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免洗餐具

移除 2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p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免洗餐具'''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news.iqccts.com.tw/wp-contentphoto/uploadscts/2016202004/09/0324.01-%E5%A1%91%E8%86%A0%E9%A4%90%E5%85%B7600x400202004081996342_l.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news.iqccts.com.tw/tagcts/%E5%85%8D%E6%B4%97%E9%A4%90%E5%85%B7 life/202004/202004081996342.html 圖片來 自iqc自news.cts.]
</small>
|}
[[File:免洗餐具.jpg|280px|thumb|有框|右|免洗餐具。[https://news.cts.com.tw/cts/life/202004/202004081996342.html 原圖鏈接]]]'''免洗餐具''',又稱「一次性餐具」、「即用免洗餐具」,泛指僅供一次使用、用後免洗的消耗性廉價 [[ 餐具 ]] ,材質有 [[ ]] [[ ]] [[ 保麗龍 ]] [[ 塑膠 ]] 等,常見的[[ 塑膠]] 刀叉湯匙、免洗竹筷、紙碟、[[ 紙杯]] 等,都是用後免洗僅供一次使用之消耗性廉價餐具。雖然「免洗餐具」可以避免一些唾液傳染的 [[ 傳染病 ]] ,如A型肝炎;但用後即丟卻也造成大量 ][[ 垃圾 ]] 與廢棄物處理的 [[ 環保 ]] 問題。
==概述==
免洗餐具的材料,以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為主流。PP耐熱溫度約100℃ ~ 135℃,不受環境濕度影響,缺點是低溫時韌性較差;PS耐熱度較低,大約70℃ ~ 90℃,對陽光照射、酸鹼度適應程度差。
==種類==
塑膠材質的辨識特徵-PS材質辨識特徵:PS材質屬硬膠類的 [[ 塑膠 ]] ,重擊易脆裂,容器輕折有白痕出現,發泡製品即為 [[ 保麗龍 ]] 。PP材質辨識特徵:表面較 粗糙,韌性更強。
=== 保麗龍盒 ===
日常生活中,大尺寸[[ 保麗龍]] 盒會常見於街市蔬菜及海鮮等店,盛載生果、鮮魚等。細尺寸的保麗龍盒常見於酒樓餐館外賣打包等,而方便即興消費,顧客不必出示自備食物盒。保麗龍盒由聚苯乙烯氯氟碳化合物製造的,價錢便宜但不耐用,二次使用也不衛生,所以就稱為「用完免洗物料」,而且在自然環境難以分解,焚燒處理又會放出有毒的氣體。因為保麗龍盒它的性質隔熱,所以有一定的保溫功能。常用於成載 [[ 食物 ]] ,例如有午餐便當等等,也稱為食物盒及飯盒等。此膠盒在工廠由發泡膠膠粒加熱射出成型。
===免洗筷 ===
「免洗筷」又稱為「衛生筷」、即用免洗筷子,是指一般只使用一次就拋棄的筷子,一般是採用木頭或竹子製造而成。一般餐廳或是 [[ 小吃 ]] 店,多會供應客人一副這種筷子;如果是外帶的便當,通常也會在包裝的時候附上一副。
== 環保問題 ==
雖然使用免洗餐具可以避免一些唾液傳染的傳染病,如[[A型肝炎]],但用後即丟亦會造成大量垃圾並引起廢棄物問題。免洗餐具濫用,不但耗費資源、製造大量垃圾,而若進行 [[ 資源回收 ]] 「再利用」(非「原物品再使用」),其過程亦耗費 [[ ]] 資源、油料、 [[ 電力 ]] 及有關 [[ 能源 ]] ,並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環境破壞苦果,也是 [[ 人類 ]] 要自行承擔的。
=== 溶出微量「塑化劑」 ===
市面常見的免洗餐具,都因為要標示商品或店家名稱、或廣告行銷的 [[ 文字 ]] [[ ]] 樣,可能使用含[[鉛]]或其他[[重金屬]]的[[油墨]]塗料。不同材質的免洗餐具,只要含鉛或其他重金屬,在接觸太熱、太酸的飲料或湯品時,除了會溶出微量「[[塑化劑]]」,也都可能將鉛等重金屬溶出。由於一般民眾很難分辨免洗餐具可承受幾度高溫 [[ 液體 ]] ,若不得已要使用,最好以塑膠的原色,也就是透明為主,並避免裝填滾燙開 [[ ]] [[ ]] 炸食品、含 [[ 酒精 ]] [[ 柑橘 ]] 類等酸性 [[ 飲料 ]]
==政策限用==
2016年8月1日起, 台北市政府府外各級單位,如區公所、聯合 [[ 醫院 ]] 、[[動物園]]等,全面實施禁用「一次性餐具」、及「[[ 美耐皿]] 餐具」,也禁售「瓶裝水」,這將包括282所公私立國小、國中和高中;要求應該全面採用「環保餐具」,禁用 [[ 塑膠 ]] 刀叉湯匙、免洗竹筷、紙碟、紙杯、紙 [[ ]] 等紙類、 [[ 塑膠 ]] 類的餐具。
2019年8月,[[台灣]]行政院環保署發布公告〈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該公告內容,在2006年針對「 [[ 政府 ]] 機關、 [[ 學校 ]][[ 餐廳 ]] 不得提供免洗餐具」之規定下,為持續推廣該方案,新增規定:「 [[ 百貨公司 ]] 業、 [[ 購物中心 ]] [[ 量販店 ]] 業,於其提供餐飲之場所供消費者現場食用時,不得提供各類材質免洗餐具。」
=== 多使用「環保餐具」 ===
為保障健康,環保署倡用「環保餐具」,材料是對人體無害、無毒無味、易降解的原料,其生產製造、使用和銷毀過程均無汙染,產品質量完全符合國家食品衛生要求,產品用完後,具有易回收再使用、易處置或易銷毀等特點的食品容器。<ref>[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2959896 不用「一次性餐具」或「免洗餐具」 您有甚麼好處?]台灣英文新聞</ref>
==疫情影響 ==
===紙容器用量激增===
自 2019 年[[ 新冠肺炎 ]] 疫情期間,免洗餐具的使用量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50%,因對重複清洗餐具有疑慮,部分學校及政府單位向地方環保局申請90天可恢復使用免洗餐具,據統計,暫時提供免洗餐具的有105個單位;而百貨公司則因為來客數減少,沒有提出使用免洗餐具的申請。
受疫情影響,外食多改為外帶、外送,因而使用大量免洗餐具,但目前外帶、外送並未在限塑規範中,如何規範、降低免洗餐具的使用量,環保署仍在研商。時任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行秘書顏旭明表示,因為疫情關係,用來裝餐食的廢紙容器回收量暴增,相較於去年,今年的紙容器回收率增加逾50%。<ref>[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73202 「疫」外之害!免洗餐具暴增5成 環保署:外送、外帶最大宗]自由時報</ref>
2019年紙容器回收量月平均量為6720噸,根據回收基管會最新數據,2020年1到4月平均量為1萬700公噸,分別為1月8695公噸、2月8599公噸、3月1萬1808公噸、4月1萬3740公噸。爾後國內疫情趨緩,民眾外食放心使用可重複清洗餐具; 時任 指揮官 [[ 陳時中 ]] 也表示,大眾以為免洗餐具可以避免接觸,但重複使用的餐具如果好好清洗,其實比免洗餐具更乾淨。
==參考資料==
{{reflist}}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