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禁欲主义

增加 1,89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禁欲主义'''禁欲是一种生活型态,其特征通常是对若干俗世欢愉的禁绝,以达至宗教上及灵性上的目标。基督宗教(特…”
'''禁欲主义'''禁欲是一种生活型态,其特征通常是对若干俗世欢愉的禁绝,以达至[[宗教]]上及灵性上的目标。基督宗教(特别是修道运动)及印度[[宗教]](包括瑜伽)的教导,涉及到“意志—身体”转化的过程,此过程乃透过对身、言、意方面的控制。

[[基督教]]信仰普遍接受上帝是“三位一体”的教义<ref>[https://www.sohu.com/a/366852577_416382 正确认识基督教教义],搜狐,2020-01-14</ref>,也就是圣父、圣子、圣灵为同尊同荣的上帝<ref>[https://www.sohu.com/a/284364180_717847 历史上的耶稣和信仰的基督],搜狐,2021-02-07</ref>。

==简介==

在某些宗教里,神职人员或其他的虔诚信徒,为了更接近神祇或悟得[[宇宙]]真理,而采取此类措施,尤其是性禁欲。

基督[[宗教]]禁欲主义以圣奥古斯丁的学说最为出名,他尊崇理性,贬低情欲;又认为性欲会使人的理性失去自主权;更认为性冲动反应代表着人类犯罪,当有欲望时应该感到羞愧。所以有性欲是可耻的,是犯罪的。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主张禁欲,他说:“欲望越强烈,越贪求我欲之满足的人,他所感到的痛苦也就更多更深。因为欲望经常附在他身上不断地啃噬他,使他的心灵充满苦恼。如此积久成习之后,一旦欲望的[[对象]]全部消失,他几乎便以看别人的痛苦为乐了。反之,一个否定求生意志的人,从外表看起来,他的确是贫穷、一无所有、既无欢乐亦无生趣的人,则心灵则是一片清澄,充满宁静和喜悦。他们不会被不安的生存冲动或欢天喜地的事情所驱策,因为这些都是强烈痛苦的先导。他们不贪图生之快乐,因为喜悦过后往往是接续苦恼的状

==参考文献==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
245,3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