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86
次編輯
變更
芎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芎 </big> ''' |- |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芎 </big> '''
|-
|
[[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芎,汉字,读音xiōng,亦称"川芎",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白色,果实椭圆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芎
拼音;
xiōng
部首;
艹
字码;
U+828E
五笔;
AXB
仓颉;
TN
注音;
ㄒㄩㄥ
总笔画;
6
部外笔画;
3
笔顺编号;
122515
笔顺读写;
横、竖、竖、横折、横、竖折折钩
四角号码;
40027
信息;
芎
xiōng
部首:艹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五笔86:AXB 五笔98:AXB 仓颉:TN
笔顺编号:122515 四角号码:440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28E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白色,果实椭圆形。产于[[中国]]四川和云南省。全草有香气,地下茎可入药。亦称"川芎"。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去宫切《集韵》丘弓切《正韵》丘中切,$音穹。芎藭,[[香草]]。《扬雄·甘泉赋》发兰蕙与芎藭。《注》芎藭,叶似藳本。
《本草注》芎,本作浡,或云:人头[[穹窿]]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痛诸疾,故名芎藭。古人因其根节状如马衔,谓之马衔芎。后世因其状如雀脑,谓之雀脑芎。其出关中者呼为京芎,出蜀中者为川芎,出天台者为台芎,出江南者为抚芎。《博物志》苗曰江蓠,根曰芎藭。
又《韵会》居雄切,音弓。义同。
=='''音韵参考'''==
[广 韵]:去宫切,上平1东,qīong,通开[[三平东溪]]
[平水韵]:上平一东
[粤 语]:gung1hung1kung4
[闽南语]:keng1,kin1
<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8%8A%8E 芎], 360国学 ,</ref>
=='''本草纲目-芎更多'''==
「释名」胡 (《别录》)、川芎(《纲目》)、香果(《别录》)、山鞠穷(《纲目》)。
时珍曰∶芎本作营,名义未详。或云∶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 诸疾,故有芎 之名。以胡戎者为佳,故曰胡芎。古人因其根节状如马衔,谓之马衔芎 。
后世因其状如雀脑,谓之雀脑芎。其出关中者,呼为京芎,亦曰西芎;出蜀中者,为川芎; 出天台者,为台芎;出江南者,为抚芎,皆因地而名也。《左传》∶楚人谓萧人曰∶有麦曲乎? 有山鞠穷乎?河鱼腹疾柰何?二物皆御湿,故以谕之。丹溪朱氏治六郁越鞠丸中用越桃、鞠 穷,故以命名。《金光明经》谓之 莫迦。
「集解」《别录》曰∶芎 叶名蘼芜,生武功川谷、斜谷西岭。三月、四月,采根,曝 干。
普曰∶芎 ,或生胡无桃山阴,或泰山。叶细香,青黑纹,赤如 本,冬夏丛生,五月 花赤,七月实黑,附端两叶。三月采根,有节如马衔。弘景曰∶武功、斜谷西岭,俱近长安。
今出历阳,处处亦有,人家多种之。叶似蛇床而香,节大茎细,状如马衔,谓之马衔芎 。
蜀中亦有而细。恭曰∶今出秦州,其历阳出者不复用。其人间种者,形块大,重实多脂。山 中采者,瘦细。味苦、辛。以九月、十月采之为佳,若三月、四月虚恶非时也。颂曰∶关陕、 川蜀、江东山中多有之,而以蜀川者为胜。四五月生叶,似水芹、胡荽、蛇床辈,作丛而茎 细。其叶倍香,江东、蜀人采叶作饮。七八月开碎白花,如蛇床子花。根坚瘦,黄黑色。关 中出者形块重实,作雀脑状者为雀脑芎,最有力。
