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可染

增加 42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http://www.xzlkrysg.com/index.asp「李可染艺术网」] ]]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 -1989 年12月5日),原名李永顺,中國現代中國畫家,与[[陆俨少]]有“北李南陆”(也有“南陆北李”)之称。江蘇徐州人,自幼酷爱书画、戏曲。幼時從同鄉畫家[[錢食芝]]學畫从"四王"入手,1945年遷居北平,從事教學工作,並拜[[齊白石]]、[[黃賓虹]]為師。50岁之后从事山水画创作, 以写生入手, 并融合入一些西画因素, 晚年以北碑入画, 参黄宾虹墨法, 形成墨多于笔, 整体感强烈的严谨画风<ref name="浙江美术学院1993">{{cite book|author=浙江美术学院|title=中国画六十五年|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MZNAAAAYAAJ|year=1993|publisher=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ref>。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等職<ref name="黃可萱2017">{{cite book|author=黃可萱|title=你不可不知道的 101位中國畫家及其作品: 看名家如何揮灑墨筆,推動千年的美術巨輪|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d6nDgAAQBAJ&pg=PA304|date=24 February 2017|publisher=華滋出版|isbn=978-986-93548-8-2|pages=304–}}</ref>。1989年12月5日,李可染在和文化部官員的談話中突發心臟病去世。出版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从传统里打出来 別開生面==
李可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画在调和中和西、传统与现代、艺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矛盾。他决心从传统里打出来,又从山水这一环入手,辅之以牛图、写意人物。李可染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研習與發展長達60年,依[[萬青力]]的分期, 可分四期。1920 - 1937 年的第一期, 李可染拜錢食芝爲師, 學習四王山水, 之後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透過學校老師, 了解吳昌碩藝術。 1940 - 1945 年的第二期誠如李可染所言:我在這時曾給自已定下兩句標語以自警楊, 這兩句話是「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 以最大的勇气冲出来」。1946 - 1965 年的第三期十年中, 李可染至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書, 拜齊白石、黃賓虹爲師, 得北卒故宮博物院的古代珍藏繪畫蒙養, 此階段並重新銜接傳統與大自然創造出別開生面的李家山水。1972 - 1989 年的第四期, 李可染實現了書法藝術上的飛越, 其繪畫達李家山水的巔峰。李可染的藝術成就, 除有良好的西方繪畫的底子外, 更源於對傳統的正確認識<ref>{{cite book|title=墨韻風華: 近現代水墨書畫大師作品特展|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mqqix-dLxrUC|year=2012|publisher=國立歷史博物館|isbn=978-986-03-1596-7}}</ref>。
===山水画的革新家===
从李可染所用的"陈言务去"和"不与照相机争功"两印, 可见其变革山水画之决心和创作山水画之方法。"不与照相机争功"表明画家比摄影艺术有更大的创作自由, 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条件。齐白石认识到"四王"的不足, 为李可染刻了一方警示词印"陈言务去"李可染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成为了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代宗师和里程碑<ref>{{cite book|title=收藏理论研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4pYJAQAAMAAJ|year=2008|publisher=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ref>。新中国成立后, 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 接受一些西方的光影画法融入山水作品之中, 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ref>{{cite book|title=Wen wu shou cang jian shang ci xian: 绘画|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6fVIAQAAIAAJ|year=2004|publisher=大象出版社}}</ref>。
