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援(东汉)

增加 9,274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马援(东汉)'''<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马援(东汉)'''<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2516/5303541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86/m2564ns3a2.html 圖片來自36O]</small>
|}
'''马援(东汉)'''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因功封新息侯。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后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
== 生平介绍 ==
家庭出身关于马援的先祖有两种说法,一说其先祖为战国时期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后子孙以马为姓;一说为归化的匈奴人。

马援的曾祖父马通,汉武帝时大臣。马通与兄莽何罗与江充善,因此参与巫蛊之乱。后武帝反思巫蛊之祸,开始对参与制造巫蛊之乱者的惩处。莽何罗见此,非常害怕。于是他铤而走险,与其弟马通、莽安成合谋要刺杀武帝。但是阴谋被金日磾发现并阻止,于是莽何罗兄弟宗族俱被杀。

马通虽死,马通之子马实却没有被处死。马实于宣帝时以郎持节号使君。马实生马仲,官至玄武司马。马仲生四子,第四子就是马援。

早年生活马援十二岁时,父亲去世。马援年少而有大志,几个哥哥感到奇怪,曾教他学《齐诗》,但马援却不愿拘守于章句之间,就辞别兄长马况,想到边郡去耕作放牧。谁知没等马援起身,马况便去世了。马援只得留在家中,为哥哥守孝一年。在此期间,他没有离开过马况的墓地,对守寡的嫂嫂非常敬重,不整肃衣冠,从不踏进家门。

后来马援当了郡督邮。一次,他奉命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身有重罪,马援可怜他,私自将他放掉,自己则逃往北地郡。后天下大赦,马援就在当地畜养起牛羊来。时日一久,不断有人从四方赶来依附他,于是他手下就有了几百户人家,供他指挥役使,他带着这些人游牧于陇汉之间,但胸中之志并未稍减。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的志气,应当在穷困时更加坚定,年老时更加壮烈。”
马援种田放牧,能够因地制宜,多有良法,因而收获颇丰。当时,共有马、牛、羊几千头,谷物数万斛。对着这田牧所得,马援慨然长叹,说:“凡是从农牧商业中所获得的财产,贵在能施救济于人,否则就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是,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兄弟朋友,自己则只穿着羊裘皮裤,过着清简的生活。

羁留西州初仕隗嚣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王莽的堂弟王林任卫将军,广招天下豪杰,选拔马援为掾,并把他推荐给王莽。王莽于是任命马援为新城大尹。

公元24年(更始二年),新朝灭亡,马援和哥哥增山连率马员一起离开了各自的任所,逃至凉州避难。

公元25年(建武元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马员到洛阳投奔刘秀。马援则羁留在西州,受到陇右割据势力隗嚣的器重,被任命为绥德将军,参与隗嚣的决策定计。

出使蜀地

同年,公孙述在蜀地称帝,隗嚣派马援去探听虚实。马援跟公孙述本是老乡,而且交情很好,马援本以为这次见面定会握手言欢,没想到公孙述却摆起皇帝的架子。公孙述先陈列卫士,然后才请马援进见,待刚见过礼,又马上让马援出宫,住进宾馆;接着命人给马援制作都布单衣、交让冠。然后才在宗庙中聚集百官,设宴招待他。席间,公孙述表示要封马援为侯爵,并授予他大将军的官位。

马援的随从宾客以为受到了礼遇,都愿意留下来。马援则认为公孙述只是是装腔作势,不能久留天下士,于是毅然返回陇右,并对隗嚣道:“公孙述井底之蛙,妄自尊大,您不如专意经营东方(刘秀)。”

