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403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金塔治沙试验站'''甘肃省治沙研究所金塔治沙试验站,原为 [[ 中国科学院 ]] 甘肃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下设的中心站,1959年4月设立,1962年撤消。
==历史变迁==
1966年9月甘肃省林业厅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恢复后,金塔治沙站重新 [[ 成立 ]] 。
1969年3月由甘肃民勤治沙站革委会移交金塔县革委会领导,为科级 [[ 事业单位]]<ref>[https://www.sohu.com/a/404235287_120643396 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哪些单位?],搜狐,2020-06-26 </ref>。
1973年2月收归 [[ 酒泉 ]] 地区革委会领导,易名为酒泉地区金塔县治沙试验站。
1977年5月下放转交金塔县,易名为金塔县治沙研究试验站,经费由县财政全额拔款,隶属于县科委,主要从事治沙研究试验工作。
1989年9月,划归林业局主管,与林业站合署办公。
1992年3月,根据全国治沙 [[ 会议 ]] 精神和十年治沙工程规划需要,在保持单位性质、级别、经费来源、隶属关系不变前提下,与林业站分设办公,承担落实治沙造林工程建设任务,开展植被封育、林政、林木资源的管理等工作。
2005年10月,经甘肃省林业厅批准成立甘肃省治沙研究所金塔治沙站,由 [[ 金塔县 ]] 与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合作共建。甘肃省治沙研究所金塔治沙站与金塔县治沙站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行政工作由金塔县林业局管理,业务上接受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的指导。2006年1月,在金塔正式挂牌。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金塔治沙试验站有科研工作人员11人,其中林业 [[ 工程师]]<ref>[https://www.sohu.com/a/547463407_121124349 工程师分为哪几个等级?],搜狐,2022-05-16</ref>4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2人,岗位设置合理,各项工作运转正常。
==二、全县沙漠化现状==
金塔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北部,地处蒙新荒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三面环沙, [[ 气候 ]] 干燥,植被稀少,干旱缺水,风大沙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甘肃受风沙危害(仅次于民勤县)最严重的县(市)之一。
全县土地总面积2819.72万亩,沙漠化面积1815.9万亩,占土地面积的64.4%,在绿洲北、西、东形成三条流动沙带,绿洲内沙丘零星分布,沙漠面积65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3.3%,其中流动沙丘407.5万亩,占沙漠总面积的62.3%。几十年来,全县人民与沙害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抗争,沙漠化趋势得到了一定缓解。但由于近十年来,上游来水逐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威胁着荒漠植被的生存,沙漠化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特别是18个重点风沙口,直接危害着沿线10个乡镇,63个行政村,16万亩耕地,67.2公里公路和123.2公里干支渠,每年的大风天气和强 [[ 沙尘暴 ]] 天气频繁发生,造成损失每年达2000多万元,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尤其是金塔县人民赖以生存的鸳鸯池、解放村两大水库,三面被连绵起伏的沙丘包围,风沙侵蚀严重,长达75公里的风沙线,在西北风的作用下,长驱直入,沉积库区,直接影响着县域内35万亩耕地和80多万亩林草地的灌溉。沙害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 沙漠 ]] 化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建设成果及经验==
1、建立了解放村高新节水技术生物治沙基地。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风沙对 [[ 鸳鸯 ]] 池、解放村两大水库的危害,从60年代开始采取砾石埋压、栽插风墙的办法,共治理流沙7417亩。在此基础上通过论证分析,提出了《金塔县鸳鸯池解放村水库沙害综合治理规划》,从1995开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选择红柳、花棒、梭梭、拐枣、毛条、 [[ 胡杨 ]] 等适宜树种,实行"五行一带"式混交方式,应用高新滴灌节水技术在固定沙丘上营造固沙林,至目前共投资345万元,架设高低压线路3.14公里,打井3眼,修建管护站150平方米,开挖积沙沟1万米,埋压草方格122.4亩,安装四级滴灌供水管线27条103.31万米,营造防风固沙林带近3000亩,林木成活率达到96%以上。同时,开挖积沙沟设置阻沙带和栽插高立式风墙设置积沙带,形成"三带一体"的水库治沙防护体系,每年可减少进库沙量20万立方米。该项工程的实施,2001年11月经酒泉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处鉴定,认为项目立题准确,规划科学,设计合理,措施得力,技术先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被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 [[ 温家宝 ]] 亲临现场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2、注重了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