时珍曰∶蜀地少寒,人多栽莳,深秋茎叶亦不萎也。清明后宿根生苗,分其枝横埋之, 则节节生根。八月根下始结芎 ,乃可掘取,蒸曝货之。《救荒本草》云∶叶似芹而微细窄, 有丫叉,又似白芷,叶亦细,又似胡荽叶而微壮,一种似蛇床叶而亦粗。嫩叶可炸食。
宗 曰∶凡用,以川中大块,里色白,不油,嚼之微辛甘者佳。他种不入药,止可为末, 煎汤沐浴而已。
根
「气味」辛,温,无毒。普曰∶神农、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扁鹊∶ 酸,无毒;李当之∶生温,熟寒。
元素曰∶性温,味辛苦,气浓味薄,浮而升,阳也。少阳本经引经药,入手、足厥阴气 分。
之才曰∶白芷为之使,畏黄连,伏雌黄。得细辛,疗金疮止痛;得牡蛎,疗头风吐 逆。
「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本经》)。除脑中冷动, 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猝急肿痛,胁风痛, 温中内寒(《别录》)。腰脚软弱,半身不遂,胞衣不下(甄权)。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 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吐血鼻血溺血,脑痈发背,瘰 瘿赘,痔 疮疥,长肉排脓,消瘀血(大明)。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好古)。
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时珍)。蜜和大丸,夜服,治风痰殊效(苏颂)。齿根出血,含之 多瘥(弘景)。
「发明」宗 曰∶今人用此最多,头面风不可缺也,然须以他药佐之。
元素曰∶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及四物汤皆用之。能散肝经之风,治少阳厥 阴经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也。其用有四∶为少阳引经,一也;诸经头痛,二也;助清阳 之气,三也;去湿气在头,四也。
杲曰∶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 术,厥阴吴茱萸,少阴细辛,是也。
震亨曰∶郁在中焦,须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气升则郁自降。故抚芎总解诸郁,直达三 焦,为通阴阳气血之使。
时珍曰∶芎 ,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 宜之。《左传》言∶麦曲鞠穷御湿,治河鱼腹疾。予治湿泻每加二味,其应如响也。血痢已 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此皆医学妙旨,圆机之 士,始可语之。
宗 曰∶沈括《笔谈》云∶一族子旧服芎 ,医郑叔熊见之云∶芎 不可久服,多令人 暴死。后族子果无疾而卒。又朝士张子通之妻,病脑风,服芎 甚久,一旦暴亡。皆目见者。
此皆单服既久,则走散真气。若使他药佐使,又不久服,中病便已,则焉能至此哉? 虞搏曰∶骨蒸多汗,及气弱之人,不可久服。其性辛散,令真气走泄,而阴愈虚也。
时珍曰∶五味入胃,各归其本脏。久服则增气偏胜,必有偏绝,故有暴夭之患。若药具 五味,备四气,君臣佐使配合得宜,岂有此害哉?如芎 ,肝经药也。若单服既久,则[[辛喜]] 归肺,肺气偏胜,金来贼木,肝必受邪,久则偏绝,岂不夭亡?故医者贵在格物也。
「附方」旧七,新一十三。
生犀丸∶宋真宗赐高相国,去痰清目,进[[饮食]]。生犀丸∶用川芎十两,紧小者,粟米泔 浸二日换,切片子,晒干为末,分作两料。每料入麝、脑各一分,生犀半两,重汤煮,蜜和 丸小弹子大。茶、酒嚼下一丸。痰,加朱砂半两;膈壅,加牛黄一分,水飞铁粉一分。头目 昏眩,加细辛一分。口眼 斜,加炮天南星一分。(《御药院方》)
气虚头痛∶真川芎 为末,腊茶调服二钱,甚捷。曾有妇人产后头痛,一服即愈。(《集 简方》)气厥头痛∶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川芎 、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 葱茶调下。《御药院方》∶加白术,水煎服。
