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58
次編輯
變更
先秦手工业史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先秦手工业史</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先秦手工业史</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5330/20170823200848-1388835846_jpg_200_200_6873.jpg/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7132138&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5330%2F20170823200848-1388835846_jpg_200_200_6873.jpg%2F0&type=1&category=#simple_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先秦手工业史》的基本内容是自远古至秦统一前手工业发展的历史。主要有:养蚕织丝和麻、毛、棉纺织技术的发明和进步;陶、瓷的发明及工艺进步历程;铜、铁、锡、铅、汞等古矿的开采、冶铸与青铜器、铁器制造的发明和发展;[[金银器]]、[[玉器]]、骨器、漆器、木作、玻璃器、皮革用品等制造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及其工艺的改进;木石、金属工具的制造与逐步改进;[[建筑]]、[[建材]]、[[酿酒]]、煮盐各业的创始与发展等。
==基本内容==
定价:55.00
作者:陈振中
页数:822页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开本:32
ISBN:7211058579、9787211058570
语种:简体中文
书名:先秦手工业史
==作品简介==
《先秦手工业史》的基本内容是自远古至秦统一前手工业发展的历史。主要有:养蚕织丝和麻、毛、 棉纺织技术的发明和进步;陶、瓷的发明及工艺进步历程;铜、铁、锡、铅、汞等古矿的开采、冶铸与 青铜器、 铁器制造的发明和发展; 金银器、玉器、骨器、 漆器、 木作、 玻璃器、皮革用品等制造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及其工艺的改进; 木石、金属工具的制造与逐步改进;建筑、建材、酿酒、煮盐各业的创始与发展等。[2]
序言
为陈振中先生这样的老友的最后著作《先秦手工业史》写序,是我不能辞却的义务,但也是相当沉重的责任。几次筹思提笔,总觉得对陈先生的业绩和精神体会不足,有负其夫人邢志义女士的委托。
陈振中先生与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多年同事,虽然不在一个研究所,他工作的经济研究所是中国经济史学的重镇,同我们历史研究所多有往来。陈先生长我两岁,是甘肃定西人,在兰州大学历史系读本科后,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史教研室研究生毕业,任教北师大、人大几年,1981年来到经济研究所。我就是在当时获识陈先生的。
记得陈先生来找我,就是为了研究先秦时期青铜生产工具的事。他讲给我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认为那时流行的中国青铜器时代罕将青铜用于工具制造的说法不见得符合事实,需要以考古工作的实际发现进行检验。此后若干年间,我们每有见面机会,他总是告诉我他在这一问题上调查研究的进展。
文摘
从已有的出土物、文献记载并参照民族学资料,原始社会的木器大体有用于生产的工具如尖头木棒、木锄、耒、耜、“千筇”、原始纺织机具、木经轴、卷布棍、木刀等;用于居室建筑的梁、柱等木构器件等;用于制陶的工具陶柏、轮盘等;用于交通的舟、车,以及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皿木碗、木桶等。此处只介绍几种重要的生产工具及反映当时木作技术发展水平的有关发现。其余则结合建筑、纺织、制陶、舟车制作等在有关章节一并叙述。
一、生产工具
古代的生产工具主要有两类:一是直插式的,以尖头木棒为其鼻祖,其后发展为耒、耜等;一是横斫式的,以木锄为其鼻祖,其后发展为斧、锛、镢、锄等。起到创始地位的两类木工具,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其柄部形制而存在。
后记
《先秦手工业史》是振中继《青铜生产工具与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和《先秦青铜生产工具》出版之后为学术界留下的最后一部专著。现今本书的出版了却了他辞世之前的最大心愿,这一定会使他在天之灵得以慰藉。
振中从1956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国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作为他的亲人,我们相濡以沫几十年,我深知他在研究工作中是如何勤奋努力,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乃至废寝忘食。即使在退休之后,他仍然潜心研究,笔耕不辍。《先秦手工业史》书稿就是在他年逾七旬,身患多种疾病,特别是脑梗塞引发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仍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完成的。他在弥留之际,仍在惦记着如何完成该书的附录以及书稿的审核、修订。他原计划在第九章 之后有一个附录——《1998年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出土先秦青铜器统计表》。他说:“如果身体健康允许,定把它做完;如果健康状况不允许,将阙如。虽然少个附录,全书还是完整的……”2005年8月26日病魔残忍地夺去了他的生命。如果他的生命能再延续一些时间,书稿定会更加翔实而完善。可惜,他走得太快了,一切未曾来得及做完,带着太多的遗憾匆匆地走了。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手工业
