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鹤龄

增加 8,722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条目内容及参考 资料、图片
[[File:白鹤龄.jpg|缩略图|白鹤龄[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8692678600&di=e404e566db5ef35f91f7eb88b4d10f27&imgtype=0&src=http%3A%2F%2Fs3.sinaimg.cn%2Fbmiddle%2F4a1e988d45c5794c980a2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99%BD%E9%B9%A4%E9%BE%84&step_word=&hs=2&pn=71&spn=0&di=6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557411160%2C4133976742&os=2768874811%2C2457130836&simid=0%2C0&adpicid=0&lpn=0&ln=350&fr=&fmq=155868255803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s3.sinaimg.cn%2Fbmiddle%2F4a1e988d45c5794c980a2&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s52_z%26e3Bftgw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fAzdH3Fks52_9w8jlbb1a8aakjtq_z%26e3Bip4s&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地址]]]'''白鹤龄 ''',蒙古名伯音乌力基,笔名白 帆,蒙古族,[[中共党员]] 。著名作家、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协理事,承德市文联主席。{{birth date and age|1931|08|08}} 出生于 辽宁 凌源牛营子 。1950年毕业于热河省立二中简师班 白鹤龄童年是在动荡 历任小学教员,凌源县总工会宣传部长,热河省总工会秘书,承德地、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 度过 共承德地委秘书,承德地区五七干校学员,承德钢铁厂技术处副处长,承德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承德地区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河北省文联第五届常委 <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627/c404929-28488214.html 中国作家网]</ref>
== 人物 家族传说==据说,早在清康熙四十八年(1710 年)白鹤龄的祖先从喀左南哨迁到义玛吐川居住。在这里,每天清早,村里人放牧的牛群,前边的牛已经上了南山,排在后边的牛还未出圈,因此得名牛营子。义玛吐河自西向东流,河北面山上,有鱼化石,鸟化石。白鹤龄童年曾在这里挖过鱼化石和蝈蝈化石,可见这里原来是一片水草丰美之地,历史的长河由古至今,终于有一天,吉祥的白鹤在这里飞出。<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1/baiheling.html 《白鹤龄》白鹤龄_凌源当代人物专题]</ref>
==人物 历=='''儿 白鹤龄,1931年8月8日出生于凌源市牛营子乡。白鹤龄 期'''是在动荡中度过。
白鹤龄,1947 1947 年念村小五年级,土地改革时当上儿童团长。
1948年,儿童团转为小学,白鹤龄当了教员。
1952年,其父参加热河省工业劳模会,回来后,热河省《群众报》向其父邀稿。当时在县工会工作的白鹤龄代父写了一篇文章,不久就在《群众报》上发表了。从此白鹤龄开始了联系报刊的写作之路。
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5年1月,他调凌源县总工会任宣传部长。因其聪明好学,博学多才,又调热河省总工会,后来曾任承德地(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 ,承德地委秘书,承德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承德地区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直到退休
'''青壮年期'''
  
文革时期,白鹤龄受到极大冲击。他写的一首组诗《还乡曲》被造反派当成例证,说《还乡曲》是欢迎蒋介石返回大陆。1966年8月,《工人日报》拟调白鹤龄,又是因其有一首短诗《送书记》,被诬为替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翻案,被退了回来。其中两句诗是“多少青丝留塞北,一丝白发一筹策”,在承德地区几乎众口相传。
  
1979年中央落实政策,白鹤龄被调到 承德地委秘书, 承德地区文化局任副局长,后任 承德地区 学艺术工作者 合会 主席 ,直到退休 。白鹤飞出牛营子其创作热情再度高涨。
  
1982年,白鹤龄主持举办“郭小川诗歌学术研讨会”,国内许多著名诗人及诗歌评论家都参加,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诗歌的创作。
 
1983年,白鹤龄提出“创建山庄文学”的口号,得到国内广大作者响应。
 
1984年,《民族文学》发表他的散文《金簪花》、《华山道姑》。
  
1989年1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又出版了白鹤龄散文集《迷宫神趣》。
 
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
1991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白鹤龄诗集《野鹤吟》。
与此同时,白鹤龄还创办了文学季刊《燕山》和诗歌月刊《国风》,并任主编。特别是《国风》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著名诗人臧克家、艾青、田间等的支持和好评,已经被载入《中国新诗大词典》。
  
