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384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风潮中奋起的中国教会'''》是赵紫宸所著作品,出自于《赵紫宸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作品原文==…”
《'''风潮中奋起的中国教会'''》是[[赵紫宸]]所著作品,出自于《赵紫宸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作品原文==
艰难痛苦,是天然与人生演进的历程中,促进奋斗,激起创造最经济的方法。艰难不广大,人有容忍耐受的余地;痛苦不剧烈,人有苟安旦夕的可能。等到艰难转为危险,痛苦濒于死亡,人必要入地登天,钻头觅缝,寻一出路,使危险为平安,使痛苦变快愉。不逢不得已的事情,人就不肯担负重大的责任,不逢至不得已的事情,人决不肯死心塌地去彻底地解决当前的问题。中国教会,久已应有彻底的思想与改造;只因为内缺恳切的要求,外无凶猛的刺激,故有停鞭按辔的现状。现在则不然了。反基督教运动藉着政治的权势,开始与基督教为难。南方的国民政府,对于基督教会及教会学校有收回主权,实行立案的种种明文。在此情势之下,中华基督徒不得不作彻底的思考,立鲜明的表帜。人间万事,若要有彻底的解决,即非容易;不过不彻底解决,只可以暂时避免艰难与痛苦,断不能将艰难铲除,痛苦消灭了。今日中国教会决不再要用吗啡针来止痛,乃要“一掴一掌血,一棒一条痕”地创造她自己的生命。教会现在逢到了广大的艰难,剧烈的痛苦么?可贺!微明复暗,在鸡唱之后,果然;然而立刻要天晓了!
教会为什么必待艰难痛苦而后奋起呢?岂非投机么?趋时而随波逐流么?人尽可如此说,我尽可不如此想。中国没有艰难痛苦,能有全民运动如此汹涌澎湃,要将一切不平等不公义淹没么?中国人民岂皆作投机事业的么?好。不过教会是引导群生,使皆得救的;何故不做引导的工作,而反被引导,受指点呢?生之端绪,岂惟一二,因果互转,表里为用;教会可为引导的事功,亦可受指点于社会,盖教会亦一社会制度耳。昔曾有贡献者,今日受训练与指导;今日受训导者,他日当有更大的贡献。受训导者有受之之力,因而改作创造,跃上正轨,而发扬人生的精神生活,其力量还系内发,决非外铄之势力所能转移。无力量而随波逐流则谓之投机,有权衡而因风转帆则谓之创造。中国教会果作投机之事与否,不能以今日的改变为断定,应当以此后的精神为准则。东风东倒,西风西倒,犹之无定的垂柳,便是投机。时机到而发生彻底的觉悟,一往直前,不畏难,不退转,以创造新局面,是乘机,不是投机。投机乘机,其间不可以道里计。中国教会乘此时机,跃入轨道,作切实光明的贡献,正不必“故作小红桃杏色”也!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我主耶稣基督说:“心里贫乏者有福,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为义受逼害的人有福,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生命的原理,古今中外的圣贤都早已道著,就是:生于忧患。会在于今日总算是生于忧患了。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陕西等省的西宣教师,尤其是英国宣教师,有许多已经离开他们建立在中国的教会。他们离开了,他们背后的教友尚不免于群羊失了牧人的情况。他们的教会,能像“落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在[非]人间”么?有些地方,中国教士,身受耻辱,如湖南浏阳的某牧师,负手游街,口呼自己为帝国主义的走狗。其同道者,因畏退缩,与教会脱离关系,以免耻辱的痛苦。湖南的教会学校一一关闭,湖北武汉的学校与信徒,出于急迫,力与合作,虽尚支持,已不免于投机的讥诮。据传闻之言,去年一年中广东教会减少了近万信徒。广东教会鉴此情形,已经积极预备,去应付时局,建设自己的事业。“迅雷不及掩耳”,试问明日的中国的教会如何?
==出处收录==
此文出自于《赵紫宸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作者简介==
赵紫宸(1888—1979),举世公认的中国基督教神学家和教育家,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神学奠基人,基督教诗人。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硕士,东吴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荣誉神学博士。任东吴大学哲学系教授、东吴大学校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及院长,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六位主席之一。他深受西方基督教自由神学的熏陶,终生努力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神学精华进行融合。他的著述是研究中国基督教神学、中国基督教史的必读书目。
神学(theology),又称圣经学。是[[欧洲]]著名的经院[[哲学]]的前身。最早的神学起源于圣保罗<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a70dd10102x5v5.html 《圣经》里面为上帝传福音的先知们全都没有读过神学院],新浪博客,2017-05-28</ref>,圣保罗用基督的话语来解释天地奥秘、人生百态,遂成神学之基础。5世纪左右,圣安东尼奥用[[圣经]]来补充他自己的元素论,进一步为神学奠定基础。到了中世纪早期,神学家只是对基督教的圣经、信条加以阐述,或对[[文献]]、经籍的一些段落进行注释。到11世纪,神学命题日益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人们将正反两面的理由或意见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当时称这种方法为辩证法。而辩证法也成为经院哲学的基础。并日益成为神学的理论基础。而教授神学的学校即为神学院。最早的神学院是的[[巴黎大学]],罗马大学后来居上,成为当时罗马教廷名下的第一神学院。13至15世纪的枢机主教<ref>[https://new.qq.com/rain/a/20200503A02XDM00 教你分清枢机主教、正权主教、助理主教和辅理主教],腾讯网,2020-05-03</ref>大多从这里毕业。当今的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也是罗马大学神学院的神学院长。
==编者简介==
赵晓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基督宗教史、近代社会史、中西交流史。出版专著《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本土和现代的探索》,译著《革命之火的洗礼:美国社会福音和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北京的行会》、《寻找老北京》,编译《北京研究外文文献题录》,发表论文60余篇。
==参考文献==
[[Category:240 基督教總論]]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