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丘堤

增加 1,30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丘堤 (1906-1958) 原名丘碧珍, 是30年代很有才华的一位女画家,也是“决澜社”中唯一的一位女画家。早年毕业于福建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北平国立艺专。 1928 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同年赴日本留学,先后于东京东亚日语专科学校毕业,东京太平洋美术学校肆业。归国后为上海美术专科<ref name="李超2007">{{cite book|author=李超|title=中国现代油画史|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7dr4WMfMEV8C|year=2007|publisher=上海书画出版社|isbn=978-7-80725-432-4}}</ref> 她 1924 年就读于福州女子师范期间,就利用假期兴办妇女工读补习班,传播绘画、编织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和时代新女性的风采。珍,福建霞浦人,生在商人家庭,在少女 从福建女师毕业后,丘堤到了上海,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西洋画系学习,毕业后随哥哥去了日本,继续进修美术。从她在日本留下的两幅油画看,她接近的也是印象派以后的欧洲绘画。从日本回国后,她进入母校一上海美专绘画研究所,成为西洋画组的 1933 年 10 月,当"决澜社"举办第二次画展时,丘堤的一幅《花》获得"决澜社奖" ,这是决澜社的四次画展中惟一的一次颁奖活动,并请了当时  少女时期就热情追求新文化新艺术和新的生活方式,进入福建女子师范后曾带头剪去老式发髻。上海美专毕业后与林默涵等人同在日本留学,回国后进入上海美专绘画研究所。她的画风接近后印象派诸家,洗练、大胆,富于个性特色。1933年丘堤和庞薰琴结婚,在上海、北平生活,生下女儿庞涛和儿子庞均,她的身份逐渐向家庭妇女倾斜。八年离乱中,他们随同国立艺专师生迁徙于西南各省,在昆明和成都有过一段虽然拮据但相对安定的生活。她为一家人的衣食费尽心机,画画便成为她的副业。她也为丈夫庞薰琴创造了从事艺术所需要的家庭环境和创作灵感,英国美术史家苏理文教授在他的著作中说“庞薰琴在他的同是画家的妻子丘堤的全力支持下,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被周围的腐败所污染的世界里”。而他那些描绘女性人物的作品“其灵感也许来自身边美丽的妻子和女儿庞涛”。
但丘堤不是一个做好家务就感到满足的人,她是一个不断生发自由创造梦想的现代女性,无法容忍压抑、封闭、贫乏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恶化,丘堤常常陷入沉思冥想,有时候说起来又滔滔不绝。她不断地在纸上描画宽敞美丽的现代化住宅,幻想有朝一日能有一个理想的家。1945年抗战胜利后,她和庞薰琴总算回到她朝思暮想的江南,她在上海、杭州和庐山上画了许多风景和静物,这些作品的格调显得清新明朗。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