1982 1983 年,白鹤龄 主持 提出“创建山庄文学”的口号,得到国内广大作者响应。在此基础上,他又组织了“南方诗歌笔会”、“北方诗歌笔会”和骑自行车去泰山 举办 了潇洒独特的 郭小川 飞行 诗歌 笔会”,紧接着他还牵头举办“清代题材避暑山庄文 术研 会” 以及“中国承德国际民间艺术节”。当时 有[[美 ]]、[[印度]]、[[比利时]]、[[朝鲜]]、[[菲律宾]]、[[奥地利]]等国民族歌舞团参加。好多文艺活动都深具历史文化 涵,不仅开创承德先河,而且在全国也属首创。曾一度在全国获得“南有星星,北有国风”,“南有常德,北有承德”之誉。《人民日报·副刊》曾破例为承德发了专版。在编者按语中对承德文化艺术创作给予了极高评价。<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1/baiheling.html 《白鹤龄》白鹤龄_凌源当代人物专题]</ref> ==白鹤的魅力==白鹤龄对文学艺术孜孜以求,但对名利却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要求更低。   白鹤龄在文革中受到了不公正对待,这个曾经侍侯过三任地委书记、能力很高、工作实干的知识分子,几次受到株连。直到1979年春,中央落实政策,一批老干部重又出山,欲将白鹤龄委以重任。也有的老领导去北京工作,邀他进京工作,以求发展,但白鹤龄坚持留在承德,而且选择了自己所爱好的“清水衙门”文联。他只想办好《燕山》和《国风》两个刊物,甘当人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一心只想培养文学新人。   白鹤龄在承德迎水坝住三间小平房(每间八平方米),一住就是三十多年,晚间如厕,在塞北的寒风中要走出100多米远。他却生活的美滋滋,如住别墅一般,直到1990年才住上七十平米的楼房,还十分知足。   白鹤龄坚持真理,有胆有识,1958年,原地委书记实事求是,注重民生,然而1959年却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而后一任书记制造了 许多 冤假错案,却一再高升。白鹤龄坚持真理,拍案而起,写《二王论》给党中央,曾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他在真理面前,无所畏惧,坚持正义之举实在令人叹服。   白鹤龄重情重义。他在市文联的大平台上,以清朝陪都避暑山庄名胜为纽带,接触了不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及文化艺术名人。与他们结下深厚的翰墨情缘。如著名作家王蒙、阳翰笙、峻青、浩然、姚雪垠、玛拉沁夫、铁凝、刘章, 著名诗人 及诗歌评论 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田间,著名画家黄胄、钱松嵒等。白鹤龄通过艺术 都参加 的灵感和心灵的摄影机,炼成了一手特技摄影和速写手段。他能在暂短的与朋友接触中,剪取最代表个性的片言只语,运用速写手法快速成相,存入自己和友人的笔记之中 定格人 美好的倩影,真使人叹服!   比如白鹤龄接触名画家黄胄。他说黄是以画维族少女和毛驴名驰中外的大画家。他在笔记中记下:有一天,黄胄想买几张鹿皮和鹿茸,随手掏出一打百元人民币,估计有三十多张,秘书要点数”,黄胄说:“不用数 ,拿去买完剩下拿回来就行!”颇显名人之大气。又写道:“有位军区司令员要用赴朝作战的美制炮弹磨成的笔筒为礼物,让黄给画一张画,黄拒绝,还把笔筒随手扔在一边,使大家很愕然。几天陪伴,深感黄胄对金钱无所谓,出手大方,但他惜墨如金,至今民间黄胄的画很少。你不和他要画,他对你彬彬有礼,只要张口要画,他便瞧不起你,因为他的画市场价码 高,他以为你是唯利是图的小人。”   再如白鹤龄接触名画家钱松嵒,他在笔记中写道:“钱老对棒槌山很感兴趣,我认真讲了关于此山的民间故事,钱老频频点头。临别时,我说:“我们办了个刊物叫《燕山》,钱老来此可否赠一墨宝在封页发表以飨读者。”钱老说:“年龄大了,待回去后争取吧!”大家以为国宝级 影响 师不会轻易给人画的 说说而己。可钱老回去后不久便真寄来国画《棒槌山》并有题诗和印章”。于是白鹤龄在笔记最后写了一句 富哲理性的话语:“凡是高人都是平凡的,而自认不凡之人,也就不是高人!”   在接触国家作协主席铁凝时,白鹤龄对这位以长篇小说《玫瑰门》、《 浴女》,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奖的中年女作家,更是以诚相待。白鹤龄与她闲聊时说:“铁凝,我给你提个意见,你的小说《哦,香雪》里有一段‘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 推动 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铁路不是公路,能弯弯曲曲盘在山腰吗?”铁凝听老白这话顽皮地说:“那你不早说,现在已经是七家报刊刊登了,你让我怎么改呀!”这一段对话简直是对名作家的一个特技剪影。一石多鸟,一语双关,含意颇深,当然回味无穷!这就是白鹤龄以其艺术的灵感、敏捷的思维,炼就的特技速写的硬功夫,更突出地反映了其本人对朋友真诚相待的可贵天性。 ==文学成就==[[File:白鹤龄1.jpg|缩略图|白鹤龄[https://p1.ssl.qhmsg.com/t016d4bf0aaba4e2a04.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9681002&sid=10027219 原图地址]]]白鹤龄勤奋好学,个人创作颇丰,几十年的笔耕,出版 了诗歌 、故事、散文集9部。古稀之年还坚持写作。2002年由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閒云赋》。白鹤飞翔,传播文化,閒而不閒呀!   特别值得提出 ,白鹤龄文化修养很高、性情文雅,老来心态特佳,到六十岁,他只感到无官一身轻,没有任何落差。他在写《六十花甲》时感慨:   “我小的时候,偶而通过爷爷的白发,遥望六十岁,像天边高耸入云的雪山。当我六十岁的时候,回忆童年,已是遥远的故乡。我真的六十岁了吗?像昨晚一个不完整的梦。   究竟迈了多少步,攀过多少峰?遇到多少岔道口,倘若是一步错呢?就会遗憾终生。现如今取几页赏心稿纸,放浪吟哦,将几本新词旧典,穿插纵横,一日清闲两日寿,野鹤斋内夕阳红。”   白鹤龄到古稀之年还 打油诗:   无私无欲即是仙,岂有达人自找烦。 笑口常开行善事,松龄鹤寿度百年    白鹤龄说:“在我同辈中不少人得了高位、高薪,但我敬重而不羡慕。我追求的是高兴、高寿”。这也是人各有志,各有所求吧!
  
