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可染

增加 87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http://www.xzlkrysg.com/index.asp「李可染艺术网」] ]]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 ,原名李永顺 ,中國現代中國畫家,与[[陆俨少]]有“北李南陆”(也有“南陆北李”)之称。江蘇徐州人,自幼酷爱书画、戏曲。幼時從同鄉畫家[[錢食芝]]學畫,1945年遷居北平,從事教學工作,並拜[[齊白石]]、[[黃賓虹]]為師。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等職<ref name="黃可萱2017">{{cite book|author=黃可萱|title=你不可不知道的 101位中國畫家及其作品: 看名家如何揮灑墨筆,推動千年的美術巨輪|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d6nDgAAQBAJ&pg=PA304|date=24 February 2017|publisher=華滋出版|isbn=978-986-93548-8-2|pages=304–}}</ref>。1989年12月5日,李可染在和文化部官員的談話中突發心臟病去世。出版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从传统里打出来 別開生面==
李可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画在调和中和西、传统与现代、艺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矛盾。 决心从传统里打出来, 又从山水这一环入手, 辅之以牛图、写意人物。  李可染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研習與發展長 達 60 達60 , 依[[萬青力]]的分期,可分四期°。 1920 - 1937 年的第一期,李可染拜錢食芝爲師,學習四王山水,之後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透過學校老師,了解吳昌碩藝術。 1940 - 1945 年的第二期誠如李可染所言:我在這時曾給自已定下兩句標語以自警楊,這兩句話是「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气冲出来」。1946 - 1965 年的第三期十年中,李可染至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書,拜齊白石、黃賓虹爲師,得北卒故宮博物院的古代珍藏繪畫蒙養,此階段並重新銜接傳統與大自然創造出別開生面的李家山水。1972 - 1989 年的第四期,李可染實現了書法藝術上的飛越,其繪畫達李家山水的巔峰。李可染的藝術成就,除有良好的西方繪畫的底子外,更源於對傳統的正確認識<ref>{{cite book|title=墨韻風華: 近現代水墨書畫大師作品特展|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mqqix-dLxrUC|year=2012|publisher=國立歷史博物館|isbn=978-986-03-1596-7}}</ref>。
===山水画的革新家===
如果说李可染的早期作品,其人物意志、表情以"奇"为主,五六十年代以"正"为主,晚年则复归于"奇" ,实现了他"奇中见正"的理想。《苫吟图》《怀素种蕉学书图》是这一时期写意人物的代表作,也是现代东方表现性的写意画达于极致的佳作。 13 岁从徐州钱食芝先生学山水,也是从"四王"入手。不过李可染 先生 从事山水画创作是 50 岁之后,以写生入手,并融合入一些西画因素,晚年以北碑入画,参黄宾虹墨法,形成墨多于笔,整体感强烈的严谨画风<ref name="浙江美术学院1993">{{cite book|author=浙江美术学院|title=中国画六十五年|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MZNAAAAYAAJ|year=1993|publisher=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ref>。
抗戰勝利後,徐悲鴻出任北平國立藝專校長,李可染應徐悲鴻之聘於一九四六年到藝專任敎,也就在這一年,經徐悲鴻引駕,李可染先後拜識了齊白石、黃賓虹兩位大師。翌年春,可染正式拜齊白石爲師,齊老常向人稱述暮年收高徒爲快事,並取《五蟹圖》一幅 相贈,上題: "昔司馬相如文葷横行天下,今可染弟害畫,可以.橫行矣。"黃賓扛博通文史、金石、考據諸學,與齊白石齊名。從一九四六年冬至一九四八年春,可染執弟子禮師事黃老唯謹<ref>{{cite book|title=瞭望新闻周刊|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CGZJAQAAIAAJ|year=1990|publisher=新中国新聞出版社}}</ref>。1944 年甲申 37 岁在重庆举办《李可染水墨写意画展》,徐悲鸿作序,老舍撰写《看画》一文,品述推崇<ref name="李可染孙美兰1999">{{cite book|author1=李可染|author2=孙美兰|title=李可染画论|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9bYpAQAAIAAJ|year=1999|publisher=河南人民出版社}}</ref>。
其时所用"陈言务去"和"不与照相机争功"两印,可见其变革山水画之决心和创作山水画之方法。 可染五十九岁至六十九岁( 1966 — 1976 ) ,乃其绘画之" 潜伏期不与照相机争功" 表明画家比摄影艺术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条件 由于齐白石认识到" 文革四王" 开始的不足, 被迫停笔,并遭无端批判,斥 李可染刻了一方警示词印" 黑画陈言务去" 。虽曾几次返京奉命作画,亦为数寥寥。 1974 年, 可染 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成 民族饭店所作《谪江〉,又被列人"黑 了中国山水 " 史上的一代宗师和里程碑<ref>{{cite book|title=收藏理论研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4pYJAQAAMAAJ|year=2008|publisher=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ref>。新中国成立后, 受到批判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 摧折。七月一些西方的光影画法融入山水作品之中, 因髙血压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ref name="徐鼎一2001">{{cite book|author=徐鼎一|title= 李可染Wen wu shou cang jian shang ci xian: 绘画|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48xHAQAAIAAJ6fVIAQAAIAAJ|year=20012004|publisher= 上海书画 大象 出版社}}</ref>
