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哥德尔

增加 2,82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缩略图]]{{Infobox person| 姓名      = 别赫捷列夫库尔特·哥德尔| 图像 圖片 =[[File: 库尔特·哥德尔101300000179261121605249289176 s.jpg|缩略图|center居中|250px|[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10/f3c14b30be6e402388eacf365c672bce_th.jpe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so.com/search/detailview?ct=503316480&z=0&ipn=d&wordq=%E5%BA93%93A5%E5%B0BE%94B7%E7E5%89B0%B9%C2%B794&src=tab_www&correct=%E5%93%A5%E5%BE%B7%E5%B0%94&step_wordancestor=list&hscmsid=0e53e92ff7d4826e2b3c7349c5375b9b5&pn=7&spncmran=0&di=440&picmras=0&rn=1&tn=baiduimagedetail&iscn=0%2C0&istypegn=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097082126%2C4020132833&os=2921383297%2C2593539569&simid=24144376%2C708970522&adpicid=0&lpnkn=0&ln=288&fr=&fmqfsn=1553344234460_R&fm60#id=9ac734bdb05b5d0cbd9bfaf83b2e7a0b&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currsn=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原图链接][http%3A%2F%2Fimgres://www.roboobaike.com/wiki/%2Fgroup6E6%2FM0180%2F039D%2F2AE7%2FwKhkClglM6GAQinAAACW9QojUF413.jpeg&fromurl=ippr_z2CBB%24qAzdH3FAzdH3Fg_zB4%26e3B65k55_zE7%26e3Bv54AzdH3FgjofAzdH3F1jpwts_zA7%26e3Bip491%3Ft1E5%3Dwvu9wbjn8b9adjkbnk8j9va1ual09wjvAD%26tg1jx%3Dggjof&gsmA6 图片来源于互动百科网]]]|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0&rpstart1906年4月28日| 國籍 =0&rpnum奥地利-美国 | 别名 =0&islist | 職業 =&querylist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 知名原因 =&force 在逻辑学和数学基础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知名作品 =undefined 来自搜狐]]]《〈数学原理〉及有关系统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 }}'''库尔特·哥德尔(Kurt Gö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是位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其最杰出的贡献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名称 || 库尔特·哥德尔 || 逝世日期 || 1978年1月14日
|-
| 外文名称 || Kurt Gödel || 职业 || 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
|-
| 国籍 || 奥地利-美国 || 毕业院校 || 维也纳大学
|-
| 民族 || 日耳曼人 || 主要成就 || 不完全性定理
|-
| 出生地 || 捷克布尔诺(原属奥地利)|| 代表作品 || 《〈数学原理〉及有关系统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
|-
| 出生日期 || 1906年4月28日||||
|}
=='''人物生平'''==
生于捷克的布尔诺,卒于美国普林斯顿。 1924年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物理,1926年转到数学系,并参加哲学小组活动。
'''库尔特·哥德尔'''(Kurt Gö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是 1930年获博士学 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最杰出 博士论文证明了"狭谓词演算 贡献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有效公式皆可证"。之后在维也纳大学工作
1938年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48年加入美国籍。
1953年成为该所教授。哥德尔发展了冯·诺伊曼和伯奈斯等人的工作,其主要贡献在逻辑学和数学基础方面。
=='''个人关系'''==
哥德尔的妻子 Adele Nimbursky 比哥德尔大六岁。哥德尔21岁两人认识时,Adele 已婚且在夜总会 Der Nachtfalter 工作。他们的婚姻遭到哥德尔家人反对,但有情人终成眷属,在1938年9月20日结婚。他们没有小孩。
他和家人感情不坏,哥德尔去了美国后还常常跟他们书信,之后接他们到美国。但其家人似乎对他了解不深:读大学时,哥德尔的兄长研习医学,从其他人口中才知道他在数学方面颇有名气。
在普林斯顿时,哥德尔和爱因斯坦成了很好的朋友。后人常将他们比较。哥德尔和爱因斯坦都在自己的范畴有极为重大的贡献,很聪明,有好奇心,直率。但爱因斯坦性格开朗外向,这点和哥德尔大相迳庭。爱因斯坦的死对哥德尔的情绪有很大打击。
=='''主要成就'''==
在20世纪初,他证明了形式数论(即算术逻辑)系统的"不完全性定理":即使把初等数论形式化之后,在这个形式的演绎系统 也总可以找出一个合理的命题来,在该系统中既无法证明它为真,也无法证明它为假。这一著 库尔特·哥德尔 外 结果发表在1931年的论 名 Kurt Gödel国 籍 奥地利-美国 民 族 日耳曼人 出生地 捷克布尔诺中。他还致力於连续统假设的研究,在1930年采用一种不同的方法得到了选择公理的相容性证明。3年以后又证明了( 原属奥地利广义) 连续统假设的相容性定理,并于1940年发表。他的工作对公理集合论有重要影响,而且直接导致了集合和序数上的递归论的产 日期 1906年4月28日 逝世日期 1978年1月14日 职 业 。此外,哥德尔还从事哲学问题的研究。他热衷於用 学家、 逻辑 的方法来分析哲 家、 问题,认为健全的 学思想和成功的科学研究密切相关。他在1967年致中国数 学家 毕业院校 维也纳大学 王浩的信中,自称为"客观主义",并说他的客观 要成就 义观点对於他的逻辑研究来说是根本的。1951年获爱因斯坦勋章。哥德尔一生发表论著 完全性定理 代 多。他发 作品 於1931年的论文 《〈数学原理〉 (指怀德海和罗素所著的书) 及有关系统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是20世纪在逻辑学和数学基础方面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Category:科學技術醫學 ==''' 人物]][[Category评价'''==1951年在授予哥德尔爱因斯坦勋章时,冯·诺依曼评价说: 科學家]]"哥德尔在现代逻辑中的成就是非凡的、不朽的--他的不朽甚至超过了纪念碑,他是一个里程碑,是永存的纪念碑。"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