1983年 古云高山出俊鸟 如今 白鹤 龄提 真的飞 “创建山庄 牛营子!他身居承德, 学”的口号 章传遍全国 得到国内广大作者响应。 从而又 此基础 辽西文学史 ,他又组织 续写 “南方诗歌笔会”、“北方诗歌笔会”和骑自行车去泰山举办了潇洒独特 一篇白鹤飞舞 “飞行诗歌笔会”,紧接着他还牵头举办“清代题材避暑山庄 学讨论会”以及“ 坛史话。 1990年加入 中国 承德国际民间艺术节” 作家协会 当时,有美国、印度、比利时、朝鲜、菲律宾、奥地利等国民族歌舞团参加。好多 艺活动都深具历史文化内涵,不仅开创承德先河,而且在全国也属首 作二级 曾一度在全国获得“南 星星 诗集《[[野鹤吟]]》,散文集《[[迷宫神趣]]》,诗文集《闲云赋》 故事集《 国风” 口皆碑》 “南有常 编著《承 ,北有 历代风景诗选》、《 承德 ”之誉。 导游》、《避暑山庄楹联选注》、《王克东传》、 人民日报·副刊 承德诗词三百首 曾破例为 、《 承德 发了专版 的传说》等 在编者按语中对 承德 的传说》获1985年河北省 术创 振兴奖。<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627/c404929-28488214.html 中国 给予了极高评价。家网《白鹤龄》]</ref> [http://bq.kongfz.com/detail_86632/   购买白鹤龄相关商品_孔夫子旧书网] ==参考资料=={{Reflist}}
10,6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