李可染的山水画革新,是多方面的:题材新,意境新,笔墨新。特别是近几年来,他对“光”的探索。中国的传统绘画是并不强调光的,而他却从伦勃朗到印象派,把西洋绘画对于光的处理的经验,小心谨慎地引入中国山水画。从山头树木的逆光,回光反照的折光,到幽深峡谷中的瀑布,以及“黑中透亮”的溪水,都有成功的独创。五代人、宋元人偶然有过一些尝试,清代有的画家和近代的黄宾虹在这方面也都有过探索,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仍不能越过旧时代文人画的范畴。李可染把革新与中国画的笔墨有机地结合起来<ref>[https://lkr.artron.net/news_detail_31313 【评论】中国山水画革新家李可染]</ref>。
===畫牛高手===
齊白石以蝦、蟹、魚、雞島、花卉等爲題材, 寫得十分生動;但李可染劫走出他自己的路子, 專門畫牛。他還稱他的畫室爲「師牛堂」,后来刻了一方印章"孺子牛"。細看他的筆法, 就不難了解他畫牛的方法與齊石白的蝦蟹完全一致<ref>{{cite book|title=臺灣美術: 臺灣省立美術館館刊|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aNfgOl68FKEC|year=1993|publisher=臺灣省立美術館}}</ref>。白石老人曾为李作《耗草歇牛图》题跋, 老人写道: “心思手作, 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李可染以簡筆和素描的手法寫牧童水牛, 肌理明顯、情趣盎然。加上檔圖新穎, 很容易使人產生快意, 而細加觀賞之下, 則又能給人許多筆墨趣味。這些手法除了構圖稍見取巧, 沒有齊白石那麼深思凝重之外, 李可染已經深得齊自石蟲鳥花草的筆意。李可染寫了許多牧童水牛畫, 有『暮韻圖』、『牧童賞瀑』、『縛牛圖』、『五牛圖』等, 這些畫表現了閒靜的趣味, 顯出了作者喜愛放逸平淡的生活, 也可見李可染一片樸實自然的胸襟。以畫而論, 他一貫大阻剪裁, 利用濃蔭、水牛的對比, 加強表現出一種無拘無束的悠閒<ref>{{cite book|title=南北極|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AHxEAQAAIAAJ|year=1977|publisher=龍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ef>。
李可染从 35 岁开始用水墨画牛, 勤奋不^接, 画牛不息, 直到晚年, 箅来整整 47 个春秋。李可染画牛, 颈上原有五道筋节, 愈到后籴愈^简"。 70 岁后, 还在不断删略。80 岁时, 牛颈已"简"化到只着一、两笔.这使人想起齐白石画虾, 经过了写意复写生, 写生复写意, 无限反复的认识过程, 达到从生活到艺术髙度提炼的境界。他的虾一变、再变、三变, 画到晚年 90 多岁, 又再一次去掉笔下游虾头部两根触须, "简"到不能再"简" , 而其蕴含却越发丰厚<ref>{{cite book|title=造型艺术硏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HrUwAAAAMAAJ|year=1991|publisher=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ref>。
==澄怀观道 ==
中国画必需进行改造"和"必须批判地接受遗产"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几乎成为了李可染思考和实践中国画的一种不移的信念。简言之, 李可染不仅主张融合中西, 同时主张出入古今。他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 像一个哲人一样不断思考着中国的发展问题。<ref name="梅墨生2005">{{cite book|author=梅墨生|title=现当代中国书画硏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SJxBAAAAMAAJ|year=2005|publisher=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isbn=978-7-5368-1842-2}}</ref>。李可染以他毕生的艺术实践, 创造并形成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新的艺术风貌和新的艺术思维体系。而「澄怀观道」概括了李可染一生求艺悟道的实践,也升华了他八十年代对东方和西方、山水画与现代人的思考<ref name="孙美兰1991">{{cite book|author=孙美兰|title=李可染研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ZNRHAQAAIAAJ|year=1991|publisher=江苏美术出版社}}</ref>。
===东方既白===