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水一钟,煎五分,食前热服。(《简便方》)
头风化痰∶川芎洗切,晒干为末,炼蜜丸如小弹子大。不拘时嚼一丸,茶清下。(《经 验后方》)
偏头风痛∶[[京芎细锉]],浸酒日饮之。(《斗门方》)
风热上冲∶头目运眩,或胸中不利。川芎、槐子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用茶清调下。
胸中不利,以水煎服。(张洁古《保命集》)首风旋运及偏正头疼,多汗恶风,胸膈痰饮。川 芎一斤,天麻四两,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嚼一丸,茶清下。(刘河间《宣明方》)
失血眩晕∶方见当归下。一切心痛∶大芎一个,为末,烧酒服之。一个住一年,两个住 二年。(《孙氏集效方》)
经闭验胎∶经水三个月不行。验胎法∶川芎生为末,空心煎艾汤服 一匙。腹内微动者是有胎不动者非也。(《灵苑方》)
损动胎气∶因跌扑举重,损胎不安,或子[[死腹]]中者。芎 为末,酒服方寸匕,须臾一二 服。立出。(《续十全方》)崩中下血,昼夜不止。《千金方》∶用芎 一两,清酒一大盏,煎 取五分,徐徐进之。《圣惠》∶加生地黄汁二合,同煎。酒癖胁胀,时复呕吐,腹有水声。川 芎、三棱(炮)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葱白汤下。(《圣济总录》)小儿脑热好闭目, 或太阳痛,或目赤肿。川芎 、薄荷、朴硝各二钱,为末,以少许吹鼻中。(《全幼心鉴》)
齿败口臭∶水煎芎 ,含之。(《广济方》)
牙齿疼痛∶大川芎 一个,入旧糟内藏一月,取焙,入细辛同研末,揩牙。(《本事方》)
诸疮肿痛∶抚芎 研,入轻粉,麻油调涂。(《普济方》)
产后乳悬∶妇人产后,两乳忽长,细小如肠,垂过小肚,痛不可忍,危亡须臾,名曰乳 悬。将芎 、当归各一斤。以
半斤锉散,于瓦石器内,用水浓煎,不拘多少频服;仍以一斤 半锉块,于病患桌下烧烟,令将口鼻吸烟。用尽未愈,再作一料。仍以蓖麻子一粒,贴其顶 心。(夏子益《奇疾方》)
=='''参考文献'''==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芎 </big> '''
|-
|
[[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芎,汉字,读音xiōng,亦称"川芎",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白色,果实椭圆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芎
拼音;
xiōng
部首;
艹
字码;
U+828E
五笔;
AXB
仓颉;
TN
注音;
ㄒㄩㄥ
总笔画;
6
部外笔画;
3
笔顺编号;
122515
笔顺读写;
横、竖、竖、横折、横、竖折折钩
四角号码;
40027
信息;
芎
xiōng
部首:艹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五笔86:AXB 五笔98:AXB 仓颉:TN
笔顺编号:122515 四角号码:440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28E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白色,果实椭圆形。产于[[中国]]四川和云南省。全草有香气,地下茎可入药。亦称"川芎"。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去宫切《集韵》丘弓切《正韵》丘中切,$音穹。芎藭,[[香草]]。《扬雄·甘泉赋》发兰蕙与芎藭。《注》芎藭,叶似藳本。
《本草注》芎,本作浡,或云:人头[[穹窿]]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痛诸疾,故名芎藭。古人因其根节状如马衔,谓之马衔芎。后世因其状如雀脑,谓之雀脑芎。其出关中者呼为京芎,出蜀中者为川芎,出天台者为台芎,出江南者为抚芎。《博物志》苗曰江蓠,根曰芎藭。