第一节 石器制作
一、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制作
二、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制作
第二节 木器制作
一、 生产工具
二、木板的开劈和木件的接合方法
第三节 原始陶器及其制作
一、各时期各地区出土的陶器及其特点
二、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逐步形成
第四节 玉器和骨器制造
一、玉器的起源及其在新石器时代的突出发展
二、史前制玉工具及其工艺推论
三、骨器(包括角、蚌、牙器)制作
第五节 原始社会的建筑
一、旧石器时代的穴居和 巢居及晚期的建筑业萌芽
二、新石器时代各类型居室的营建及发展
三、新石器中晚期居室营建 工程技术的进步
第六节 纺织技术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一、 纺织原料的发展与利用
二、原始纺织技术的产生
第二章 先秦的青铜手工业
第一节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在统治阶层的使用
一、 冶铜术的发明及技术发展道路
二、青铜器在统治阶层的使用
第二节 先秦青铜生产工具
第三节 采矿和冶炼
一、先秦矿冶遗址
二、采矿和冶炼技术的进步
第四节 先秦青铜器的 铸造工艺
一、陶质块范及石范的制造
二、铜料等的熔化、合金成分的配制及各种铸造工艺
第三章 先秦的冶铁与 铁器制造业
第一节 春秋及其以前 冶铁术的发明与进步
一、 世界发明冶铁术及铁器生产的一般进程
二、殷代和西周前期 陨铁的使用
三、春秋中、晚期冶铸 生铁器物的使用和制钢技术的发明
第二节 战国时期钢铁器物的普遍使用和冶铁技术的巨大发展
一、 铁矿开采和铁器生产使用的普遍性
二、生产工具和兵器领域铁器代替青铜器
三、冶铁技术的重大发展
附表一: 《山海经》记载出铁之山36处一览表
附表二:已出土西周、可能西周和春秋时代铁器一览表
附表三:出土战国铁器 统计表
附表四:已出土战国铁器一览表
第四章 金、银、锡、铅、汞等金属的冶炼及制作工艺
第一节 先秦时代的 金器
一、商代、西周及以前的金器
二、东周金器
三、东周的金质货币
第二节 先秦黄金的采炼及制作工艺的初步形成
一、黄金的淘采及冶炼
二、金器制作工艺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先秦时代的 银器及银的采炼
一、先秦的各类银器
二、银的采炼
第四节 锡、铅、汞的采炼及制器
一、锡
二、铅
三、汞
第五章 “三代”的都邑和居室建筑
第一节 先秦的都邑建筑
一、夏、商及以前的都邑兴筑
二、周代都邑的大量兴筑
三、先秦都邑建筑的特点及发展轨迹
第二节 居室建筑
一、 宫室和 宗庙建筑
二、其他宫殿式建筑
三、普通 民居建筑
第三节 “三代” 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
一、 测量技术和布局设计
二、 台基、墙体及 柱础筑造工程的进步
三、屋顶、 梁柱等木 间架结构
四、陶质建材和金属构件的发明与使用
五、多种 建筑装饰手法的使用
第六章 纺织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 纺织机的形成
第一节 纺织技术的发展和传播
一、毛、葛、麻纺织品生产的发展
二、 桑蚕业的发展与丝纺织技术的传播
第二节 多品种 丝织物的出现及织物组织的发展
一、 平纹及平纹变化组织
二、斜纹及斜纹变化组织和假纱组织
三、绞经组织和重组织
第三节 手工纺织机的形成
一、各类纤维的纺、并、加捻与手工 纺车的形成
二、手工织机的形成
第四节 麻、葛、丝的脱胶加工及其纺织品精练染色工艺技术的形成
一、麻、葛、丝的脱胶加工及其纺织品的精练
二、 染色技术的形成与提高
第七章 木器、 漆器及皮革制作业
第八章 “三代”其他部门的手工业
第九章 “三代”手工业的经营形式、特点及性质
代后记
……
==作者简介==
陈振中,1931年10月~2005年8月。 甘肃省 定西市人[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 中国经济史的教研工作。1980年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后,主要从事先秦经济史的研究,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专著、论文。所著 《青铜生产工具与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获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另一力作 《先秦青铜生产工具》获得学术界高度评价。与他人合作编写的著作有 《中国经济通史》第一卷(先秦部分)及 《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农业 经济通史》、《中国经济史辞典》等,还参与了《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的写作工作。 《先秦手工业史》是陈振中先生带病坚持完成的最后一部书稿。
