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9
次編輯
變更
袞衣
,無編輯摘要
'''袞衣'''(Gun clothing),簡稱“袞”,中國古代漢人朝代 [[ 皇帝 ]] 及 [[ 上公 ]] 的禮服 。與冕冠合稱為“袞冕”,是古代最尊貴的禮服之一 。*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廟及 [[ 正旦 ]] 、 [[ 冬至 ]] 、 [[ 聖節 ]] 等重大慶典活, [[ 天子 ]] 穿的禮服,即卷龍衣。*袞服 gǔnfú 簡稱“袞”,中國古代漢人朝代皇帝及上公的禮服。
*與冕冠合稱為“袞冕”,是古代最尊貴的禮服之一。
*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廟及正旦、冬至、聖節等重大慶典活動時穿用的禮服。
*中國傳統的袞衣主體分上衣與下裳兩部分,衣裳以龍、日、月、星辰、山、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紋為飾,另有蔽膝、革帶、大帶、綬等配飾。
*按萬曆《大明會典》所記,明朝皇帝冠服制度中,以袞冕服等級最高 。是皇帝祭祀天地、宗廟、社稷、先農,以及正旦、冬至、聖節、冊拜時服用的禮服 。
*其制由冕(冠)、袞(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組成,飾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圖案)、大帶、革帶、玉佩、蔽膝、綬、中單相配,構成一套在特定場合服用的禮服。
**但這只是典制上的規定。
*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繪有卷龍的禮服。
*借指帝王或上公。
*古代禮服,指龍衣 。 ; 《詩經.豳風.九罭》:「我覯之子,袞衣繡裳。」*簡稱“袞” 。 ; 亦稱“袞服”。
*為古代天子及王公的禮服,因上有龍的圖案得名; 袞衣是皇帝在祭祀天地、宗廟、社稷、先農、冊拜、聖節和舉行大典時所穿的禮服。
* 最早是《尚書·虞書》中關於舜命禹製作章服的傳說, “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後世帝王所穿的袞衣出於此說,這是以“衣繪而裳繡”的手法、繪畫與 [[ 刺繡 ]] 並用。
*中國傳統的袞衣以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料、黼、黻十二章紋為飾。
*周制前六章繪於衣,後六章繡於裳,皂衣絳裳,衣裳相連,形制似裘。東漢以來,大體相沿。
*清代廢除十二章紋,但皇帝袞服紋飾仍以龍為主。
*《詩.豳風.九或》:“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 朱熹 ]] 集傳:“天子之龍一升一降,上公但有降龍。*以龍首卷然,故謂之袞也。”《南齊書.輿服志》:“袞衣,漢世出陳留襄邑所織 。 ; 宋末用繡及織成。*建武中,明帝以織成重,乃采畫為之,加金銀薄,亦謂之天衣。”《明史.輿服志二》:“洪武十六年定袞冕之制。袞,玄衣黃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種織於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繡於裳。”《清史稿.輿服志二》:“【皇帝】袞服,色用 [[ 石青 ]] ,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 * 其章左日,右月,萬象篆文,間以五色雲。”
*《逸周書·世俘》:“壬子,王服袞衣,矢琰格廟。”《詩·豳風·九罭》:“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毛 傳:“袞衣,卷龍也。” 陸德明 釋文:“天子畫升龍於衣上,公但畫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