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惜誓

增加 34,277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惜誓</big>'''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img/300…”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惜誓</big>'''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img/3009/028c81734e3af27dc1_n.jp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www.kfzimg.com/sw/kfzimg/3009/028c81734e3af27dc1_n.jp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惜誓''' 《惜誓》是《楚辞》中的一篇作品,相传是汉代文学家贾谊所作(有学者认为是唐勒的作品)。此诗抒写屈原被放逐而离别国都的悲愤和欲高蹈远游却牵念故乡的情怀,同时寄寓了作者自己被疏离而将远去的愤慨。全诗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善用比兴手法表现抒发悲愤之情的主题,与屈原作品的“引类譬喻”一脉相承。<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3%9C%E8%AA%93/2833381?fr=aladdin 惜誓 百度] </ref>
==作品原文==
[楚辞·贾谊]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霑濡。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苍龙蚴虯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後车。

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虖昆仑之墟。

乐穷极而不厌兮,愿从容虖神明。

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临中国之众人兮,讬回飙乎尚羊。

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

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黄鹄後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

寿冉冉而日衰兮,固儃回而不息。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

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謣。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

已矣哉!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

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後下。

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使麒麟可得羁而係兮,又何以异虖犬羊?
==作品介绍==
《惜誓》是《楚辞》中的一篇作品,相传是汉代文学家贾谊所作(有学者认为是唐勒的作品)。此诗抒写屈原被放逐而离别国都的悲愤和欲高蹈远游却牵念故乡的情怀,同时寄寓了作者自己被疏离而将远去的愤慨。全诗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善用比兴手法表现抒发悲愤之情的主题,与屈原作品的“引类譬喻”一脉相承。<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024/13/32439742_942156248.shtml 《楚辞》卷十一《惜誓》 个人图书馆] </ref>
===注释===
惜:哀叹。忽忽:匆匆,迅速。反:通“返”。

日远:指离别家乡日益遥远。

纡(yū)曲:纡回曲折。离:通“罹”,遭遇。霑濡(rú):沾湿。

北极:指北极星。沆瀣(hànɡ xiè):夜间的水气。王夫之《楚辞通释》:“沆瀣,北方清气。”充虚:充饥。

朱鸟:即朱雀,星宿名,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之总称。太一:指天神中最尊贵的神。见《九歌·东皇太一》评析。象舆:用象牙装饰的车。

苍龙:即青龙,星宿名。蚴虬(yòu qiú):行动之貌。左骖(cān):驾在车两旁的两马叫骖,此指左边的骖马。白虎:星宿名,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之总称。右騑(fēi):即右骖,右边的骖马。

盖:指车盖。王逸《章句》云:“言己乃立日月之光以为车盖。”玉女: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为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之第三宿。“前朱雀,后玄武”,此以女宿指代玄武,故称“载玉女于后车”。

驰骛(wù):奔走。杳冥:旷远之处。昆仑:山名。

穷极:极端,顶点。神明:指神仙。

丹水:神话中水名。王夫之《楚辞通释》云:“丹水,出昆仑之南,坤维地户也。”大夏:王逸《章句》:“大夏,外国名也,经西南。言己复渡丹水而驰骋,顾见大夏之俗,思念楚国也。”

黄鹄(hú):大鸟,仙人所乘,一举千里。

王逸《章句》解释这几句云:“言黄鹄养其羽翼,一飞则见山川之屈曲,再举则知天地之圆方。居身益高,所睹愈远也。以言贤者亦宜高望远虑,以知君之贤愚也。”

中国:指中原。回飙:回风,旋风。尚羊:通“徜徉”,安闲漫步。

少原:神话中地名,仙人所居。赤松王乔:即赤松子、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两个仙人。

调均:调弦。均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称:称赞。清商:歌曲曲调名。

澹然:安适自得的样子。众气:六气。王夫之《楚辞通释》:“呼吸六气以翱翔。”

后时:不适时早去。王夫之《楚辞通释》:“知远游之乐,而依依故国,不能早去,为谗佞所制,所为可惜者,此也。”鸱枭:怪鸟,今俗谓猫头鹰。枭,通作“鸮”。枭与鸮虽非一物,但音相近,故亦通用。

裁:制,侵害。王逸《章句》:“言贤者不居庙堂,则为俗人所侵害也。”