陈振中先生毕生致力于先秦史研究,用力极勤,成果丰硕,对中国先秦史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ref>[https://www.doc88.com/p-2061684485612.html 《先秦手工业史》序]道客巴巴网,2013-07-31</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先秦手工业史</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5330/20170823200848-1388835846_jpg_200_200_6873.jpg/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7132138&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5330%2F20170823200848-1388835846_jpg_200_200_6873.jpg%2F0&type=1&category=#simple_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先秦手工业史》的基本内容是自远古至秦统一前手工业发展的历史。主要有:养蚕织丝和麻、毛、棉纺织技术的发明和进步;陶、瓷的发明及工艺进步历程;铜、铁、锡、铅、汞等古矿的开采、冶铸与青铜器、铁器制造的发明和发展;[[金银器]]、[[玉器]]、骨器、漆器、木作、玻璃器、皮革用品等制造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及其工艺的改进;木石、金属工具的制造与逐步改进;[[建筑]]、[[建材]]、[[酿酒]]、煮盐各业的创始与发展等。
==基本内容==
定价:55.00
作者:陈振中
页数:822页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开本:32
ISBN:7211058579、9787211058570
语种:简体中文
书名:先秦手工业史
==作品简介==
《先秦手工业史》的基本内容是自远古至秦统一前手工业发展的历史。主要有:养蚕织丝和麻、毛、 棉纺织技术的发明和进步;陶、瓷的发明及工艺进步历程;铜、铁、锡、铅、汞等古矿的开采、冶铸与 青铜器、 铁器制造的发明和发展; 金银器、玉器、骨器、 漆器、 木作、 玻璃器、皮革用品等制造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及其工艺的改进; 木石、金属工具的制造与逐步改进;建筑、建材、酿酒、煮盐各业的创始与发展等。[2]
序言
为陈振中先生这样的老友的最后著作《先秦手工业史》写序,是我不能辞却的义务,但也是相当沉重的责任。几次筹思提笔,总觉得对陈先生的业绩和精神体会不足,有负其夫人邢志义女士的委托。
陈振中先生与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多年同事,虽然不在一个研究所,他工作的经济研究所是中国经济史学的重镇,同我们历史研究所多有往来。陈先生长我两岁,是甘肃定西人,在兰州大学历史系读本科后,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史教研室研究生毕业,任教北师大、人大几年,1981年来到经济研究所。我就是在当时获识陈先生的。
记得陈先生来找我,就是为了研究先秦时期青铜生产工具的事。他讲给我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认为那时流行的中国青铜器时代罕将青铜用于工具制造的说法不见得符合事实,需要以考古工作的实际发现进行检验。此后若干年间,我们每有见面机会,他总是告诉我他在这一问题上调查研究的进展。
文摘
从已有的出土物、文献记载并参照民族学资料,原始社会的木器大体有用于生产的工具如尖头木棒、木锄、耒、耜、“千筇”、原始纺织机具、木经轴、卷布棍、木刀等;用于居室建筑的梁、柱等木构器件等;用于制陶的工具陶柏、轮盘等;用于交通的舟、车,以及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皿木碗、木桶等。此处只介绍几种重要的生产工具及反映当时木作技术发展水平的有关发现。其余则结合建筑、纺织、制陶、舟车制作等在有关章节一并叙述。
一、生产工具
古代的生产工具主要有两类:一是直插式的,以尖头木棒为其鼻祖,其后发展为耒、耜等;一是横斫式的,以木锄为其鼻祖,其后发展为斧、锛、镢、锄等。起到创始地位的两类木工具,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其柄部形制而存在。
后记
《先秦手工业史》是振中继《青铜生产工具与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和《先秦青铜生产工具》出版之后为学术界留下的最后一部专著。现今本书的出版了却了他辞世之前的最大心愿,这一定会使他在天之灵得以慰藉。
振中从1956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国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作为他的亲人,我们相濡以沫几十年,我深知他在研究工作中是如何勤奋努力,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乃至废寝忘食。即使在退休之后,他仍然潜心研究,笔耕不辍。《先秦手工业史》书稿就是在他年逾七旬,身患多种疾病,特别是脑梗塞引发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仍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完成的。他在弥留之际,仍在惦记着如何完成该书的附录以及书稿的审核、修订。他原计划在第九章 之后有一个附录——《1998年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出土先秦青铜器统计表》。他说:“如果身体健康允许,定把它做完;如果健康状况不允许,将阙如。虽然少个附录,全书还是完整的……”2005年8月26日病魔残忍地夺去了他的生命。如果他的生命能再延续一些时间,书稿定会更加翔实而完善。可惜,他走得太快了,一切未曾来得及做完,带着太多的遗憾匆匆地走了。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手工业