李可染先生说:东方艺术(中国艺术)是一颗被蒙尘的明珠。所以他提出"东方既白“这一个学术观点一东方艺术离真正复兴的曰子已经不远了<ref>{{cite book|title=美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_xZLAQAAIAAJ|year=2003|publisher=人民美術出版社}}</ref>。"晚年请人治"东方既白"印章, 集中表达了他的这一愿^和心境。中国画水平是很高的。有-次看中! !画和别国的绘闹-联展, 感到两者水平差距很远。问来以后, 就请王镛刻了一方图章"东方既白" , 是借用苏东坡《前赤壁赋》的结尾一句"小-知东方之既白"。东方文艺复兴的曙光一定会到来, 中国画会在世界上占很高的地位<ref name="梅墨生2000">{{cite book|author=梅墨生|title=李可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Es5HAQAAIAAJ|year=2000|publisher=河北敎育出版社}}</ref>。
===万山红遍 红山水===
李李可染这类"红色山水"的出现, 可能与当时把某些作品指责为"黑、野、怪、乱"的历史有关系<ref name="邹跃进2002">{{cite book|author=邹跃进|title=新中国美术史, 1949-2000|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WgdpAAAAIAAJ|year=2002|publisher=湖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56-1811-5}}</ref>。新中国的山水画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 找到了毛泽东诗意山水及革命圣地山水的题材, 开启了中国山水画崭新的一页。在艺术手法上·多是运用象征这类手法, 以红色为主, "来歌颂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人物。李可染在 1954 年和 1956 年两次系列写生活动中, 就是把"江山如此多娇"这一毛泽东的名句"当做了他在旅行写生中的座右铭。同时,自己也由从“对景写生”发展到“对景创作”。
这一时期许多画家绘画秋山红叶.被美术史家称为' '红色山水" .被赋予红色政权统治中国的政治含义和时代特征。李可染于 1962 年至 1964 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不仅成功地表现了毛主席词作《沁园春·长沙》诗意, 而且以满幅赤色完成了风格的转变(他的水墨画本以黑、满、重、亮的独特风格为人称许) , 顺应了新的时代形势<ref name="覃京侠2004">{{cite book|author=覃京侠|title=新中国美术经典60年代|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9EpAQAAIAAJ|year=2004|publisher=湖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94-1567-3}}</ref>。画面上红色布满全幅, 红中带黑。实际上是以朱砂和墨用“积墨法”层层劾坡染而就的。
尽管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但是这系列画作,还是有被批评的地方。『形式服从内容」压抑了笔墨的发挥。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井冈山》不如《水墨小品》及《佛教圣地九华山》等, 为什么?因为笔墨不能自由发挥<ref>{{cite book|title=榮寶齋|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UxUAAAAIAAJ|year=2001|publisher=中国美术出版总社}}</ref>。
===墨黑丛中 天地宽===
《千岩竞秀万套翠争流》创作于1978年, 是李可染晚年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作采千岩竞秀万套圣争流取大面积积墨的方法, 突出了山的苍劲与雄伟。“积墨法”要大量用黑, 李可染曾说过:“我的画黑, 者邸是经过反复积墨, 力求层次多变, 要宁过勿不及<ref>{{cite book|title=20世纪中国文艺图文志: 美术卷|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PApAQAAIAAJ|year=2002|publisher=沈阳出版社|isbn=978-7-5441-1526-1}}</ref>。李可染的"黑"山水最大贡献就是层层染墨,通过墨的层次的对比和强烈反差, 将自然界物阵的光感·质感、体积感、厚重感、堆砌感都表现出来了, 从而使画面本身有了一种立体感<ref name="齐建秋2002">{{cite book|author=齐建秋|title=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bP7jAAAAMAAJ|year=2002|publisher=中国文联出版社|isbn=978-7-5059-4232-5}}</ref>。