贤者:指屈原。

冉冉:渐渐。儃(chān)回:运转。

枉:邪曲。矫:矫正。此言俗人流从谗佞不可禁止,众邪群聚反要改变正直为邪曲。

偷合:苟且聚合。苟进:不择手段追求爵禄。

称:指称物之轻重。量:指量物之多少。审:明察。权:称秤。概:斗概,平斗之器。衡:平。王逸《章句》:“言患苦众人称物量谷不知审其多少,同其称平,以失情实,则使众人怨也。以言君不称量士之贤愚而同用之,则使智者恨也。”

推移:随顺君意,可推可移,无固定之说。谔谔(è):朱熹《楚辞集注》:“直言貌。语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周武谔谔以昌,殷纣诺诺以亡。”

纫:合丝为绳曰纫。并纫茅丝以为索,是说把茅草和丝线合在一起搓成绳索。王夫之《楚辞通释》:“茅丝并纫,茅必伤丝贤佞并进,佞必害贤矣。”

幽昏:黑暗不明。眩:迷惑。

放:放弃,抛弃。砾(lì):小石,碎石。

梅伯:殷纣王时诸侯,因为直谏为纣所杀。来革:殷纣之佞臣。王逸《章句》:“言来革佞谀,从顺纣意,故得显用持国权也。”

贼:害。

比干:殷纣王大臣,因直言敢谏被纣王剖心而死。箕(jī)子:殷纣王大臣,见比干被剖心,便装疯逃亡。佯:假装。

水背流而源竭:朱熹《[[楚辞集注]]》:“疑当做‘背源而流竭’,王逸注云:‘水背其源,泉则枯竭’,似当时本未误也。”

重躯:重视身躯,爱惜性命。

集:群鸟在木上。大皇:广远无人之地。皇:亦大也。

回周:回游周览。盛德:大德。指英明的君主。

神德:超凡的品德。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
===译文===
叹惜我年老日渐衰弱,岁月匆匆一去不复返。

登上苍天我要高高飞翔,越过群山离家日益遥远。

观看长江黄河迂回曲折,遭遇四海风浪沾湿衣衫。

攀上北极星我稍稍休息,吸引清和之气充肠疗饥。

命令朱鸟高飞前面导引,乘坐太一象车稳稳行移。

左苍龙行蜿蜒驾为左骖,右白虎奔驰骋驾在右翼。

让圆圆的日月且做车盖,叫婀娜的玉女车后随移。

在旷远幽暗的空中奔驰,在高峻的昆仑山上休息。

欢乐达到极点毫不厌倦,愿意伴随神仙从容游戏。

渡过丹水继续向前驰骋,观看右边大夏遗风古迹。

黄鹄展翅高高飞在天上,方知高山大河纡曲回肠。

黄鹄直上云霄凌空飞翔,这才看清了天圆与地方。

俯视中原大地芸芸众生,腾驾旋风空中徘徊游荡。

到达了少原的荒郊野外,看到赤松王乔在少原旁。

二位仙人拥瑟调理丝弦,令我赞叹一曲清商悠扬。

心神安适自得终日快乐,吸饮天地六气自由翱翔。

想那长生不老永为神仙,还不如回到久别的故乡。


黄鹄没能及时远寄仙界,反遭猫头鹰的群起伤害。

神龙落在陆地失去大海,会被蝼蛄蚂蚁欺凌侵害。

那黄鹄神龙尚且如此啊,何况贤者遭逢混乱时代!

年纪渐老身体日益衰弱,时光如水流逝永不停息。

世俗人不停地随波逐流,众邪恶聚一起矫改正直。

有的人苟且聚合求升迁,有的人隐居深藏在高山。

最苦恼称量事物不明察,最怨恨轻重不分同衡权。

有人随风使舵苟合谄媚,有人刚正无私直言敢谏。

伤国君竟如此善恶不分,搓绳索不分茅草和丝线。

当今世俗人都幽昧昏暗,混淆是非黑白美恶不辨。

抛弃山中美玉渊中龟,反把破石块当宝齐称赞。

梅伯屡屡劝谏终遭菹醢,来革阿谀顺从掌握大权。

悲痛仁人志士尽忠尽节,反被无耻小人陷害暗算。

比干忠言直谏却被剖心,箕子披散头发佯装疯狂。

河水背离源头就会枯竭,树木脱离树根不能生长。

不是看重性命害怕祸难,是痛惜虽伤身无功报偿。

算了吧!