===畫牛高手===
==澄怀观道 东方既白==
李可染先生说:东方艺术(中国艺术)是一颗被蒙尘的明珠。所以他提出"东方既白“这一个学术观点一东方艺术离真正复兴的曰子已经不远了<ref>{{cite book|title=美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_xZLAQAAIAAJ|year=2003|publisher=人民美術出版社}}</ref>。"晚年请人治"东方既白"印章,集中表达了他的这一愿^和心境。中国画水平是很高的。有-次看中! !画和别国的绘闹-联展,感到两者水平差距很远。问来以后,就请王镛刻了一方图章"东方既白" ,是借用苏东坡《前赤壁赋》的结尾一句"小-知东方之既白"。东方文艺复兴的曙光一定会到来,中国画会在世界上占很高的地位<ref name="梅墨生2000">{{cite book|author=梅墨生|title=李可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Es5HAQAAIAAJ|year=2000|publisher=河北敎育出版社}}</ref>。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李可染带着愉悦的心情跨人新时期,他以不可遏制的热情,登井冈山、庐山、黄山和九华山,以再度唤起为江山立传的创作激情,创作了巨幅《桂林襟江阁》《雨中漓江》《漓江胜境》《枫林暮晚》等作品<ref name="边平恕2003">{{cite book|author=边平恕|title=李可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ceVoAAAAIAAJ|year=2003|publishe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f>。
===万山红遍 红山水===
这一时期许多画家绘画秋山红叶.被美术史家称为' '红色山水" .被赋予红色政权统治中国的政治含义和时代特征。李可染于 1962 年至 1964 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不仅成功地表现了毛主席词作《沁园春·长沙》诗意,而且以满幅赤色完成了风格的转变(他的水墨画本以黑、满、重、亮的独特风格为人称许) ,顺应了新的时代形势<ref name="覃京侠2004">{{cite book|author=覃京侠|title=新中国美术经典60年代|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9EpAQAAIAAJ|year=2004|publisher=湖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94-1567-3}}</ref>。画面上红色布满全幅,红中带黑。实际上是以朱砂和墨用“积墨法”层层劾坡染而就的。
尽管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但是这系列画作,还是有被批评的地方。『形式服从内容」压抑了笔墨的发挥。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井冈山》不如《水墨小品》及《佛教圣地九华山》等,为什么?因为笔墨不能自由发挥<ref>{{cite book|title=榮寶齋|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UxUAAAAIAAJ|year=2001|publisher=中国美术出版总社}}</ref>。
===墨黑丛中 天地宽===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李可染带着愉悦的心情跨人新时期,他以不可遏制的热情,登井冈山、庐山、黄山和九华山,以再度唤起为江山立传的创作激情,创作了巨幅《桂林襟江阁》《雨中漓江》《漓江胜境》《枫林暮晚》等作品<ref name="边平恕2003">{{cite book|author=边平恕|title=李可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ceVoAAAAIAAJ|year=2003|publishe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f>。 《千岩竞秀万套翠争流》创作于1978年,是李可染晚年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作采千岩竞秀万套圣争流取大面积积墨的方法,突出了山的苍劲与雄伟。“积墨法”要大量用黑,李可染曾说过:“我的画黑,者邸是经过反复积墨,力求层次多变,要宁过勿不及<ref>{{cite book|title=20世纪中国文艺图文志: 美术卷|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PApAQAAIAAJ|year=2002|publisher=沈阳出版社|isbn=978-7-5441-1526-1}}</ref>。李可染的"黑"山水最大贡献就是层层染墨,通过墨的层次的对比和强烈反差,将自然界物阵的光感·质感、体积感、厚重感、堆砌感都表现出来了,从而使画面本身有了一种立体感<ref name="齐建秋2002">{{cite book|author=齐建秋|title=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bP7jAAAAMAAJ|year=2002|publisher=中国文联出版社|isbn=978-7-5059-4232-5}}</ref>。
随着画越画越黑、越重,他的心却越画越明亮, “东方既白” ,李可染在墨黑的天地中“发现自己”并使自己在绘画中能“达到精神上的自由状态” (李可染语) ,是夏山、雨山,还是夕山、夜山,这些都是不重要,重要的是“澄怀观道”<ref name="杨彦1998">{{cite book|author=杨彦|title=李可染山水画技法解析|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8rApAQAAIAAJ|year=1998|publisher=江苏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44-0801-4}}</ref>。完善中国画的墨象美,是李可染晚期所追求和探索的重要内容。作于 1980 年的《积墨山水》可以看做是他进行新的艺术探索的一个突出表现。对于"四人帮" "江山如此多黑"的指责,李可染是颇有感慨的: "区区小技,尚欲置之死地,何耶?<ref name="边平恕2003">{{cite book|author=边平恕|title=李可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ceVoAAAAIAAJ|year=2003|publishe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f>
6,8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