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潘达微

增加 21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潘达微
| 图像 = [[File:潘达微.jpg|缩略图|center|[httphttps://wwwp1.casadssl.casqhmsg.cncom/wcmt01443b2975ff43995d.jpg 原图链接] [https:/sourcedb_ad_cas/zw2/json/sxwlxbbaike.so.com/200912doc/W0201005116194354254695759978-5972740.jpg html 来自360 链接]]]|
| 出生日期 = 1881年1月15日
| 去世时间 = 1929年8月27日
| 民族 = 汉
| 籍贯 = 番禺县鹿步司棠下村| 职业 = 民主革命家
| 母校 =
}}
'''潘达微'''(1881-1929), [[ 广东番禺 ]] 人,中国近代民主 [[ 革命家 ]] 。出生于一个武官家庭,自幼喜好丹青。1905年8月,潘达微在东京参加 [[ 孙中山 ]] 组建的 [[ 中国同盟会 ]] ,成为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及南方支部的中坚分子,积极动员一批省港人士加入中国同盟会,还与妻子陈玮庄一起为中国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奔走出力,为中国同盟会策动 [[ 广州起义 ]] 竭尽全力,多次乔装设计,以祝寿送礼或新娘归宁等方式瞒过清廷耳目,为广州起义运输枪械弹药及物资支援起义。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不幸失败,众多革命党人被杀害后暴尸街头,潘达微冒死前往收敛遗骸七十二具,安葬于广州 [[ 黄花岗 ]] 。1929年,潘达微病逝于广州,临终前留下遗愿:希望陪葬于黄花岗长伴七十二烈士。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实现了他的心愿,将其遗骨附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内东侧,人们誉之为"七十二烈士的守护神"。 
== 人物简介 ==
潘达微(1880~1929),又名心微,乳名阿忠,字铁苍,号景吾、影吾,别署冷残、沉庐,广州番禺县人。出身于官吏世家,父潘文卿是清末武官,是广州广仁善堂的创始人之一。潘达微幼年勤奋好学,善诗文,尤长于国画,是著名画家居廉的弟子。他目睹清廷腐败无能,致使国患日深,遂立志救国,常以古人"菊残犹有傲霜枝"的诗句自勉。1905年与陈垣、高剑父、陈树人等在广州创办《时事画报》,针砭时弊,鼓吹变革。后又和高剑父、陈树人等在南武公学、培淑女校、洁芳女校等校分别担任图画教员,积极宣传革命。
== 人物经历 ==
早年在广州从事画画创作,参与创办《 [[ 时事画报 ]] 》,担任图画教员。1908年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革命党人在 [[ 广州起义 ]] 失败,殉难烈士数十人之遗骸枕藉于路数日。潘冒险出头奔走,将72死难者殓 葬于 [[ 黄花岗]](该地原名红花岗,潘当时以黄花命之)。事后为逃避清廷追捕,流亡上海、香港等地。民国成立后,粤督 [[ 胡汉民 ]] 邀其出任重要行政职务,均婉拒,只愿做些 [[ 社会教育 ]] 和福利工作,并继续从事绘画及美术出版事业。1929年夏季病逝于广州。 [[ 南京国民政府 ]] 追念其生前致力于革命,收葬黄花七十二烈士,特明令褒扬,准他的遗体 [[ 附葬 ]] 黄花岗坟场。
潘达微小时就很多病,曾两年未离病榻。在病中,潘达微学习了不少书画,并达到一定境界。父亲见他体弱,不是习武之材,便送他学经商,可是潘达微对经商不感兴趣。由于体弱多病,1893年在求医中认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得其治愈。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并成为知交,深受中山先生的革命民主思想影响,潘达微义无反顾地追随孙中山,他立志救国,为共和理想不避艰险,并提倡社会改革,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利用世家子弟的背景参与组党、筹款,成为孙中山"生平所最敬重而信赖的一位同志"。
1895年,潘达微便带着妻子 [[ 陈伟庄 ]] 离家出走,在河南龙道尾(今 [[ 海珠区 ]] 的龙导尾,现由 [[ 龙凤街 ]] [[ 南华西街 ]] 各执一半辖治。)租房子居住。孙中山得知,就劝他利用父亲的社会地位以及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以美术活动为掩护,宣传革命,与革命派人士密切联络。从此,他便很少返回出生地棠东村。