盛赞光武

公元28年(建武四年),马援携带隗嚣的书信到洛阳,在宣德殿面见刘秀。刘秀道:“你周旋于二帝之间,现在见到你,使人大感惭愧。”马援道:“当今世道,不只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臣如今远来,陛下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刘秀笑道:“你不是刺客,不过是个说客。”马援道:“天下反反复复,窃取名字的人多如牛毛,现在见到陛下,宽宏大量,与高祖一样,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刘秀佩服他的胆识,认为他与众不同。不久,马援随刘秀南巡,先到黎丘,后转到东海。南巡归来,刘秀又以马援为待诏,日备顾问。马援要回西州时,刘秀派太中大夫来歙持节相送。
北击乌桓马援回到京城一个多月,正值匈奴、乌桓进犯扶风,马援见三辅地区受到侵掠、皇家陵园不能保全,就自愿请求率兵出征,朝廷同意了。还月余,会匈奴、乌桓寇扶风,援以三辅侵扰,园陵危逼,因请行,许之。

公元45年(建武二十一年),马援率领三千骑兵出高柳,先后巡行雁门、代郡、上谷等地。乌桓哨兵发现汉军到来,部众纷纷散去,马援无所得而还师。

二平岭南马援曾经患病,而梁松前往看望,在床边向马援行礼,马援没有回礼。梁松走后,马援的儿子说:“梁松是陛下的女婿,贵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害怕,大人为何独不答礼他?”马援说:“我是梁松父亲的朋友,就算他显贵,怎能失掉长幼的辈份呢?”梁松因此记恨马援。
== 轶事典故 ==
虮虱无依有一次,马援在寻阳平定山林乱者,曾上表给皇帝,其中有这样的话:“破贼须灭巢,除掉山林竹木,敌人就没有藏身之地了。好比小孩头上生了虮虱,剃一个光头,虮虱也就无所依附了。”据说,光武帝览书后,觉得马援这办法、这比喻,都堪称绝妙,赞叹之余,来了个当场运用,下令把宫中小黄门头上有虱子的,一律剃成了光头。

善鉴名马马援好骑马,也善于鉴别名马。他在交趾时,获得了骆越地方的铜鼓,便把它铸成骏马的模型,回朝后献给皇帝。他在表章中说:“在天上走莫如龙,在地上走莫如马。马是兵甲战争的根本,国家的大用。国家太平时可用以识别尊卑顺序,国家有变乱时可以克服远近的患难。过去有麒麟,一日可行千里,伯乐见了,明白不疑。近代有西河子舆,也明相法。子舆传给了西河仪长孺,长孺传给了茂陵丁君都,君都传给了成纪杨子阿,我曾经拜子阿为师,接受了相马骨法。在事实上考验,时见功效。我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今想以活马为形,则骨法难备于一马之身,又不可传于后世。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上,皇帝下诏把此马立于鲁班门外,并把鲁班门改名为金马门。我现在严谨地依据仪氏的马络头,中帛氏的口齿,谢氏的嘴唇马鬣,丁氏的身中,把这数家骨相集中在一个模型上以为法度。”马高三尺四寸,围四尺五寸。皇帝下诏,命将此马放在宣德殿下,以作为名马的标准。
== 人物评价 ==
总评马援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大半生都在“安边”战事中度过。马援为国尽忠,殒命疆场,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他忠勤国事,马革裹尸,令人钦佩。马援进身朝廷,没有一个人推举荐拔,全靠自己公忠为国。后来居于高位,也不结势树党。

历史评价刘秀:“瞿铄哉是翁也!”

孟冀:“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朱勃:“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度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事,名灭爵绝,国土不传。”

吕种:“马将军诚神人也!”

范晔:“①马援腾声三辅,遨游二帝,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然其戒人之祸,智矣,而不能自免于谗隙。岂功名之际,理固然乎?夫利不在身,以之谋事则智;虑不私己,以之断义必厉。诚能回观物之智而为反身之察,若施之于人则能恕,自鉴其情亦明矣。”“②伏波好功,爰自冀、陇。南静骆越,西屠烧种。徂年已流,壮情方勇。明德既升,家祚以兴。”
<ref>[https://wenda.so.com/q/1515495087218145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Category:军政人物]]
1,4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