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可染

增加 1 位元組, 5 年前
澄怀观道
==澄怀观道 ==
中国画必需进行改造"和"必须批判地接受遗产"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几乎成为了李可染思考和实践中国画的一种不移的信念。简言之,李可染不仅主张融合中西,同时主张出入古今。他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像一个哲人一样不断思考着中国的发展问题 <ref name="梅墨生2005">{{cite book|author=梅墨生|title=现当代中国书画硏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SJxBAAAAMAAJ|year=2005|publisher=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isbn=978-7-5368-1842-2}}</ref>。李可染以他毕生的艺术实践,创造并形成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新的艺术风貌和新的艺术思维体系。而「澄怀观道」概括了李可染一生求艺悟道的实践,也升华了他八十年代对东方和西方、山水画与现代人的思考<ref name="孙美兰1991">{{cite book|author=孙美兰|title=李可染研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ZNRHAQAAIAAJ|year=1991|publisher=江苏美术出版社}}</ref>。
===东方既白===
李可染先生说:东方艺术(中国艺术)是一颗被蒙尘的明珠。所以他提出"东方既白“这一个学术观点一东方艺术离真正复兴的曰子已经不远了<ref>{{cite book|title=美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_xZLAQAAIAAJ|year=2003|publisher=人民美術出版社}}</ref>。"晚年请人治"东方既白"印章,集中表达了他的这一愿^和心境。中国画水平是很高的。有-次看中! !画和别国的绘闹-联展,感到两者水平差距很远。问来以后,就请王镛刻了一方图章"东方既白" ,是借用苏东坡《前赤壁赋》的结尾一句"小-知东方之既白"。东方文艺复兴的曙光一定会到来,中国画会在世界上占很高的地位<ref name="梅墨生2000">{{cite book|author=梅墨生|title=李可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Es5HAQAAIAAJ|year=2000|publisher=河北敎育出版社}}</ref>。
李李可染这类"红色山水"的出现,可能与当时把某些作品指责为"黑、野、怪、乱"的历史有关系<ref name="邹跃进2002">{{cite book|author=邹跃进|title=新中国美术史, 1949-2000|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WgdpAAAAIAAJ|year=2002|publisher=湖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56-1811-5}}</ref>。新中国的山水画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找到了毛泽东诗意山水及革命圣地山水的题材,开启了中国山水画崭新的一页。在艺术手法上·多是运用象征这类手法,以红色为主, "来歌颂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人物。李可染在 1954 年和 1956 年两次系列写生活动中,就是把"江山如此多娇"这一毛泽东的名句"当做了他在旅行写生中的座右铭。同时,自己也由从“对景写生”发展到“对景创作”。
这一时期许多画家绘画秋山红叶. 被美术史家称为' ' 红色山水" . ”。 被赋予红色政权统治中国的政治含义和时代特征。李可染于 1962 年至 1964 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不仅成功地表现了毛主席词作《沁园春·长沙》诗意,而且以满幅赤色完成了风格的转变(他的水墨画本以黑、满、重、亮的独特风格为人称许) ,顺应了新的时代形势<ref name="覃京侠2004">{{cite book|author=覃京侠|title=新中国美术经典60年代|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9EpAQAAIAAJ|year=2004|publisher=湖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94-1567-3}}</ref>。画面上红色布满全幅,红中带黑。实际上是以朱砂和墨用“积墨法”层层劾坡染而就的。
尽管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但是这系列画作,还是有被批评的地方。『形式服从内容」压抑了笔墨的发挥。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井冈山》不如《水墨小品》及《佛教圣地九华山》等,为什么?因为笔墨不能自由发挥<ref>{{cite book|title=榮寶齋|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UxUAAAAIAAJ|year=2001|publisher=中国美术出版总社}}</ref>。
通过墨的层次的对比和强烈反差,将自然界物阵的光感·质感、体积感、厚重感、堆砌感都表现出来了,从而使画面本身有了一种立体感<ref name="齐建秋2002">{{cite book|author=齐建秋|title=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bP7jAAAAMAAJ|year=2002|publisher=中国文联出版社|isbn=978-7-5059-4232-5}}</ref>。
随着画越画越黑、越重,他的心却越画越明亮, “东方既白” ,李可染在墨黑的天地中“发现自己”并使自己在绘画中能“达到精神上的自由状态” (李可染语) ,是夏山、雨山,还是夕山、夜山,这些都是不重要,重要的是“澄怀观道”<ref name="杨彦1998">{{cite book|author=杨彦|title=李可染山水画技法解析|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8rApAQAAIAAJ|year=1998|publisher=江苏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44-0801-4}}</ref>。完善中国画的墨象美,是李可染晚期所追求和探索的重要内容。作于 1980 年的《积墨山水》可以看做是他进行新的艺术探索的一个突出表现。对于"四人帮" "江山如此多黑"的指责,李可染是颇有感慨的: "区区小技,尚欲置之死地,何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李可染带着愉悦的心情跨人新时期,他以不可遏制的热情,登井冈山、庐山、黄山和九华山,以再度唤起为江山立传的创作激情,创作了巨幅《桂林襟江阁》《雨中漓江》《漓江胜境》《枫林暮晚》等作品<ref name="边平恕2003">{{cite book|author=边平恕|title=李可染|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ceVoAAAAIAAJ|year=2003|publishe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f>
==家庭==
6,8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