独不见那鸾凤高高飞翔,群集在旷远的原野蛮荒。

回旋飞行四方纵观天下,看见大德之人才肯下降。
那圣人具有超凡的品德,能远离浊世把自己珍藏。
假使麒麟被关在笼子里,他又有何不同于犬和羊!
==赏析壹==
賈誼(公园前二百年至公元前一百六十八年),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洛陽(今屬河南省)人。十八歲時,就以博學能文而聞名於郡中,得到郡守吳公的賞識,收爲弟子。文帝即位後,因吳公的推薦,任爲博士,掌文獻典籍。其時,賈誼不過二十多歲,在博士中最爲年輕,但以見識和議論,贏得博士中年長者的尊敬,受到文帝的重視,不到一年,被擢升爲太中大夫。朝廷上許多法令、規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進行。

賈誼的才華和文帝對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滿。他們以“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流言,動搖了文帝對賈誼的信任,結果文帝讓賈誼離開長安,去做長沙王的太傅。後人稱賈誼爲賈長沙、賈太傅。在長沙任職的三年中,賈誼的心情一直抑鬱不歡。文帝七年(西元前一百七十五年),賈誼被召回長安,任梁懷王的太傅。此時文帝雖仍讚賞賈誼的博學。而對於他多次上疏陳述的政治主張並不採納。後來梁懷王騎馬時摔死,賈誼認爲,自己沒有盡到太傅的責任,經常悲泣自責,不久死去。

賈誼的作品,《[[漢書·藝文志]]》著錄有文五十八篇,賦七篇,其文即現存的《新書》,亦名《賈子》,曾經西漢末年劉向校定,雖然在流傳過程中有所錯亂和散失,但基本可信。首篇《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文中的名篇。另一篇著名政論文《陳政事疏》,又稱《治安策》,載於《漢書·賈誼傳》。據班固稱,是他從《新書》五十八篇中選擇“切於世事者”(《漢書·賈誼傳贊》),經過合併刪削而成,題目是後人安上的。賈誼的辭賦大多已亡佚。除《吊屈原賦》、《□鳥賦》外,劉向所編《楚辭》中收入《惜誓》一篇,作者題賈誼,但東漢王逸爲《楚辭》作注時,則表示對作者的“疑不能明”。有《賈長沙集》,收入明代張溥編纂的《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近人劉師培有《新書□補》二卷,《佚文輯補》一卷。 
==赏析贰==
少年有为 破格提拔

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少年时,就跟着荀况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张苍学习《春秋左氏传》,后来还作过《左传》的注释,但失传了。他对道家的学说也有研究,青少年时期,就写过《道德论》、《道术》等论著。他又酷爱文学,尤其喜爱战国末期的伟大诗人屈原的著作。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贾谊才18岁,就因为能诵《诗经》、《尚书》和撰著文章而闻名于河南郡。

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后为汉朝廷尉),是原来秦朝名相李斯的同乡,又是李斯的学生。吴公了解到贾谊是一个学问渊博的优秀人才,对他非常器重,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十分宠爱。吴公是李斯的学生,也是很有学问的,贾谊在他门下学习,受到很大的教益。这时,贾谊为了勉励大家学习,传授《春秋左氏传》。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社会十分安定,被评定为天下第一。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高后吕雉死,右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杀诸吕,迎立高帝刘邦庶子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第二年,即汉文帝刘恒元年(前179年),吴公被征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长官)。吴公没有忘记他的得意门生,就向汉文帝推荐说:“贾谊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是个年轻有为的人才。”汉文帝就把贾谊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博士。从此,贾谊步入了政治活动的舞台。当时贾谊才二十一岁,在当时所有的博士中,他是最年轻的。一年之中就把他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这是比博士更为高级的议论政事的官员)。

贾谊认为汉朝已经建立二十多年了,政局大体稳定,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他向汉文帝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进行改革。他的改革建议,是针对汉承秦制而发的。文帝二年,贾谊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积贮疏》,指出当时社会上出现的“背本趋末”(也就是弃农经商)以及“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对统治者不利,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以达到安百姓治天下,即巩固汉王朝统治的目的。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

