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邓季惺

增加 49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邓季惺
| 圖像 =
[[File:T013d36eb725d756929.png|缩略图|左|[https://p1.ssl.qhmsg.com/t013d36eb725d756929.png 原圖鏈結][http://www.baike.com/wiki/%E9%82%93%E5%AD%A3%E6%83%BA]]]
| 出生日期 = 1907年
| 逝世时间 = 1995年
| 出生地点 = 四川省奉节县
| 國籍 = 中国
| 職業 =
| 知名原因 =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 知名作品 = 《[[新民报]]》</br> </br> </br>
}}
'''[[邓季惺]]'''<ref>[https://baike.so.com/doc/3212946-3385943.html ] </ref>
邓季惺(1907年-1995年),1907年,她出生在四川省奉节县(今属重庆市),14岁考入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她受到恽代英、张闻天、萧楚女等老师进步思想的影响,与进步师生一起参加校内外争取民主的活动。
== 人物关系==
丈夫 陈铭德
儿子 吴敬琏
前夫 吴竹似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邓季惺
 
出生地
四川省奉节县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95年
 
代表作品
《新民报》
 
主要成就
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 目录1人物简历2人物生平3民国新女4新民报5未竟事业折叠编辑本段 人物简历==
毕业后她又到上海、北京读书,学习法律,后到南京司法部任职。这时她常同李德全、曹孟君、谭惕吾等妇女活动家一起,从事妇女解放运动。
邓季惺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报人,而且是一位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File:T01b3b88d1b51372d2d.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msg.com/t01b3b88d1b51372d2d.jpg| 原圖鏈結][http://www.baike.com/wiki/%E9%82%93%E5%AD%A3%E6%83%BA]]]
陈铭德、邓季惺夫妇
陈铭德、邓季惺夫妇
抗战胜利后,邓季惺兼任上海、南京《新民报》社经理。1947年《新民报》在言论和报道中反对内战和国民党独裁统治,主张和平、民主,同情学生运动,揭露当局腐败和美军暴行,被当局视为异端,报社处境艰难。
邓季惺在早年从事妇女运动时曾创办过两个托儿所,并自任所长,意在让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不想,1957年后,她在自家重操旧业,担起为儿女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在她的孙子、外孙中有7人都是她亲自带大的。如今,她的一子两女及第三代个个事业有成,其子吴敬琏是当今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他们无不得益于她的言传身教。
[[File:T01cf32be8123af8dba.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msg.com/t01cf32be8123af8dba.jpg 原圖鏈結][http://www.baike.com/wiki/%E9%82%93%E5%AD%A3%E6%83%BA]]]
晚年的邓季惺
晚年的邓季惺
晚年的邓季惺重新投入国家的政治生活,即便从诸多岗位上退下来,仍孜孜不倦,关心着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民主党派工作,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提出有分量的意见、建议。
其子吴敬琏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 折叠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传》
《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传》
1995年去世,享年88岁。
== 折叠编辑本段 民国新女==
邓季惺所具有的强烈女性意识,与其母亲吴婉不无关系。吴婉早年肄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来在重庆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学堂。她婚后一连生育了九个孩子,因此丧失了外出工作的机会。为此,她一生都对丈夫心存怨气。在吴婉看来,女子要想摆脱受压迫的命运,就必须有知识,有独立的财产权,这在当时无疑是非常前卫的理论。也正是这位母亲,趁丈夫出川之机,让女儿离开家乡、投考重庆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当时,卢作孚、恽代英、张闻天、肖楚女都曾在重庆二女师教过书,他们宣扬的民主进步理论,给邓季惺带来了一生的影响。
《新民报》创办之初,仅发行2000份,而且其中很多还是赠送的,每月广告收入不足200元,名副其实的"惨淡经营"。但胸怀大志的陈铭德并不沮丧,他作为吴竹似生前的好朋友,吴竹似去世后,多次来探望邓季惺和几个年幼的孩子。1931年8月,陈铭德与自己的妻子范瑶宾离婚。一年多以后,陈铭德与邓季惺结为连理。对于他俩的联姻,新闻界也传为佳话,戏称"刘备得到了个女诸葛亮"。
== 折叠编辑本段 新民报==
1933年夏,邓季惺完成了她在朝阳大学的学习后,通过公务员考试,回南京在司法部工作。但是骨子里有种不安分精神的邓季惺很快就厌倦了衙门里那种循规蹈矩的生活,此时的她又开始热衷于妇女运动,和冯玉祥夫人李德全、曹孟君、谭惕吾、王枫等人,成立了"南京妇女文化促进会"。她们还大胆地搞起"女权运动"实验,学开车、练打靶,开风气之先。从母亲及自己的个人经历,邓季惺深知,妇女要解放,必须解决社会压在妇女身上的沉重负担。为此,她们创办了"南京第一托儿所",她自己担任所长,负责具体事务。抗战初期,邓季惺又在较少受到空袭的重庆南岸办了一个"七七托儿所"。
后人称赞邓季惺有"法律家的眼光,理财家的手腕,报人的见识,还有一种女人才有的坚韧持久的工作耐力和一般女人没有的遇事果断的魄力",这个评价,邓季惺当之无愧。
== 折叠编辑本段 未竟事业==
邓季惺精明的商业眼光和头脑也令人佩服。抗战之前,南京城北还是一片荒地,后来政府做了规划,银行给贷款,鼓励一些人造房子。早在1933年,邓季惺就在那里买地,盖了一幢两层的花园洋房,就在现在南京的北京西路附近,取名"鹣庐"。邓季惺把一半留给自己居住,一半用于出租。这幢房子当时还作为中国中产阶级的居住模式样板,接待过美国参观者。
虽然早在50年代就失去了她热爱的舞台,但是作为那个时代的"新女性",邓季惺对职业女性的矢志追求、对"法治"社会的争取以及新闻自由的种种探索与努力,虽然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显得那么孱弱,但却散发出一种穿过历史尘烟的动人力量。
== 参考资料 ==
{{reflist}}
1,9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