人安全
*進一步提升山頂纜車形象,保持纜車作為重要旅遊休閒設施的地位
 
預料工程於2021年完成,期間將分兩階段施工。
*第一階段:由2019年4月23日開始,山頂纜車暫停服務2至3個月,維修計劃包括擴建山頂以及延長花園道總站,於同年7月22日完成。
 
第一階段工程完成後,山頂纜車服務重開約12至15個月,期間由於花園道總站會擴建及裝修,故乘客須使用臨時月台,並在站外排隊。
 
*第二階段:由2021年6月28日開始,進行一系列工程,為期約6個月,包括添置全新的纜車車廂,車身較以往長,載客量由現時120人增至210人。同時會更換全新動力及拖曳系統、控制及訊號系統、更換纜索、鋪設新路軌、延長現有纜車「交匯處」等,及完成山頂總站改建及花園道總站擴建工程,以配合全新及較大載客量的山頂纜車。<ref>{{Cite web |url=https://www.thepeak.com.hk/sites/peak/files/2021-05/Peak%20Tram%202nd%20Suspension%20press%20release%20%28Chi%29%20-%2018%20May%202021%20Final%20review.pdf |title=重溫美好回憶並向第五代山頂纜車於 6 月 28 日退役前道別 推出長者特別乘車優惠 |access-date=2021-05-20 |archive-date=2021-05-2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520110507/https://www.thepeak.com.hk/sites/peak/files/2021-05/Peak%20Tram%202nd%20Suspension%20press%20release%20(Chi)%20-%2018%20May%202021%20Final%20review.pdf |dead-url=no }}</ref>
 
工程同時改善候車環境,安裝半高式月台門,同時更換路軌、改善地基及纜車橋樑等結構等。政府表示整個發展計劃投資超過7億港元。
 
==營運時間==
*頭班車為上午7時正,尾班車為晚上10時正
*班次:每15至20分鐘一班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Category:運輸倉儲通信業]]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