权贵毁谤 被贬长沙

贾谊初到中央政权,短短的时间里就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被破格提拔,真可谓是一帆风顺,少年得志。汉文帝看到贾谊是一个很有见识、年轻有为的人,对他十分赏识。于是,就提出让贾谊担任更高的公卿职位,委以重任,并把这个意思交给大臣们讨论。哪曾想到,这样一来;却遇到了重重的阻力。

阻力首先来自功臣显贵们,如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他们跟随刘邦东征西讨,战功显赫,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当贾谊这样学识渊博又有革新思想的年轻知识分子在汉王朝崭露头角时,这些老臣显贵们一方面因他年纪轻资历浅而看不起他;另一方面又因他才华出众而心怀妒忌。

时在贾谊面前还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这就是文帝的宠臣佞悻邓通。当时贾谊恰好和邓通一起随侍文帝,地位也相当。但贾谊讨厌这个没有才能而受文帝宠爱的佞臣,常常在文帝面前讥讽他。邓通也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使得文帝逐渐疏远贾谊。

就这样,外有大臣攻击,内有邓通进谗,内外夹攻,使贾谊不但不能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连在西汉朝廷中立足之地也没有了。其结果,是贾谊被贬出京师,到长沙国去当长沙王的太傅。长沙国地处南方,离京师长安有数千里之遥。当时交通不发达,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自不必说。更使贾谊难受的,是心中的悲愤。他有满肚子的学问,心中有远大的抱负,本想辅佐文帝干一番大事业。如今受谗被贬,受到这样的挫折,使他深感孤独和失望。他想到,绛、灌这些大臣们攻击他,还算不了什么,因为他们毕竟是功臣宿将,为汉王朝出过大力;最使他难以忍受的,是邓通这样的人,他有何德何能?只不过是一个善于阿谀媚上的小人,而自己恰恰是因为文帝听信了这样的佞悻的谗言而遭贬,贾谊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怨气。他想到了爱国诗人屈原,也是遭到佞臣权贵的谗毁而被贬出楚国都城,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他想自己的遭遇与屈原相似,就更加怀念屈原。当他南行途经湘江时,望着滔滔的江水,思绪联翩,就写了一首《吊屈原赋》,以表达对屈原的崇敬之心,并发抒自己的怨愤之情。

贾谊在长沙第三年的一个黄昏,有一只鵩鸟飞进了他的住房里。[[鵩鸟]]就是[[猫头鹰]],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鸟。贾谊谪居长沙,本来心情就忧郁,加上长沙卑隰,自以为寿命不长,如今猫头鹰进宅,更使他伤感不已。于是就写了一篇《鵩鸟赋》,对世界万物的变化和人间世事的沦桑作了一番感叹,同时也借此来宽慰自己。此时此地,贾谊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

居安思危 切中时弊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想念贾谊,又把他从长沙召回长安。贾谊到长安后,文帝在未央宫祭神的宣室接见了他。当时祭祀刚完,祭神的肉还摆在供桌上。文帝对鬼神的事感到有不少疑问,就问贾谊。贾谊是怎么回答的,史书上缺乏记载。只知贾谊关于鬼神的见解,使文帝感到很新鲜,听得很入神,甚至挪动座位(当时是席地而坐),凑到贾谊跟前,一直谈到半夜方止。事后,文帝感叹不已地说:“我好久没有见到贾生了,自以为学问赶上了他,现在听了他的谈话,还是不及他啊!”对于这件事,唐朝诗人李商隐很不以为然,写了一首绝句来抨击汉文帝:“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这次回到长安,朝廷上人事已有很大变化,原来曾压制过贾谊的灌婴已死,周勃在遭冤狱被赦免后回到绛县封地,不再过问朝中政事。但是,文帝还是没有对贾谊委以重任,只是把他分派到梁怀王那里去当太傅。其原因,还是由于邓通这样小人仍在文帝身边,贾谊又多次得罪过这个文帝的宠臣,这就成了贾谊施展其政治抱负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梁怀王刘揖,又名刘胜,是文帝最喜爱的小儿子。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也算是对他的一种重视,虽然这还谈不上升迁。

