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艾芜

增加 439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介绍】
艾芜(1904-1992),中国现、当代作家,原名汤道耕,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等,艾芜是道耕的笔名。四川省新繁县清流乡(今新都区清流镇)人。他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遂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从此,这一名字便伴了他一生,真名反而鲜为人知了。<br>
1921年考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因不满学校守旧的教育和反抗旧式婚姻而出走,漂流于云南边疆、缅甸和马来亚等地,当过小学教师、杂役和报纸编辑,并两次差点病得差点死去。因为同情缅甸的农民暴动,1931年被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回国到上海。<br>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发表小说。 在上海期间,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山中牧歌》、《夜景》和中篇小说《春天》、《芭蕉谷 》,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 》以及散文集《漂泊杂记》等。作品大都反映西南边疆和缅甸等地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自发的反抗斗争,开拓了新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传奇性故事,具有特异性格的人物和边地迷人的绮丽风光,使作品充溢着抒情气息和浪漫情调。<br> 抗日战争爆发后, 艾芜 是最早把西南边疆 辗转于汉口、桂林、重庆等 区下层社会的风貌和异国人民在殖民地统治下的生活 带进现代文学 从事 创作 也教过书。任教于重庆大学 来的作家之一,对于开拓新 学创作的领域作 系。 了贡献。传奇性 版有短篇小说集《荒地》、《黄昏》、《秋收》、《冬夜》、《童年 的故事 》、《锻炼》、《烟雾》 绮丽 中篇小说《江上行》、《落花时节》、《我的青年时代》、《乡愁》、《一个女人 地方色彩 悲剧》 带有神秘气氛 长篇小说《故乡》、《山野》等。反映了国统区劳动群众 边疆生活 苦难、抗争 人物 追求。艺术表现上严谨沉郁的现实主义格调 使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 取代了以前 抒情 风格和 浪漫 情调。这是他创作上 又一个 艺术 特色。 <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艾芜 有较强的艺术概括能力与处 任重庆市文化局长、中国作家协会 题材的魄力 事、全国文联委员等职 善于把一个平淡的故事 他曾去鞍山、大庆、小凉山等地体验生活。所写长篇小说《百炼成钢》是建国后最早描 得娓娓动听,以色彩明丽的景物 工业战线 环境,烘托出 物内心 生活 活动,使形象逼真感人 作品之一 。他 笔下的边疆生活和人物 还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归》、《南行记续篇》 丰富多彩 散文集《初春时节》、《欧行记》 各具特色; 理论著 品的笔调清新明快 《文学手册》 朴实自然 论文集《浪花集》 富有抒情味。抗战爆发 后的创 及《艾芜中篇小说集》、《艾芜短篇小说选》、《艾芜儿童文学 品选》、《艾芜文集》等 谨严沉郁的现实主义手法,逐渐取代原先的抒情浪漫的艺术风格 以内容新鲜、描写生动、笔调优美而引人注目 <ref>[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61229 艾芜]</ref>
== 【人物图片】 ==
7,5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