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71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带上绿码去出行'''<br><img src="http" width="280"></center><…”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带上绿码去出行'''<br><img src="http"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带上绿码去出行》'''是[[中国]]当代作家寇玉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带上绿码去出行===
“非必要,不出门。”这是疫情防控期间,看到听到最多的口号。
退休居家的我,为防疫“足不出城”已一年半了。前几年,每年都出门旅旅游,自从有了新冠疫情,便呆在家不外出了。但我确有“必要”事——远在东北的九十多岁的母亲卧病在床快一年了,我却一直不能去看望她。路远迢迢,长途旅行风险大,我只得等待时机。
今年上半年,我接种了新冠疫苗,建起了自己的湖北[[健康]]码绿码,再看国内,已将国外输入零星病例牢牢控制在入境之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了。机会来了。我收拾了行李正要动身,不料突传[[消息]]称[[南京]]某机场“失守”,致使疫情扩散到了七省多地,形势又严峻起来。我所居住的城市幸而没波及到,但相邻的和距离不算太远的几个城市都有了疫情,有的因事态[[严重]]甚至封城了!此次还是令人恐惧的德尔塔变异病毒,本市开始严加管控了——道路设卡,小区封堵大门,门店暂停[[营业]],居民被告之非必要不出门,着实[[紧张]]了好一阵。
由于措施得力,这轮散点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病例报告逐日减少直至归零,总算松了一口气。随着政府发布有序放开交通管制、开学开业等通知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我也终于可以[[行动]]了。
出发前,我用手机上“铁路12306 App”购买了一路行程的火车票,妻子细心地为我准备了10只医用防护口罩和行李物品,再三叮嘱我旅途注意防护。8月27日清早,我把口罩戴严实,拖着行李箱出了门,直奔汽车站。
天下着小雨,比前段高温闷热天气凉快了不少,空气因雨水洗刷显得清透润爽,呼吸甚是舒畅。我在汽车站买好了去往荆州的客车票,经过身体检查、行李安检等手续上车。一个半钟头后到达荆州火车站。
站前广场上,扩音喇叭循环播放着通知:请未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尽快接种疫苗。车站进站口门前建起两排伸向广场的围栏形成约20米长的通道,入口处的雨棚内,几个身着全副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对进站旅客逐一进行检查。
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出门了,到了车站才知道,这乘车规定已大有变化了:必须戴口罩,测体温,手机出示健康码(必须是绿码),用身份证加人脸识别检票和查验票。几十年来乘车的老经验彻底颠覆,不再把纸质车票作为唯一乘车凭据了。
我冒着雨,急匆匆地跑进了雨棚,测温,扫码,身份证加人脸检票通过闸机口,行包安检等一阵忙乎后进入候车大厅。才想起没有取纸质车票。尽管车站人员说乘完车后再取票也行,但我预购了不同日期不同路段的车票,觉着还是拿在手上为好。我又拖着行李出去,到自动售票机上取票,又重新经过了一遍各种检查,第二次进入候车大厅。12:02动车启动,开往汉口。