第一节 石器制作
一、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制作
二、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制作
第二节 木器制作
一、 生产工具
二、木板的开劈和木件的接合方法
第三节 原始陶器及其制作
一、各时期各地区出土的陶器及其特点
二、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逐步形成
第四节 玉器和骨器制造
一、玉器的起源及其在新石器时代的突出发展
二、史前制玉工具及其工艺推论
三、骨器(包括角、蚌、牙器)制作
第五节 原始社会的建筑
一、旧石器时代的穴居和 巢居及晚期的建筑业萌芽
二、新石器时代各类型居室的营建及发展
三、新石器中晚期居室营建 工程技术的进步
第六节 纺织技术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一、 纺织原料的发展与利用
二、原始纺织技术的产生
第二章 先秦的青铜手工业
第一节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在统治阶层的使用
一、 冶铜术的发明及技术发展道路
二、青铜器在统治阶层的使用
第二节 先秦青铜生产工具
第三节 采矿和冶炼
一、先秦矿冶遗址
二、采矿和冶炼技术的进步
第四节 先秦青铜器的 铸造工艺
一、陶质块范及石范的制造
二、铜料等的熔化、合金成分的配制及各种铸造工艺
第三章 先秦的冶铁与 铁器制造业
第一节 春秋及其以前 冶铁术的发明与进步
一、 世界发明冶铁术及铁器生产的一般进程
二、殷代和西周前期 陨铁的使用
三、春秋中、晚期冶铸 生铁器物的使用和制钢技术的发明
第二节 战国时期钢铁器物的普遍使用和冶铁技术的巨大发展
一、 铁矿开采和铁器生产使用的普遍性
二、生产工具和兵器领域铁器代替青铜器
三、冶铁技术的重大发展
附表一: 《山海经》记载出铁之山36处一览表
附表二:已出土西周、可能西周和春秋时代铁器一览表
附表三:出土战国铁器 统计表
附表四:已出土战国铁器一览表
第四章 金、银、锡、铅、汞等金属的冶炼及制作工艺
第一节 先秦时代的 金器
一、商代、西周及以前的金器
二、东周金器
三、东周的金质货币
第二节 先秦黄金的采炼及制作工艺的初步形成
一、黄金的淘采及冶炼
二、金器制作工艺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先秦时代的 银器及银的采炼
一、先秦的各类银器
二、银的采炼
第四节 锡、铅、汞的采炼及制器
一、锡
二、铅
三、汞
第五章 “三代”的都邑和居室建筑
第一节 先秦的都邑建筑
一、夏、商及以前的都邑兴筑
二、周代都邑的大量兴筑
三、先秦都邑建筑的特点及发展轨迹
第二节 居室建筑
一、 宫室和 宗庙建筑
二、其他宫殿式建筑
三、普通 民居建筑
第三节 “三代” 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
一、 测量技术和布局设计
二、 台基、墙体及 柱础筑造工程的进步
三、屋顶、 梁柱等木 间架结构
四、陶质建材和金属构件的发明与使用
五、多种 建筑装饰手法的使用
第六章 纺织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 纺织机的形成
第一节 纺织技术的发展和传播
一、毛、葛、麻纺织品生产的发展
二、 桑蚕业的发展与丝纺织技术的传播
第二节 多品种 丝织物的出现及织物组织的发展
一、 平纹及平纹变化组织
二、斜纹及斜纹变化组织和假纱组织
三、绞经组织和重组织
第三节 手工纺织机的形成
一、各类纤维的纺、并、加捻与手工 纺车的形成
二、手工织机的形成
第四节 麻、葛、丝的脱胶加工及其纺织品精练染色工艺技术的形成
一、麻、葛、丝的脱胶加工及其纺织品的精练
二、 染色技术的形成与提高
第七章 木器、 漆器及皮革制作业
第八章 “三代”其他部门的手工业
第九章 “三代”手工业的经营形式、特点及性质
代后记
……
==作者简介==
陈振中,1931年10月~2005年8月。 甘肃省 定西市人[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 中国经济史的教研工作。1980年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后,主要从事先秦经济史的研究,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专著、论文。所著 《青铜生产工具与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获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另一力作 《先秦青铜生产工具》获得学术界高度评价。与他人合作编写的著作有 《中国经济通史》第一卷(先秦部分)及 《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农业 经济通史》、《中国经济史辞典》等,还参与了《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的写作工作。 《先秦手工业史》是陈振中先生带病坚持完成的最后一部书稿。
陈振中先生毕生致力于先秦史研究,用力极勤,成果丰硕,对中国先秦史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ref>[https://www.doc88.com/p-2061684485612.html 《先秦手工业史》序]道客巴巴网,2013-07-31</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