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7
次編輯
變更
雷士德工學院
,→创办工学院
1926年,从上海发迹的英国富商[[亨利·雷士德]]逝世后,将全数产业委托[[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管理,工部局随即成立了雷士德基金会用以管理其遗产,用于发展上海的教育卫生事业,雷士德遗产估价总资产达到了2000万两白银。
雷士德遗产管理委员会向英国各方学界提出了办学谘询。为此,[[香港大學|香港大学]]的H·G·厄尔(H.G. Earle)博士来沪调研、瓦尔特·布朗(Walter Brown)教授前往英国帮助遗产管理委员会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办学调研、已退休的伦敦北方理工学院(The Northern Polytechnic, London)的校长R·S·克莱(R.S.Clay)博士也对上海的设校计划进行了建言。由于正值[[大萧条|1930年代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时期]],遗产管理委员会将建校计划顺延,并听取了各方意见,将工学院与附设中专合办。<ref name="遗产与记忆"></ref>
1933年6月1日,雷士德工学院任命英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李赉博(Bertram Lillie)为该校校长并兼任雷士德工学院附设中专校长。1934年2月17日,雷士德工学院举行了奠基仪式,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的[[璧約翰]](John Brenan)与、[[中華民國教育部|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的[[王世杰 (中華民國政治家)|王世杰]]共同为基石奠基。1934年3月,遗产管理委员会在英国聘请了七名教员作为教务核心.同年8月,在教员悉数抵沪的同时,大学举办了首次招生考试。1934年10月1日,仅仅奠基八个月的雷士德工学院校舍,在[[东长治路|东熙华德路]](今东长治路)正式启用,共耗资100万银元。<ref name="mjzz">{{cite web|url=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71994/node81772/node81774/node81784/userobject1ai108992.html|title=著名的土木工程师的摇篮:雷士德工学院楼(上海海员医院)|author=上海通网站|publisher=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accessdate=2019-04-20|archive-date=2019-04-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415052046/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71994/node81772/node81774/node81784/userobject1ai108992.html|dead-url=no}}</ref>7天之后工学院、附设中专与初中开学,夜校也于同年11月5日开学。
== 办学与管理 ==
雷士德工学院包括日校与夜校,日校则分学院、附设中专(高中)与初中三部分,学院设置建筑系、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等专业。<ref name="whyl">{{cite book|title=《上海文化源流辞典》|author=马学新、曹均伟、薛理勇、胡小静|publisher=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year=1992}}</ref>学生最多时日校有450余人,夜校有1200余人。<ref name="mjzz"/><ref name="whyl"/>雷士德虽为虔诚的基督徒,但根据他的遗嘱,学校不开设与宗教相关的任何课程,也不进行宗教教育,教材以教师的备课讲稿为准,并规定以华人学生为主要生源,也可适当接纳除英国、美国、法国这三国以外的其他国籍学生。<ref name="新民晚报">{{cite journal|title=亨利·雷士德其人与其事|author=薛理勇|journal=新民晚报|date=2005-01-30}}</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