不过,对贾谊来说,他所关心的似乎不是自己职务上的升降,而是国家的政治形势。在当时,西汉王朝的政治局势基本是稳定的,但也面临两个矛盾,并逐渐尖锐化起来。一个是中央政权同地方诸侯王之间的矛盾,一个是汉王朝同北方匈奴奴隶主政权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尖锐化,在当时已见端睨。如济北王刘兴居、淮南王刘长接连叛乱,吴王刘濞企图叛乱的消息也时有所闻;而匈奴也经常侵扰西汉北部边境。贾谊透过当时政治局势的表面稳定,看到了其中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对此深为关切和忧虑。他接连多次向文帝上疏,向文帝敲警钟。其中最著名的,是在文帝前之七年(前173年)他从长沙回长安后所上的《治安策》(也叫《陈政事疏》)。

贾谊指出危害西汉王朝政治安定的首要因素,是诸侯王的存在以及他们企图叛乱的阴谋。他回顾历史,列举事实说明分封诸侯王的害处。

贾谊指出,诸侯王的叛乱,并不取决于是疏是亲,而是取决于“形势”,取决于他们力量的强弱。因此,贾谊得出的结论是:“疏者必危,亲者必乱”。

根据异姓诸侯王反叛的历史教训和同姓诸侯王必然反叛的危险,贾谊向文帝提出了自己的对策。贾谊根据“大都强者先反”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方针。

《治安策》除了论述了地方诸侯王的问题外,还对其它政治问题,以及经济、军事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商人经济力量的膨胀和北方匈奴的问题。

贾谊《治安策》的可贵之处,在于居安思危。如毛泽东所说:“《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于南放归来著此,除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39页)这个评价,是非常确切的。

忧郁而死 其功不灭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入朝,骑马摔死了:贾谊感到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国事为重,为文帝出谋献计。因为梁怀王刘揖没有儿子,按例他的封国就要撤销。贾谊感到,如果这样做,将对整个局势不利;不如加强文帝的两个亲子淮阳王刘武和代王刘参的地位。为此,贾谊建议,为梁王刘揖立继承人,或者让代王刘参迁到梁国来;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黄河,后者南到长江,从而连成一片。这样一来,如果一旦国家有事,梁王国足以抵御齐赵,淮阳王国足以控制吴楚,陛下就可以安然消除山(指华山)东地区的忧患了。文帝听了贾谊的建议,因代王封地北接匈奴,地位重要,没有加以变动,就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另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从后来吴楚七国之乱中梁王刘武坚决抵御的作用来看,根据贾谊的这个建议所作的部署,确实是深谋远虑的。

文帝十二年(前168年),贾谊在忧郁中死了,当年他才三十三岁。纵观贾谊一生,虽受谗遭贬,未登公卿之位,但他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政论和建议,文帝还是比较重视,大略是实行了的;这是那些身居高位而庸庸碌的公卿们所不能比拟的。正如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所说的:“一时谋议略实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贾谊的进步主张,不仅在文帝一朝起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如景帝刘启时,晁错提出“削藩”政策,是贾谊主张的继续;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证明了贾谊对诸侯王的分析的正确性;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之后,汉王朝就乘机削弱地方诸侯王的力量,使他们仅得租税,而失去了直接治理王国的权力。到了汉武帝刘彻的时候,颁行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其封地分为若干块,分给自己的子弟,从而实际上分散和削弱了诸侯王的力量,这更是贾谊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方针的全面实行了。贾谊关于禁止私人铸钱、由中央统一铸钱的主张,汉武帝时也实行了。汉武帝还胜利地进行了对匈奴的战争,抛弃了贾谊引为耻辱的和亲政策。贾谊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作出了如此杰出的贡献,使汉武帝十分感念,为了纪念他,就提拔了他的两个孙子为郡守。

贾谊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载入史册,他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赏析叁==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著有《新书》十卷。赋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其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赏析肆===
关于本篇的作者,王逸《楚辞章句》云:“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洪兴祖《楚辞补注》认为本篇的思想内容与主要词句均与贾谊的《吊屈原赋》相似,无疑是贾谊的作品,后世的楚辞研究者也大都同意这种看法。有学者认为,《惜誓》当作于贾谊被疏之后、任长沙王太傅之前,亦即汉文帝二年(前178)年末。而赵逵夫认为《惜誓》为战国末期辞赋家唐勒的作品。