又《韵会》居雄切,音弓。义同。
=='''音韵参考'''==
[广 韵]:去宫切,上平1东,qīong,通开[[三平东溪]]
[平水韵]:上平一东
[粤 语]:gung1hung1kung4
[闽南语]:keng1,kin1
<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8%8A%8E 芎], 360国学 ,</ref>
=='''本草纲目-芎更多'''==
「释名」胡 (《别录》)、川芎(《纲目》)、香果(《别录》)、山鞠穷(《纲目》)。
时珍曰∶芎本作营,名义未详。或云∶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 诸疾,故有芎 之名。以胡戎者为佳,故曰胡芎。古人因其根节状如马衔,谓之马衔芎 。
后世因其状如雀脑,谓之雀脑芎。其出关中者,呼为京芎,亦曰西芎;出蜀中者,为川芎; 出天台者,为台芎;出江南者,为抚芎,皆因地而名也。《左传》∶楚人谓萧人曰∶有麦曲乎? 有山鞠穷乎?河鱼腹疾柰何?二物皆御湿,故以谕之。丹溪朱氏治六郁越鞠丸中用越桃、鞠 穷,故以命名。《金光明经》谓之 莫迦。
「集解」《别录》曰∶芎 叶名蘼芜,生武功川谷、斜谷西岭。三月、四月,采根,曝 干。
普曰∶芎 ,或生胡无桃山阴,或泰山。叶细香,青黑纹,赤如 本,冬夏丛生,五月 花赤,七月实黑,附端两叶。三月采根,有节如马衔。弘景曰∶武功、斜谷西岭,俱近长安。
今出历阳,处处亦有,人家多种之。叶似蛇床而香,节大茎细,状如马衔,谓之马衔芎 。
蜀中亦有而细。恭曰∶今出秦州,其历阳出者不复用。其人间种者,形块大,重实多脂。山 中采者,瘦细。味苦、辛。以九月、十月采之为佳,若三月、四月虚恶非时也。颂曰∶关陕、 川蜀、江东山中多有之,而以蜀川者为胜。四五月生叶,似水芹、胡荽、蛇床辈,作丛而茎 细。其叶倍香,江东、蜀人采叶作饮。七八月开碎白花,如蛇床子花。根坚瘦,黄黑色。关 中出者形块重实,作雀脑状者为雀脑芎,最有力。
时珍曰∶蜀地少寒,人多栽莳,深秋茎叶亦不萎也。清明后宿根生苗,分其枝横埋之, 则节节生根。八月根下始结芎 ,乃可掘取,蒸曝货之。《救荒本草》云∶叶似芹而微细窄, 有丫叉,又似白芷,叶亦细,又似胡荽叶而微壮,一种似蛇床叶而亦粗。嫩叶可炸食。
宗 曰∶凡用,以川中大块,里色白,不油,嚼之微辛甘者佳。他种不入药,止可为末, 煎汤沐浴而已。
根
「气味」辛,温,无毒。普曰∶神农、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扁鹊∶ 酸,无毒;李当之∶生温,熟寒。
元素曰∶性温,味辛苦,气浓味薄,浮而升,阳也。少阳本经引经药,入手、足厥阴气 分。
之才曰∶白芷为之使,畏黄连,伏雌黄。得细辛,疗金疮止痛;得牡蛎,疗头风吐 逆。
「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本经》)。除脑中冷动, 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猝急肿痛,胁风痛, 温中内寒(《别录》)。腰脚软弱,半身不遂,胞衣不下(甄权)。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 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吐血鼻血溺血,脑痈发背,瘰 瘿赘,痔 疮疥,长肉排脓,消瘀血(大明)。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好古)。
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时珍)。蜜和大丸,夜服,治风痰殊效(苏颂)。齿根出血,含之 多瘥(弘景)。
「发明」宗 曰∶今人用此最多,头面风不可缺也,然须以他药佐之。
元素曰∶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及四物汤皆用之。能散肝经之风,治少阳厥 阴经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也。其用有四∶为少阳引经,一也;诸经头痛,二也;助清阳 之气,三也;去湿气在头,四也。
杲曰∶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 术,厥阴吴茱萸,少阴细辛,是也。
