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34
次編輯
變更
时大彬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三足盖壶<br>六方壶<br>紫砂扁壶<br>天香阁壶<br>僧帽壶等
}}
'''时大彬'''(1573——1648年)号少山,又称大彬、时彬。是[[明 ]][[ 万历 ]] 至 [[ 清 ]][[ 顺治 ]] 年间]] 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具情趣。 他对 [[ 紫砂陶 ]] 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顺治初年。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ref>[http://www.360kuai.com/pc/90d77840adcdfe050?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 时大彬是谁?他为紫砂艺术作出哪些贡献推动?]快咨讯网,2019-07-31</ref>
==人物简介==
[[File:T0103b16faab8a077ec.jpg|有框|200px| right |清康熙.时大彬紫砂珐琅彩壶]]
<p style="text-indent:2em;">时大彬紫砂珐琅彩壶,[[清 ]][[ 康熙]],通高10cm,口径6.5cm。孔府旧藏。
<p style="text-indent:2em;">该壶胎选用宜兴上乘紫砂泥,圆体,圆口,曲流,环柄,圆足。通体饰珐琅彩,壶盖面饰有深浅不一的绒花树叶纹饰;壶肩绘有红白相间及黄色的吉祥如意图案;壶体两面开光,一面绘有荷花、一面绘有葡萄图案;象征着荣华富贵,吉祥如意,清香悠远,绵延不断。壶底钤有 “时大彬制”四字篆书款。整器制作规范,工艺精湛,如此雍容华贵的时大彬紫砂珐琅彩壶,实属罕见。
<p style="text-indent:2em;">“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紫砂自为器始,一直为文人雅士、茗友雅客所好。紫砂艺人在为[[宫廷定制紫砂茗壶]]时,大都以宜壶为胎底,上面添加剔红、珐琅、洋金、炉均等工艺,以增加其富贵气息。加彩紫砂器,在不同时期的制壶工艺和绘画风格是不一样的。该壶为康熙时期的紫砂珐琅彩制作风格提供了参考依据。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口径7.5厘米。现藏于[[福建 ]] 漳浦县博物馆]] 。1987年,福建漳浦县盘陀乡庙浦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卢瑞峰]]夫妇合葬墓出土。这件紫砂壶,泥呈粟红色,素面,无饰,但因泥坯不纯,烧结后就出现了梨皮样的黄白色小斑点,且有手感。壶身作平底、圈足、鼓腹状,显得十分平稳。肩上口沿缀短颈一圈,颈上置一较高的圜形壶盖,盖面与颈口的子母扣合口,相接严实。盖顶仿照春秋战国盛行青铜豆、敦、鼎、缶,盖上的环纽样式做出三个状似大指的扁足作为装饰,并兼有放置壶盖的作用。壶嘴稍稍高与壶口,好使壶内容量达到饱和。这是时大彬长期细心观察的科学设计,也是他善于移植传统工艺的最好的说明。刻在圈足内平底上的楷书"时大彬制"四字。 <p style="text-indent:2em;">六方壶」,红泥紫砂,系1965年于[[扬州 ]] 江都明代墓葬中出土]] ,有关专家大多认为是时壶真品。明墓系万历四十四年的。「六方壶」现存扬州博物馆。壶形制规整,壶底阴文刻「大彬」两字。
<p style="text-indent:2em;">「紫砂扁壶」,刻有「源远堂藏、大彬制」七字。该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p style="text-indent:2em;">「天香阁壶」,泥色紫黑。壶盖里刻「天香阁、大彬」五字。壶外观有大度之气,雍浑古朴,或认为是时大彬的早期作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