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1.itc.cn/q_70/images01/20230305/309509380d1d477ebf4216d5f844805f.png width="31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49726555_34949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Agricultural Genomics Institute at Shenzhe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成立于2014年,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市共同打造的现代创新型研究所,为深圳市二类事业法人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Agricultural Genomics Institute at Shenzhe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成立于2014年,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市共同打造的现代创新型研究所,为深圳市二类事业法人单位。 基因组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前沿,以“农业生物组学”、“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全 [[ 基因组 ]] 设计育种”和“农业宏基因组研究与利用”等4个领域为 [[ 研究 ]] 重点,设置了“农业动植物基因组学”等研究方向。
截至2017年5月,基因组所下设5个职能管理处室;拥有在职职工100余人。
==历史沿革==
2014年4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在深圳大鹏新区挂牌成立; [2] 同年,获批成为深圳市二类事业 [[ 法人 ]] 单位。
2015年,正式获得中编办批复,是中国国内专门从事农业基因组学研究的国家级 [[ 研究所 ]]
2016年8月,取得中央事业单位法人证书,;10月,获得财政部批复的中央预算户头,并开设中央国库支付账户。同时,成立了中央所党委、完成了研究所机构设置,并与深圳市沟通完成了 [[ 干部 ]] 协管、属地管理等事项。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7年4月,研究所在职职工1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9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2人。基因组所到位人员85人,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万人 [[ 计划 ]] 入选者4人,广东省“珠江学者”1人、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8人和海外高层次B类人才4人、农科院院青年英才15人,还打造了全基因组学贯穿团队,组建了院创新团队10个、深圳孔雀团队1个。 [4]
据2018年8月基因组所官网显示,基因组所已引进基因组研究人才200余人,包括国家杰青、973首席以及万人 [[ 计划 ]] 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40余人。
科研部门
截至2017年5月,研究所建设了1个农业部重点 [[ 实验室 ]] ,1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了深圳中农京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家农业基因组科技创新联盟。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基因 [[ 数据 ]] 分析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基因组表型分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设备设施===
截至2018年7月,Illumina的Miseq、Hiseq2500和Hiseq3000测试仪,测序量每周可以达2.5T的数据,相当于830个人类基因组数据;分子生物学公共平台拥有荧光定量PCR仪、超速离心等大型 [[ 仪器 ]] 设备,具备了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条件。
截至2016年底,综合实验基地建成水稻育种试验区、温室、网室、冷藏室1万余平米,建设了30亩 [[ 菊花 ]] 资源圃。
==科研成就==
===综述===
据2018年8月基因组所官网显示,基因组所在Science、Nature 、Cell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审定国审品种2个、省审品种6个;共获得各级科技经费超过2亿元,国家和省市级 [[ 目160 目]]160 余项,重大和重点项目20余项,国家级项目30余项。 [3]
2015年,该所职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I、中文期刊累计发表 [[ 文章 ]] 共18篇。其中,院选顶尖SCI核心期刊3篇,院选核心SCI期刊12篇,中文期刊1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2]
代表性成果
熊国胜研究员和樊伟 [[ 研究员 ]] 为第一作者的成果入选科技部评选出的“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14年7月和9月,钱前、熊国胜研究员在水稻品质调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文章先后发表在Nature Genetics和Molecular Plant上;黄三文研究员在黄瓜卷须发育的机制、番茄生物钟调控机制,为培育蔬菜新品种提供了指导;黎志康团队完成了3000份国际水稻资源的重测序的工作,完成2000份水稻导入系的SNP基因型鉴定及表型鉴定和1500份水稻核心种质基因组的 [[ 生物 ]] 信息分析;徐建龙团队培育的优质高产 [[ 水稻 ]] 新品种“广两优7203”已在试验基地进行示范种植,同时在广西、广东、湖北等地已开展示范种植展示,向周边省市进行推广;阮珏研究员的三代测序组装算法和樊伟研究员的变异检测算法也取得突破。
2023年2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动物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联合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培育的中农巴马小型猪3个实验用小型猪专门化品系近日被认定为中国实验动物新资源,收录于国家实验 [[ 动物 ]] 模型资源信息平台。
202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科研单位成功开发新型DNA断裂检测技术(DEtail-seq)。利用此技术,研究人员成功绘制了酿酒酵母、小鼠和人类的减数分裂DNA双链断裂图谱。相关研究 [[ 成果 ]] 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上。
2023年5月4日,顶尖学术期刊《细胞》报道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利用进化基因组学鉴定有害突变进而指导杂交马铃薯育种”。 该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进化透镜” [[ 技术 ]] ,能够及早发现阻碍马铃薯育种的基因组“暗礁”,避免育种“走错路”。该成果标志着我国马铃薯育种率先进入基因组设计育种新时代。