建国以来,全县人民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坚持不懈地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防护林建设、 [[ 退耕还林 ]] 、封滩育林、日协贷款治沙等工程的实施中,注重防沙治沙技术的研究探索和推广应用,做好了工程建设的中长期规划设计,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强化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确保了 [[ 工程 ]] 建设的成效,促进了全县防沙治沙进程。到目前,全县有林地保存面积50.8万亩(其中:人工林33.8万亩,退耕还林7万亩);封沙育林育草180万亩,封育成林1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8%,提高了0.2个百分点。绿洲边缘和内部防风护田基干和支干林带基本形成,干、支、斗渠和四级道路宜绿化地段基本绿化。乔、灌、草,片、带、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全县18个重点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金塔县先后被国家绿委、林业部、省政府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和"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3、加大了沙生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力度。
由于金塔县地处荒漠边缘,风大沙多,干旱缺水,林木植被稀少,加之近年来气候逐年干旱,县境内的林木植被以旱生、超旱生的胡杨、梭梭、柽柳等沙生灌木存在,也是今后我县植树造林的首选树种,因此,建立沙生苗木繁育基地已显得尤为重要。在 [[ 西部大开发 ]] 战略实施中,国家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资越来越大,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需要优质的沙生苗木数量越来越多。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该站就注重胡杨、梭梭、花棒、毛条、拐枣、柽柳等沙生灌木繁育技术的 [[ 研究 ]] 、总结与应用,目前已建立起了80亩繁育基地,每年繁育各类沙生苗木近100万株,为林业各项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证了工程建设充足的优质壮苗。
4、大力推广防沙治沙实用技术。
多年来,在防沙治沙中注重了以下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田防护林体系建立技术。采取绿洲封滩育林育草,防止就地起沙;绿洲边缘营造乔、灌结合的防风固沙林带;绿洲内部以大型基、支干林带为骨架,农田、渠、路林为补充,团、块零星小片林和 [[ 经济 ]] 林共同发展的模式建立。
----沙地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采取植树种草、深翻改土、秸杆还田等行之有效的改良措施,对沙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沙技术。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土埋石压、环丘造林、平沙站队、设置沙障、前挡后拉等措施,把生物措施和人工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治理力度,做到治一片沙、造一片林。
----节水保水技术。在大力推广常规节水 [[ 技术 ]] 的同时,注重高新节水技术的应用,加大滴灌造林建设力度,最大限度提高水的利用率。
----沙漠化土地植被恢复及保护技术。采取全封或半封,设置栅栏标志,埋设界桩等办法,在绿洲外围建立天然植被管护站,绿洲内设立管护点,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管护 [[ 制度 ]] ,有效地保护了天然沙生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四、今后工作重点==
工作思路:以高新节水生物治沙基地为依托,以新技术的 [[ 研究 ]] 、推广、应用为重点,加大沙生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力度,强化林业生态各项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再上新台阶。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把解放村高新节水生物治沙基地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基地,不断探索研究防沙治沙的新技术,新措施,新经验。
2、加强对各项林业生态工程 [[ 建设 ]] 的技术指导,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3、加大投入,不断扩大沙生苗木繁育基地,进一步提高苗木质量,真正建立起全市沙生灌木的良种繁育基地。
4、做好全县荒漠化、沙漠化及沙尘暴的监测工作,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 [[ 科学 ]] 依据。
5、全力以赴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防沙治沙 [[ 研究 ]] 课题。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