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D大调第一交响曲

移除 3,757 位元組, 1 年前
清空页面
[[File:D大调第一交响曲.jpg|350px|缩略图|右|<big>D大调第一交响曲</big>[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9/0515/170253879_1_20190905034614438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905/15/6795100_859296797.shtml 来自 个人图书馆 的图片]]]
《'''D大调第一交响曲'''》,是[[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一部交响曲作品。该[[作品]]创作于1884年到1888年之间,最初的版本被命名为“巨人”交响诗。该作品在1889年在布达佩斯首演,反响不佳,但现在已名列马勒最受欢迎的作品<ref>[https://www.sohu.com/a/169359304_661193 马勒第一交响曲,辉煌的圆号],搜狐,2017-09-04 </ref>。首演时所发表的曲目,并不是[[交响曲]],而是两篇交响诗。原来的详细曲目一直被沿用到1892年后,才标以简单的标题“巨人”(或“泰坦”)。
 
==结构==
 
该作品分为四个乐章,全长约55分钟。
 
*Langsam, schleppend(缓慢拖延地)——[[D大调]]。
 
*Kräftig bewegt, doch nicht zu schnell(稳定前进地,但不太快)——A大调,一首连德勒舞曲。
 
*Feierlich und gemessen, ohne zu schleppen(庄严准确、不拖延地)——d小调,一首葬礼进行曲。其[[旋律]]基于民歌《雅克弟兄》。
 
*Stürmisch bewegt(暴风雨般冲动地)——f小调转D大调。
 
在最初的三场演出中,第一和第二乐章之间还有一个称为“百花”的乐章。该乐章原先是马勒为约瑟夫·舍菲尔的1884年[[话剧]]《赛金根的号手》(德语:Der Trompeter von Säckingen)所作的配乐中的一曲。马勒在1894年魏玛的演出之后舍弃了这个乐章。自此该乐章一直失传,直到1966年[[作家]]唐纳德·米切尔发现了它。1967年,英国[[指挥家]]和[[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首次在马勒去世后演出了这个乐章。如今《第一交响曲》的演出基本从不包括该乐章,只是有时候会被单独演奏。1970年欧仁·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首次录制了带有“百花”版本的马勒第一交响曲。该录音已绝版多年,最近RCA又开始重新发行。现在共有大约有20个录音包括该乐章。
 
==评价与解读==
 
五乐章的最初版本被作曲家本人视为一首大型交响诗。他曾经写过一段描述该作品的文章。在1893年[[汉堡]]首演和1894年魏玛首演中,马勒给该交响曲加以标题“巨人”<ref>[https://www.jianshu.com/p/cd7d76fa96a3?from=singlemessage 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巨人”》之“远”见——乐曲分析及三个不同版本的比较],简书,2018-11-07</ref>。该标题与让·保罗的一部[[小说]]相同,但马勒申明该交响曲和小说没有关系。“巨人”(或“泰坦”)这个标题今天仍然经常使用。
 
该交响曲中出现了马勒的连作歌曲《流浪者之歌》中的一些主题(例如《清晨当我穿过草原》片段旋律)。另外有证据表明,马勒还在该作品中使用了他在其流产的[[歌剧]]《巫师》([[德语]]:Rübezahl)中的一些旋律。
 
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从第三小节开始由低音提琴演奏一段民歌主题《雅克弟兄》的变体。这种使用低音[[提琴]]的手法在交响作品中比较罕见。马勒将这个[[民歌]]旋律从大调改为小调,因而使其具有葬礼进行曲的特性。
 
==视频==
===<center> D大调第一交响曲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古斯塔夫·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center>
<center>{{#iDisplay:t0858npn3vl|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Category:913 聲樂;歌曲]]
[[Category:媒體影視人物]]
[[Category:娛樂事件]]
5,0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