关于《惜誓》的意思,王逸说:“《惜誓》者,不知誰所作也。或曰賈誼,疑不能明也。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約也。言哀惜懷王,與己信約,而復背之也。古者君臣將共為治,必以信誓相約,然後言乃從而身以親也。蓋刺懷王有始而無終也。”认为是贾谊代屈原抒情和叙事。王夫之《楚辞通释》认为,“惜誓者,惜屈子之誓死,而不知变计也。”本篇和《吊屈原赋》一样,揭露了世俗之幽昏,黑白之颠倒。强调神德之人,应当远浊世而自藏,不要受制于小人,徒伤身而无功。

全篇善用比兴手法表现抒发悲愤之情的主题,与屈原作品的“引类譬喻”,是一脉相承的。
==赏析伍==
《惜誓》一诗,旨在代屈原立辞,抒写屈原被放逐而离别国都的悲愤和欲高蹈远游却牵念故乡的情怀,同时寄寓了作者自己被疏离而将远去的愤慨。《惜誓》在思想内容上,主要体现为爱国情感、愤世心绪和见疏哀怨;在艺术表现上,主要体现为骚体诗风、瑰玮境界和奔放气势。《惜誓》反映了贾谊早先模仿屈骚创作骚体辞赋的风貌,虽然难与屈骚的成就伦比,却也深得屈骚遗风;还反映了汉人早先模仿屈骚创作骚体辞赋的风貌,开创了汉人拟骚诗的传统。

贾谊写《惜誓》当是他人性本质的体现。《惜誓》当是他借怜惜屈原不得志而誓死之篇来表达他的看法和态度。从篇中可以看出,他对屈原之死的事实表示了惋惜之情,对其本人表达了尊敬之心,但又毫不保留地表达出"以死抗争社会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做法并非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的态度。其价值不仅在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所谓君子生存得志敬业、失志隐身和绝望自杀三种选择之外更多的思考。在诗中,作者提出了明哲保身、明辨是非、当留则留、当退则退的新主张,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方法。这些新思想、新主张和新思路值得后人学习和思考,它是贾谊《惜誓》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更是君子生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所在。它既是社会问题,更是人生问题。

关于《惜誓》的意思,王逸说:“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约也。言哀惜怀王与己信约而背之也。”认为是贾谊代屈原抒情和叙事。此篇和《吊屈原赋》一样,揭露了世俗之幽昏,黑白之颠倒。强调神德之人,应当远浊世而自藏,不要受制于小人,徒伤身而无功。

《惜誓》一诗的美学思想表现为四个方面:以生命为中心、神游太空、神游昆仑、思今忆古以明君子之道。全篇善用比兴手法表现抒发悲愤之情的主题,与屈原作品的“引类譬喻”,是一脉相承的。
==白话译文==

“叹惜我年老日渐衰弱,岁月匆匆一去不复返。

登上苍天我要高高飞翔,越过群山离家日益遥远。

观看长江黄河迂回曲折,遭遇四海风浪沾湿衣衫。

攀上北极星我稍稍休息,吸引清和之气充肠疗饥。

命令朱鸟高飞前面导引,乘坐太一象车稳稳行移。

左苍龙行蜿蜒驾为左骖,右白虎奔驰骋驾在右翼。

让圆圆的日月且做车盖,叫婀娜的玉女车后随移。

在旷远幽暗的空中奔驰,在高峻的昆仑山上休息。

欢乐达到极点毫不厌倦,愿意伴随神仙从容游戏。

渡过丹水继续向前驰骋,观看右边大夏遗风古迹。

黄鹄展翅高高飞在天上,方知高山大河纡曲回肠。

黄鹄直上云霄凌空飞翔,这才看清了天圆与地方。

俯视中原大地芸芸众生,腾驾旋风空中徘徊游荡。

到达了少原的荒郊野外,看到赤松王乔在少原旁。

二位仙人拥瑟调理丝弦,令我赞叹一曲清商悠扬。

心神安适自得终日快乐,吸饮天地六气自由翱翔。

想那长生不老永为神仙,还不如回到久别的故乡。


黄鹄没能及时远寄仙界,反遭猫头鹰的群起伤害。

神龙落在陆地失去大海,会被蝼蛄蚂蚁欺凌侵害。

那黄鹄神龙尚且如此啊,何况贤者遭逢混乱时代!