1896年,偕妻陈伟庄在 [[ 双门底 ]] 承宣街(今 [[ 北京路 ]] 北段)开设照相馆,开始与革命党人结交。
1901年春,潘达微与 [[ 黄晦闻 ]] 等人在河南 [[ 龙溪 ]] 首约成立"群学书社",后转迁于 [[ 海幢寺 ]] 的园照堂,加以修葺,易名为"南武公学会",潘达微与 [[ 高剑父 ]] 曾在此任教。后改名南武中学。
光绪三十年(1905年), [[ 孙中山 ]] 在法国邮船"加利都尼亚号"上会见了潘达微,面示组党机宜。孙中山嘱托潘达微创办刊物,鼓吹革命。由于潘达微为人谦逊慈和,以侠义称重于时,因而在发展同盟会会员上颇有成绩,成为同盟会香港分会的主要人物,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和敬重。 [[ 冯自由 ]] 赴加拿大后,潘达微成为 [[ 胡汉民 ]] 的智囊人物,与高剑父、 [[ 陈树人 ]] 等人利用教学活动积极宣传革命主张,在广州发展了不少青年会员。
潘达微还以赞育善社的名义,筹款数千元,和 [[ 陈垣 ]] 、高剑父、陈树人、 [[ 廖平子、黄鲁逸 ]] 等人在广州创办石印《拒约画报》(后改名《 [[ 时事画报 ]] 》),他在创办画报之时,针对当时国人文化程度低下特点,面对下层社会、专事启蒙的面报,画报图文并重,针砭时弊,鼓吹改革。就明确地提出了"以革命思想入画"的口号,这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
他不仅倡立公学,组织医社,而且以笔为枪,在报纸上撰写大量针砭时弊的政论,《时事画报》成为当时广东舆论、思想、乃至艺术界的一面旗帜。画报图文并重,针砭时弊,鼓吹改革,虽然出版约一年后被当局查禁,但仍在海内外起了巨大的影响。
1906年,广州人 [[ 梁培基 ]] 与潘达微在河南创办赞育医社,还积极支持潘达微在河南创办滨华女子职业学校,梁培基是光华医学校创始人。梁培基并兼任了专门培养女子接生人才的赞育善社总理。赞育善社以西法为产妇接生,常赞助《 [[ 时事画报 ]] 》。
《时事画报》停刊后,潘达微又与 [[ 高剑父、陈树人 ]] 等人在广州南武学堂、培淑女校、洁芳女校等担任图画教员,暗中进行革命宣传,积极发展同盟会员。
潘达微在广州河南漱珠桥担杆巷开设"陈巨裱画店" 二楼的"守真书阁",这些厂、店和潘达微的家成了同盟会革命党人联络的据点,是策动广州庚戌新军起义的机关之一。庚戌起义失败后,守真书阁"裱画店被查封。
1907年,同盟会在广州成立支会,高剑父、潘达微分别担任正、副会长。潘达微还与高剑父、陈树人共同创办陶瓷工厂,开设"美术瓷窑",从事陶瓷工艺的改良。革命党人经常在厂里和他家中秘密开会,潘达微与革命党人利用彩瓷厂作掩护,制造火药,造炸弹,以供起义之用。1908年,潘达微与 [[ 陈树人、邓慕韩 ]] 等人在广州创办《平民报》,这是同盟会在广州的机关报。他还兼任《七十二行商报》笔政,经常撰文抨击时弊,揭露清朝统治的黑暗。
1911年 [[ 黄花岗 ]] 起义前,同盟会计划再在广州发动起义,在起义前夕,潘达微与战友在河南造炸药,潘达微和 [[ 高剑父 ]] 等人就利用河南歧兴里培淑女校转运、储存武器和弹药,潘达微、 [[ 陈伟庄 ]] 夫妇,常常以探望亲友为名,并由妻子陈伟庄扮作新娘,用轿子偷运军火炸药进城。冒着生命危险送到革命党人的地下据点(现在的 [[ 小东营 ]] 一带)。
起义前夕,潘达微要亲自参加 [[ 黄花岗 ]] 起义行动, [[ 黄兴 ]] 派人劝他说:"君乃才子,并非武夫,冲锋陷阵,非君所长。且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代民立言,亦非易事,不宜轻易放弃。此次起义成功与否,均需报社仗义执言,君坚守报社阵地,更为有利。"潘觉得有理,也就打消了上前线的念头。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革命党人在 [[ 广州起义 ]] ,下午5时30分,副总指挥黄兴带领"选锋"一百二十馀人,臂缠 [[ 白巾 ]] ,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直扑 [[ 总督衙门 ]] ,决心生擒 [[ 两广总督张鸣岐 ]] 。不料 [[ 张越墙 ]] 逃遁。由于清朝部队人数众多,起义队伍得不到接应,虽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彻夜相攻,但都先后失败。起义经一昼夜激战,攻占 [[ 两广督署 ]] 的行动失败,近百烈士牺牲,而"未死的同志,多已间道潜逃,四方亡命"。义军奋战一夜, [[ 黄花岗起义 ]] 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
起义烈士遗骸分布在总督衙门前,起义者有的当场牺牲,有的被捕就义,有的被俘后用铁链绑扎杀害,次日从越秀山麓至双门底各街道上,殉难烈士遗骸枕藉,暴尸街头。加上连日苦风凄雨,尸体膨胀,生虫发臭,惨不忍睹。广仁、方便、广济、爱育等善堂院奉命收尸。断头折臂、血肉模糊的烈士遗骸被堆放在咨议局门前空地上,惨不忍睹。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