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傅抱石

增加 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傅抱石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未入蜀前,是认识古人、临仿古人的阶段。第二阶段为入蜀后,即1939年-1949年,客居重庆金刚坡时期。他将皴擦与渲染结合起来,使水、墨、彩在快速的用笔驾驭下有机地融为一体。在皴法上,他以独创的“抱石皴”把勾斫和皴法糅为一体,喜用长锋笔,笔头、笔锋、笔根并用,结合山形和山脉的分坡走向,自由挥洒,形成许多飞白,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第三阶段是1949年-1965年去世,是傅抱石山水画技艺的再次变化、成熟完善的阶段。晚年的傅抱石自觉适应时代潮流,大胆革新,强化写生,强调从生活中汲取艺术养分,完成了绘画思想的转变和风格样式的革新,以卓越的成绩令人瞩目。诸如1960年两万三千里长途写生、1961年东北写生等写生绘画方式,成了他晚年八年生命历程里的主要创作状态,也成为了他晚年绘画的最为重要的特色<ref>[http://collection.sina.com.cn/auction/zjgd/2017-08-25/doc-ifykiuaz0638897.shtml 假如没有徐悲鸿和郭沫若 傅抱石会不会成拍场传奇]</ref>。
===金剛坡時期 抱石皴===
唐人李商隱曾寫過一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描摹蜀地雨景,傅 抱石便以《巴山夜雨》為題,創作了一幅雨景山水畫作。該畫完成 於1943年,屬藝術家「金剛坡時期」代表作,立軸紙本,呈現風雨 中的山色迷濛與樹影繽紛。《巴山夜雨》並非畫家憑空想來,而是 他在親眼見到蜀地奇崛山水後有感而成。傅抱石旅居四川期間的所 見所聞及生活體悟均被寫進畫中,那幾年也成為畫家藝術生涯的重 要轉捩點。 由於戰事動蕩,或由於個人喜好,中國許多近現代畫家都曾在 四川臨摹寫生甚至長期居住,比如黃賓虹、李可染以及傅抱石等。 1939至丨947年間,傅抱石在川東,居於重慶西郊金剛坡下。蜀地山 水, 飛瀑深澗,激發起畫家的創作靈感。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抱石皴」,便是在那一時期開始出現在傅氏畫作中。抱石皴講求大力塗擦, 於橫揮豎掃間展現筆墨勁道以及山水氣勢。這些·在《巴山夜雨》以及傅抱石其它雨景山水作品如《聽雨圖》和《萬竿煙雨》中, 均有呈現<ref name="李夢2018">{{cite book|author=李夢|title=繪畫中的日常|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Q6WDwAAQBAJ&pg=PT13|date=1 August 2018|publisher=聯合電子出版有限公司|isbn=978-988-8368-56-3|pages=13–}}</ref>。
===人物借古寄情 着重眼神刻画===
以山水画名世的傅抱石,原来是不画人物的。有两个原因促使他开始兼攻人物画,一是爱史成癖的他为了"研究中国画上'线'的变化史" ,二是他"认为画山水的人必须具备相当的人物技术。他说“我为了山水上的需要,所以也偶然画画人物"〜。就是这偶然的创作,亦使他在人物画领域占据了重要一席。因为对画史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对东晋与六朝、明清之际这两个时期的极为关注,使得他常常以这两个时期的故事为题材,如《赤壁沽酒图》、《东山逸致》、《兰亭图》等等。傅抱石非常尊崇[[石涛]],对石涛的研究颇深,有关石涛的故事亦成为他热衷表现的画材<ref name="裔萼2008">{{cite book|author=裔萼|title=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zr8PAQAAMAAJ|year=2008|publisher=河北教育出版社|isbn=978-7-5434-6929-7}}</ref>。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