震亨曰∶郁在中焦,须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气升则郁自降。故抚芎总解诸郁,直达三 焦,为通阴阳气血之使。
时珍曰∶芎 ,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 宜之。《左传》言∶麦曲鞠穷御湿,治河鱼腹疾。予治湿泻每加二味,其应如响也。血痢已 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此皆医学妙旨,圆机之 士,始可语之。
宗 曰∶沈括《笔谈》云∶一族子旧服芎 ,医郑叔熊见之云∶芎 不可久服,多令人 暴死。后族子果无疾而卒。又朝士张子通之妻,病脑风,服芎 甚久,一旦暴亡。皆目见者。
此皆单服既久,则走散真气。若使他药佐使,又不久服,中病便已,则焉能至此哉? 虞搏曰∶骨蒸多汗,及气弱之人,不可久服。其性辛散,令真气走泄,而阴愈虚也。
时珍曰∶五味入胃,各归其本脏。久服则增气偏胜,必有偏绝,故有暴夭之患。若药具 五味,备四气,君臣佐使配合得宜,岂有此害哉?如芎 ,肝经药也。若单服既久,则[[辛喜]] 归肺,肺气偏胜,金来贼木,肝必受邪,久则偏绝,岂不夭亡?故医者贵在格物也。
「附方」旧七,新一十三。
生犀丸∶宋真宗赐高相国,去痰清目,进[[饮食]]。生犀丸∶用川芎十两,紧小者,粟米泔 浸二日换,切片子,晒干为末,分作两料。每料入麝、脑各一分,生犀半两,重汤煮,蜜和 丸小弹子大。茶、酒嚼下一丸。痰,加朱砂半两;膈壅,加牛黄一分,水飞铁粉一分。头目 昏眩,加细辛一分。口眼 斜,加炮天南星一分。(《御药院方》)
气虚头痛∶真川芎 为末,腊茶调服二钱,甚捷。曾有妇人产后头痛,一服即愈。(《集 简方》)气厥头痛∶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川芎 、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 葱茶调下。《御药院方》∶加白术,水煎服。
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水一钟,煎五分,食前热服。(《简便方》)
头风化痰∶川芎洗切,晒干为末,炼蜜丸如小弹子大。不拘时嚼一丸,茶清下。(《经 验后方》)
偏头风痛∶[[京芎细锉]],浸酒日饮之。(《斗门方》)
风热上冲∶头目运眩,或胸中不利。川芎、槐子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用茶清调下。
胸中不利,以水煎服。(张洁古《保命集》)首风旋运及偏正头疼,多汗恶风,胸膈痰饮。川 芎一斤,天麻四两,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嚼一丸,茶清下。(刘河间《宣明方》)
失血眩晕∶方见当归下。一切心痛∶大芎一个,为末,烧酒服之。一个住一年,两个住 二年。(《孙氏集效方》)
经闭验胎∶经水三个月不行。验胎法∶川芎生为末,空心煎艾汤服 一匙。腹内微动者是有胎不动者非也。(《灵苑方》)
损动胎气∶因跌扑举重,损胎不安,或子[[死腹]]中者。芎 为末,酒服方寸匕,须臾一二 服。立出。(《续十全方》)崩中下血,昼夜不止。《千金方》∶用芎 一两,清酒一大盏,煎 取五分,徐徐进之。《圣惠》∶加生地黄汁二合,同煎。酒癖胁胀,时复呕吐,腹有水声。川 芎、三棱(炮)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葱白汤下。(《圣济总录》)小儿脑热好闭目, 或太阳痛,或目赤肿。川芎 、薄荷、朴硝各二钱,为末,以少许吹鼻中。(《全幼心鉴》)
齿败口臭∶水煎芎 ,含之。(《广济方》)
牙齿疼痛∶大川芎 一个,入旧糟内藏一月,取焙,入细辛同研末,揩牙。(《本事方》)
诸疮肿痛∶抚芎 研,入轻粉,麻油调涂。(《普济方》)
产后乳悬∶妇人产后,两乳忽长,细小如肠,垂过小肚,痛不可忍,危亡须臾,名曰乳 悬。将芎 、当归各一斤。以
半斤锉散,于瓦石器内,用水浓煎,不拘多少频服;仍以一斤 半锉块,于病患桌下烧烟,令将口鼻吸烟。用尽未愈,再作一料。仍以蓖麻子一粒,贴其顶 心。(夏子益《奇疾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