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伯沆

增加 1,71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王瀣
| 圖片名稱= 王伯沆.jpg
| 圖片大小 = 180px
| 圖片說明 = [http://s12.sinaimg.cn/mw690/7c332620nd410bb01261b&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33262001018bx3.html 来自新浪博客图片]
| 最高職務 =
| 國家 =
| 籍貫 = [[江蘇]][[溧水]]
| 族裔 =
| 字號 = 字伯沆
| 諡號 =
| 出生日期 = 1871年
| 出生地點 =
| 逝世日期 = 1944年
| 逝世地點 =
| 墓葬 =
| 配偶 =
| 親屬 =
| 出身 =
| 經歷 =
| 著作 =
}}
 
 
'''王瀣'''({{bd|1871年||1944年|9月25日|catIdx=W王}}),字'''伯沆''',號冬飲,無想居士,祖籍[[江蘇]][[溧水]]。[[國學]]大師,愛國耆儒。博通經學、理學、禪學、詩、文、書、畫、篆刻。
抗戰時期,由於中風,行動不便,留在淪陷區,感念國運,每飯罷,即對客言[[南明]]時事,聲淚俱下。其時,家庭經濟拮据,每日“兩粥猶不可得”。當局爲了利用他的名望,百般拉攏。汪精衛政府立法院長[[陳公博]]也派人送來參事聘書,許以月薪大洋三百,王瀣聲色俱厲地怒斥來人,說道:“余已行將就木之人,可以舍我矣。實不敢見張邦昌、劉豫喪權辱國之舉。”當局利誘不成之後,竟以死威逼。凡此種種,王瀣皆大義凜然,以後閉門不出。國難的傷感,生活的折磨,加之1944年秋染上瘧疾,終於一病不起,臨終前囑咐妻女:“我生不願見日寇,死了,棺材也不願見到這些人。死後不要發喪,棺材不要出門,就把我埋在家中后院。”並囑家人勿接受賣國當局接濟。病逝后,家人遵其遺囑,將其遺體埋在自家後院。抗戰勝利後,1946年國立中央大學複員南京,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國民政府]]也敬送了由[[蔣介石]]題書“守道耆儒”的“榮典之璽”金字匾額。
 
==人物轶事==
 
王伯沆生活清贫,却一身傲骨。曰军侵占南京前夕,他家已一贫如洗,全靠出售藏书聊补无米之炊,但他知道高价买书的是汉0陈群,当即收回原书拒卖;伪-出高薪聘请王伯沆,但他宁可饿死,也决不为虎作伥。尤其是他临终前闻知出殡的人要向日军停柩鞠躬,便嘱其家人将棺木葬于后院,将墓碑置于堂内。
 
位于南京中华门东侧边营98号的王伯沆故居现已修葺,辟为“王伯沆周法高纪念馆”(翁婿二人)故居内芭蕉、翠竹相映,东屋为王伯沆生前卧室,桌几床柜仍如昨日摆设,简朴洁净,后进门外空地,植有王教授时旧物庐山松,由此可窥王伯沆人品之高洁,门上有联:“砥行碧山石,结交青松枝”。
 
“名师出高徒”,王伯沆当年教的学生,陈寅恪、卢冀野、唐圭璋,还有台湾的张其昀、高明以及他后来的女婿,都成了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7/wangboguju.html 王伯沆故居], 江苏旅游网, </ref>
==書目==
==紀念館==
*王伯沆[[周法高]]紀念館(南京[[中華門]]東側邊營98號)
 
== 參考文獻 ==
{{reflist}}
{{reflist}}[[Category:中国古代军政人物]][[Category:文学家]]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