(Agricultural Genomics Institute at Shenzhe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成立于2014年,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市共同打造的现代创新型研究所,为深圳市二类事业 [[ 法人 ]] 单位。
基因组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前沿,以“农业生物组学”、“系统 [[ 生物学 ]] 和合成生物学”、“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和“农业宏基因组研究与利用”等4个领域为研究重点,设置了“农业动植物基因组学”等研究方向。
截至2017年5月,基因组所下设5个职能管理处室;拥有在职职工100余人。
==历史沿革==
2014年4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在 [[ 深圳 ]] 大鹏新区挂牌成立; [2] 同年,获批成为深圳市二类事业法人单位。
2015年,正式获得中编办批复,是中国国内专门从事农业基因组学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所。
2016年8月,取得中央事业单位 [[ 法人 ]] 证书 ;10月,获得财政部批复的中央预算户头,并开设中央国库支付账户。同时,成立了中央所党委、完成了研究所机构设置,并与深圳市沟通完成了干部协管、属地管理等事项。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7年4月,研究所在职职工1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9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2人。基因组所到位人员85人,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 [[ 广东省 ]] “珠江学者”1人、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8人和海外高层次B类人才4人、农科院院青年英才15人,还打造了全基因组学贯穿团队,组建了院创新团队10个、深圳孔雀团队1个。
据2018年8月基因组所官网显示,基因组所已引进基因组 [[ 研究 ]] 人才200余人,包括国家杰青、973首席以及万人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40余人。
===科研部门===
截至2017年5月,研究所建设了1个 [[ 农业部 ]] 重点实验室,1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了深圳中农京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国家农业基因组科技创新联盟。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
===设备设施===
截至2018年7月,Illumina的Miseq、Hiseq2500和Hiseq3000测试仪,测序量每周可以达2.5T的数据,相当于830个人类基因组数据;分子生物学公共平台拥有荧光定量PCR仪、超速离心等大型 [[ 仪器 ]] 设备,具备了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条件。
截至2016年底,综合实验基地建成 [[ 水稻 ]] 育种试验区、温室、网室、冷藏室1万余平米,建设了30亩菊花资源圃。
==科研成就==
===综述===
据2018年8月基因组所官网显示,基因组所在Science、Nature 、Cell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申请 [[ 利20 利]]20 余项,审定国审品种2个、省审品种6个;共获得各级科技经费超过2亿元,国家和省市级项目160余项,重大和重点项目20余项,国家级项目30余项。 [3]
2015年,该所职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I、中文 [[ 期刊 ]] 累计发表文章共18篇。其中,院选顶尖SCI核心期刊3篇,院选核心SCI期刊12篇,中文期刊1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2]
===代表性成果===
熊国胜研究员和樊伟研究员为第一作者的成果入选科技部评选出的“2014年度中国 [[ 科学 ]] 十大进展”。
2014年7月和9月,钱前、熊国胜研究员在水稻品质调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文章先后发表在Nature Genetics和Molecular Plant上;黄三文研究员在黄瓜卷须发育的机制、番茄生物钟调控机制,为培育蔬菜新品种提供了 [[ 指导 ]] ;黎志康团队完成了3000份国际水稻资源的重测序的 [[ 工作 ]] ,完成2000份水稻导入系的SNP基因型鉴定及表型鉴定和1500份水稻核心种质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分析;徐建龙团队培育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广两优7203”已在试验基地进行示范种植,同时在广西、广东、湖北等地已开展示范种植展示,向周边省市进行推广;阮珏研究员的三代测序组装算法和樊伟研究员的变异检测算法也取得突破。
2023年2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动物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联合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培育的中农巴马小型猪3个实验用小型猪专门化品系近日被认定为中国实验动物新资源,收录于国家实验动物模型资源信息平台。
202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科研单位 [[ 成功 ]] 开发新型DNA断裂检测技术(DEtail-seq)。利用此技术,研究人员成功绘制了酿酒酵母、小鼠和人类的减数分裂DNA双链断裂图谱。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上。
2023年5月4日,顶尖学术期刊《细胞》报道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利用进化基因组学鉴定有害突变进而指导杂交马铃薯育种”。 该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进化透镜” [[ 技术 ]] ,能够及早发现阻碍马铃薯育种的基因组“暗礁”,避免育种“走错路”。该成果标志着我国马铃薯育种率先进入基因组设计育种新时代。
==人才培养==
===教学建设===
3M鹏博计划旨在吸引海内外一流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 博士后 ]] 在站三年间,提供100万的工资和补贴、100万科研经费和100万创业股权投资基金(出站时需有创业基础)。人才培养==
教学建设
3M鹏博 [[ 计划 ]] 旨在吸引海内外一流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在站三年间,提供100万的工资和补贴、100万科研经费和100万创业股权投资基金(出站时需有创业基础)。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747,8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