年纪渐老身体日益衰弱,时光如水流逝永不停息。

世俗人不停地随波逐流,众邪恶聚一起矫改正直。

有的人苟且聚合求升迁,有的人隐居深藏在高山。

最苦恼称量事物不明察,最怨恨轻重不分同衡权。

有人随风使舵苟合谄媚,有人刚正无私直言敢谏。

伤国君竟如此善恶不分,搓绳索不分茅草和丝线。

当今世俗人都幽昧昏暗,混淆是非黑白美恶不辨。

抛弃山中美玉渊中龟,反把破石块当宝齐称赞。

梅伯屡屡劝谏终遭菹醢,来革阿谀顺从掌握大权。

悲痛仁人志士尽忠尽节,反被无耻小人陷害暗算。

比干忠言直谏却被剖心,箕子披散头发佯装疯狂。

河水背离源头就会枯竭,树木脱离树根不能生长。

不是看重性命害怕祸难,是痛惜虽伤身无功报偿。


算了吧!

独不见那鸾凤高高飞翔,群集在旷远的原野蛮荒。

回旋飞行四方纵观天下,看见大德之人才肯下降。

那圣人具有超凡的品德,能远离浊世把自己珍藏。

假使麒麟被关在笼子里,他又有何不同于犬和羊!”

《惜誓》仍然是一篇关于作者有争议的诗作。

东汉文学家王逸《楚辞章句》云:“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

而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认为本篇的思想内容与主要词句均与贾谊的《吊屈原赋》相似,无疑是贾谊的作品。朱熹也认为《惜誓》与《吊屈原赋》“语意相同”,推断《惜誓》的作者一定是贾谊。后世的楚辞研究者也大都同意这种看法。

但,反对《惜誓》的作者是贾谊的大家也很多。理由好几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叹惜我年老日渐衰弱,岁月匆匆一去不复返。)这绝不会是33岁就早逝的贾谊所能说出的话。

但主张作者为贾谊的论者认为,《惜誓》是贾谊代屈原所作,因而这么说不奇怪。关于《惜誓》的意思,王逸说:“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約也。言哀惜懷王,與己信約,而復背之也。古者君臣將共為治,必以信誓相約,然後言乃從而身以親也。蓋刺懷王有始而無終也。”王逸认为是贾谊代屈原抒情和叙事。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楚辞通释》认为,“惜誓者,惜屈子之誓死,而不知变计也。”

故此,百度百科认为,“(《惜誓》旨在代屈原立辞,抒写屈原被放逐而离别国都的悲愤和欲高蹈远游却牵念故乡的情怀,同时寄寓了作者自己被疏离而将远去的愤慨。)”

这就是目前关于《惜誓》的主流看法。

对此,因泊客水平问题,不敢置噱。但泊客以为,《惜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惜誓》的格式、形势、基本内容等有屈原《[[离骚]]》、《惜诵》和《[[远游]]》的影子,是作者在继承楚辞基础上的模拟和发展。但无疑,《惜誓》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要弱于屈原之作品。

二是贾谊的生平有点类似于屈原。贾谊被信任于文帝,后受阻于权贵,受谗言于宠臣佞悻和小人,因而被贬长沙(恰是屈原楚国之地)。但后期贾谊又被文帝重视,虽不重用,但结果不似屈原之凄惨。但贾谊之于屈原最主要的区别,泊客以为,贾谊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对于人民的执政理念和具体措施思想无疑要远高于屈原。屈原是具有爱国情操的殉道者,而贾谊却能站得更高,因而,对于社会的贡献也更大。就正如《惜誓》一文,王逸《楚辞章句》言道:“言黄鹄养其羽翼,一飞则见山川之屈曲,再举则知天地之圆方。居身益高,所睹愈远也。以言贤者亦宜高望远虑,以知君之贤愚也。”此诗篇立意和诗旨,无疑要高于屈原的任何作品。

三是《惜誓》确实开头有“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一句。作为当代人的泊客,实难想象身为文辞大家的贾谊,会套用屈原的口吻来写诗作,“代屈原立辞”。

但,《惜誓》的作者到底是谁?则有待于进一步的文献资料了。
==参考文献==
{{Reflist}}
43,4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