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

增加 6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 [[ 中国科学 院45 院]]45 个研究所先后建立了212个野外台站,主要在生态、环境、农业、海洋、 [[ 地球物理 ]] 、天文、空间、金属腐蚀等研究领域。其中国家级站47个,院级站40个,所级站99个,室(组)级站18个,合建和其他野外站8个。
野外站最多的 [[ 研究所 ]] 是寒旱所,共有16个野外站。
==二、建站和发展==
中科院野外台站的起源可追溯到 [[ 紫金山 ]] 天文台的青岛观象台,始建于1898年,是建设最早的观测站,不仅见证了中国天文发展历程,是我国天文、气象、地磁等学科的发祥地,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自1924年至今,坚持太阳白光观测,带动山东省天文科普教育,并荣获省、市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称号,为三星级科普教育基地。
1955年建立的沙坡头站,是我院野外台站建设的开端。从1955年到1959年的短短4年间,我院建立了9个野外试验站,为我国防沙治沙、 [[ 冰川 ]] 监测、海洋观测、高空大气监测等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前期,受国家经济、 [[ 政治 ]] 形势的影响,野外台站建设落入低谷,相关工作基本停滞,六十年代的10年中仅建6个站。七十年代后期,我院野外台站数量逐年加速增长,同时,台站的观测、试验、研究设施和 [[ 生活 ]] 设施逐步改善。通过这几年的加速发展,我院野外台站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这个时期建立的野外台站大部分成为目前国家野外科学研究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八十、九十年代,中国科学院更加注重野外台站 [[ 质量 ]] 的提高,注重网络的建设,在继续坚持长期观测和关注国家需求的同时,特别注重科学前沿的原始创新,野外台站的观测、试验、分析和研究设施以及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建设年代分布图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为野外台站的发展注入活力,各领域研究所十分关注野外台站的建设。2000-2009年的十年间,共建立73个野外台站,湿地研究、海洋科学、环境科学、 [[ 青藏高原 ]] 问题成为该时期建站的热点学科,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大 [[ 科学 ]] 工程、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等需求,野外科学工作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价值。
==三、分布与现状==
===1.分布状况===
全院212个野外台站,分布在 [[ 中国大 陆29 陆]]29 个省(区、市),另有6个共建站分别位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和南美。山西、天津两个省(市)没有中科院的野外站。
从省(区、市)分布来看, [[ 新疆 ]] 、湖北、 [[ 云南 ]] 、四川、西藏、北京、内蒙古和青海等地超过10个站。
===2.主要仪器设备状况===
野外台站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各种质谱仪、激光 [[ 雷达 ]] 系统、太赫兹天线测试系统、超中子堆、电离层测高仪、VHF雷达、全天空气辉成像仪、钠层测风测温激光雷达、F-P风场干涉仪、全天空大气重力波成像仪、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闪烁体探测器,RPC探测器、100KW全固态长波发射机、250米顶负载全向伞天线、太阳磁场望远镜、天线阵列、CCOSMA亚毫米波望远镜、激光人卫测距接收系统、30cm旋转漂移扫描CCD光电设备系统、近地天体望远镜等。
===3.人员状况===
目前,野外台站职工人数为3311人,其中包括2319名 [[ 研究 ]] 人员和984名监测、技术支撑与管理人员。这些人员是长期在站工作人员,不包括长期在野外台站执行项目任务和交流的科研人员。
中科院野外台站的站长均为该学科领域的中青年科研骨干,212位站长中,有30多人是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作为领域重要学科带头人,对把握野外台站的学科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747,8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