随着画越画越黑、越重, 他的心却越画越明亮, “东方既白” , 李可染在墨黑的天地中“发现自己”并使自己在绘画中能“达到精神上的自由状态” (李可染语) , 是夏山、雨山, 还是夕山、夜山, 这些都是不重要, 重要的是“澄怀观道”<ref name="杨彦1998">{{cite book|author=杨彦|title=李可染山水画技法解析|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8rApAQAAIAAJ|year=1998|publisher=江苏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44-0801-4}}</ref>。完善中国画的墨象美, 是李可染晚期所追求和探索的重要内容。作于 1980 年的《积墨山水》可以看做是他进行新的艺术探索的一个突出表现。对于"四人帮" "江山如此多黑"的指责, 李可染是颇有感慨的: "区区小技, 尚欲置之死地, 何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李可染带着愉悦的心情跨人新时期, 他以不可遏制的热情, 登井冈山、庐山、黄山和九华山, 以再度唤起为江山立传的创作激情, 创作了巨幅《桂林襟江阁》《雨中漓江》《漓江胜境》《枫林暮晚》等作品<ref name="边平恕2003">{{cite book|author=边平恕|title=李可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ceVoAAAAIAAJ|year=2003|publishe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f>
==家庭==
苏娥, 徐州人, 为戏曲家兼戏评家苏少卿之女, 曾就读于上海新华艺专。苏少卿是著名戏曲家, 是当年剧界四大谭票中之一分子, 抗战前已很有声望。苏娥喜欢唱青衣, 李可染习京胡, 刘仲秋习须生。苏先生除亲授李可染琴艺外, 还介绍李可染拜[[孙佐臣]]以进一步深造。李可染与苏娥皆习美术, 苏娥是苏先生长女, 与李可染相爱, 于 1931 年结婚, 生一女三子<ref>{{cite book|title=中國京劇|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pU4SAQAAMAAJ|year=2007|publisher=中国京剧杂志社}}</ref>。不久抗战爆发, 李可染西走武汉、重庆等地, 投身救亡。苏娥又怀孕在身, 便南下上海, 托身已移居法租界的父母家。当第三子出生后, 她患腥红热不治去世。李可染在重庆隔了多年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恢勋泪遥洒, 从此得了失眠的症候, 到老不愈<ref name="孙美兰1991">{{cite book|author=孙美兰|title=李可染研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ZNRHAQAAIAAJ|year=1991|publisher=江苏美术出版社}}</ref>。
1942年经[[关良]]介绍认识该校雕塑系女生邹佩珠。邹为杭州人, 时任学生会主席, 喜京剧, 性开朗, 同情李可染丧妻之伤, 亦钦佩其为人、艺术, 故常去看望。1943年5月, 邹佩珠毕业后, 即由[[林风眠]]任主婚人而正式结婚。两人育有两男一女<ref name="梅墨生2000">{{cite book|author=梅墨生|title=李可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Es5HAQAAIAAJ|year=2000|publisher=河北敎育出版社}}</ref>。
1989 年 12 月 5 日, 李可染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 生前没有留下遗嘱, 但他留下的大批画作却导致了一场持续两年的诉讼。他的遗孀与前妻的子女陷人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遗产纠纷, 直至 2007年, 李可染原配四位子女李玉琴、李玉双、李秀彬、苏玉虎向法院递交诉状, 将李可染遗孀邹佩珠及其三位子女告上法庭, 要求分割李可染遗留绘画作品<ref>{{cite book|title=Law and news|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JwJMAQAAIAAJ|year=2009|publisher=《法制与新闻》 杂志社}}</ref>。从2007年开庭,历时两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李可染先生的中国画作品108件、书法作品122件、速写9册、水彩画13件归其遗孀邹佩珠所有<ref>[http://news.sina.com.cn/s/2009-09-23/121818710145.shtml 李可染遗产官司尘埃落定]</ref>。
可染先生逝世后, 邹佩珠怀着对先生的深厚感情, 不知疲倦地主持出版了几十种李可染画集和书刊, 多次举办大型国内外展览, 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及筹建李可染艺术基金会<ref>{{cite book|title=文物天地|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ffRJAQAAIAAJ|year=2009|publisher=文物出版社}}</ref>。
==作品市场行情綜述==
李可染的作品在國內外享有極高聲譽;20世紀50年代, 北京榮寶齋 就經營他的作品, 以4尺3開為例, 牧牛圖每件約60元左右, 山水70 元-件, 這-價格-直保持到「文革」時期。 1979年後, 李可染的畫作價位大幅攀升, 同樣尺寸的牧牛圖約 7000~8000元一幅, 山水1~1.2萬元一幅。到了上世紀80年代, 中 國書畫進入國際拍賣市場後, 李可染的作品價位再度上揚,1983 ,1983 , 他的《茂叔賞荷》在香港蘇富比以85萬港元售出。 1986年, 他的《暮韻圖》在香港佳士得以12萬港元成交。而後 幾年, 李可染極少出手作品, 市場幾乎無貨。步入上世紀90年代 後, 國家禁止李可染作品出境, 這使本來就供不應求的李可染作品 價格急劇上升。1990年, 他的《煙江夕照》在香港佳士得被拍至 川萬港元。 1 1995年, 他的《清漓風光》在北京翰海被買家以242萬元競 得, 令海內外藏家刮目相看。1999年, 他的《九牛圖》在北京太平 洋創下了330萬元的佳繽。 1999年, 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 他的《萬山紅遍》(28平尺) 又一舉奪魁, 成交價高達407萬元, 創造了當時李可染作品拍賣的 最高價位, 也創造了中國畫單平尺最高價位, 頓時震動了整個書畫 界及拍賣市場<ref name="涼秋2006">{{cite book|author=涼秋|title=當內心充滿自信|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lZ0xAwAAQBAJ&pg=PT156|date=8 December 2006|publisher=Hyweb Technology Co. Ltd.|pages=156–|id=GGKEY:S2AYGZDS6Q2}}</ref>。紅色經典名作《萬山紅遍》, 該作40年前榮寶齋以人民幣80元購藏, 後於2000年由北京榮寶拍賣釋 出, 以人民幣501.6萬元的成交價創下當時 李可染單幅作品拍賣紀錄。2015年於中國嘉秋拍, 最終以人民幣1億8000萬元成交, 創下李可染個人書畫作品第二高價紀錄 (李可染第一高價紀錄為1964年作<萬山紅遍>, 於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成交價人民幣2億9325萬元), 並為2015年度近現代書畫第二高價<ref name="典藏拍賣大典編輯部2016">{{cite book|author=典藏拍賣大典編輯部|title=2016 書畫拍賣大典 II: 中國近現代書畫編|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IcDAAAQBAJ&pg=PT10|date=26 April 2016|publisher=典藏藝術家庭|pages=10–|id=GGKEY:S9623TNH47T}}</ref>。
==生平简历==
* 1923年考入上海美專,* 1929年進杭州國立藝術學院研究部專攻油畫, 曾參加過「一八藝社」的進步版畫創作活動;* 1930年, 可染 24 岁时与戏剧评论家苏少卿之女、上海新华艺专的工笔画家苏娥在杭州西湖结婚。
* 1943年,任国立艺专中国系讲师,这期间的代表作有《山亭清话》、《午困》、《秋牧图》等。在重慶任教於國立藝專;
* 一九四四〈甲申〕三十七歲, 擧辦水墨寫生畫展, 徐悲鴻爲之作序, 老舎撰文推重。* 1945年 遷居北平, 從事教學工 作, 並拜[[齊白石]]、[[黃賓虹]]為師, 與林風眠、丁衍庸、趙無極、關良、倪眙德擧行聯合畫展。
* 194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后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培养了许多山水画家。
* 1954年,开始山水画写生。
* 1959 年秋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江山如此多娇^李可染水墨写生画展"
* 1964 年甲辰 57 歲爲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週年, 給人民大會堂創作〈清灘天下景〉、〈灘江〉、〈萬山紅遍〉等巨畫。* 1966年——"文革"開始, 被迫停筆。* 1970 年, 李可染与中央美术学院部分教师一起, 下放湖北丹江口"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 分派给李可染的工作是看管自行车。 * 1972 年, 他奉调回京, 开始为革命画画。* 1975 年乙卵 67 岁一 68 岁“四人帮”发动“批黑画, 反击资产阶级黑线回潮”运动。名作《阳朔胜境图》被指为《黑画》, 横遭批判。原陈列于公共场所的李可染力作一律禁展。身受严重迫害、打击, 精神横遭摧残, 患重病失语, 靠书写和家人对话<ref name="李可染孙美兰1999">{{cite book|author1=李可染|author2=孙美兰|title=李可染画论|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9bYpAQAAIAAJ|year=1999|publisher=河南人民出版社}}</ref>。* 1989年,十二月五日, 八十二高齡的國畫大師李可染在北京寓所逝世。據來自北京的消息稱那天早上十點多鐘, 四位文化部的官員到李可染的寓所, 交談之間李可染突然牙關緊閉, 十點四十五分因腦溢血與世長辭。據説, 這四個人是屬於淸査小組的成員。他們問到李可染最近有沒有資一批畫, 資了畫有沒有繳稅, 也懐疑他有沒有把資畫所得的錢資助民運人士<ref>{{cite book|title=九十年代|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spVMAAAAYAAJ|date=January 1990|publisher=七十年代雜誌社}}</ref>。
== 參考资料==
6,8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