我的座位靠窗,得以饱览久违了的窗外风景:苍茫的天穹下,阴云密布,青灰色的云轻纱似地飘拂在田野上空,离地面那么近,仿佛登上一架梯子就能伸手抓到它;广袤的大地覆盖了厚厚的绿妆,田野里大片的微黄色是正在成熟的稻子,那沉甸甸的穗头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时速196公里的动车只用了1小时32分到达汉口站,我将在这里再作转乘。
按以往经验,在这里转乘下趟列车可不出站台,就在站内直接进候车室候车。可当我沿着出站方向的引导牌通过长长的地下通道走到“中转换乘”的卡口时,卡口已经关闭,贴着告示“为防控疫情……”。这个便利目前不能有了,我只能是出了站,再重新进站候车。
汉口火车站是历史悠久的老站,大站,四方八面人群聚集之地。南京的疫情外溢曾波及到了武汉的沌口,经过一个多月的防治控管,一周前已宣布降为低风险区。但仍需小心。汉口站站前广场,来来往往的人们个个捂紧了口罩,广场工作人员也喊话提醒旅客戴好口罩。我坐了一上午车,不想过早地进站内等着,在外面多透透风。打开食品袋,就着瓶装水吃点东西,算是解决了午餐问题。
在汉口站进站,照例测温、亮出健康码绿码、身份证加人脸验证检票,都是自己操作,无需工作人员。有了现代科技真是好,省人省时省力。没想到安检出了问题,我挎包里一个消毒液小瓶子(喷剂)被查出并告之不能带上车。我说,这一路上消毒要用的。安检人员毫无商量余地。我只好拿起瓶子,往自己身上手上喷了一遍,不无惋惜地交出去。要知道,这可是妻子特意为我准备的,没想到会被没收了。
T182次车由汉口始发。今天的车厢里异常地宽松,我坐的三人座席和对面的三人座席只有我一人,过道那边的四个座位也只有一人,放眼整节车厢乃至整列车,都是如此。我恍然悟到,这该是电脑分配的结果,让乘客之间拉开距离。乘客们一个个放倒身子大睡,一时间硬座车厢俨然成了卧铺车厢。接下来四个多小时里,我的身边一直没有来人,直到到了阜阳站,上车的人才多了起来。往后的行进中,座位始终很充裕,总有空座,完全不像以往这趟车上经常性的满员超员拥挤现象,疫情的影响还是拖住了很多人的脚步。
列车经过20小时43分驶行,次日上午11:33正点到达沈阳北站。下车旅客拖着大箱小包涌向出站口。在这里,先拿身份证刷开第一道验票关口后,还要过第二道关——手机亮出“绿码”方予放行。经过一昼夜旅行,我的手机早就没电关机了,好不容易用仅剩的7%电量开机后,却看不到支付宝里熟悉的健康码“绿码”了,这可急坏我了。联想到我的出发地,临近几个早先的疫情风险地带,恰好有我身份证上所在地区(我现在没住那里),在武汉有沌口曾为中风险区……不禁心跳加速,疑窦丛生。向工作人员求助,告诉我用微信“扫”那贴着的二维码,终于显示出辽宁省“通信大数据行程码”,乖乖,绿码!悬着的心才安稳下来。
后来我才知道,为了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各地的“健康码”进行了联结互通,保证了人员流动期间旅客个人情况(接触疫源与否)的行迹追踪和有效管理,这正是强大的现代科技的管控能力。
沈阳北站,我要在这做第三次转乘。两年前我曾来过这里,一切都没变:宽阔的站前广场,前面有几片人工栽植的小树林,树下修起一圈圈供旅客休憩的坐凳;进站口前面的电梯下去是地下商场和地铁入口。但今日所见无论地面上还是地下城均人迹寥寥,空空荡荡。我寄存好行包,进了市内一家小饭馆,摘下戴了20多个小时的口罩,吃到两天来正正经经一顿热乎饭,歇好脚,趁机给手机充足了电。
接下来又两次转乘,沈阳北至通化,通化至白山市,进站、上车手续程序同前面的一样:亮出行程码,身份证加人脸检票,验票,测温,安检……这期间,我一直严严实实戴好口罩。一直戴着,也没觉怎样难受。不禁想到,西方国家疫情那么严重,死了那么多人,一些人却抗拒戴口罩并且还上街游行反对戴口罩,这是拧了哪根筋?
第三天的上午9时,到达白山市站,也是我整个行程的终点站。我上了站前广场的公交车,完成了此行的最后一段路程。
白山市,人们笑称“被疫情遗忘了的地方”。2020年,因境外输入病例扩散,东北数个城市发生疫情,邻近白山的某市疫情曾相当严重。白山市由于管控有力,阻断了疫情的传入,成功地避开了疫情。今年同样没有疫情。白山人民很幸运!
到白山后,我主动向落地社区作了详细行程报备,当天还接听了来自辽宁的一个电话,称根据移动通信信息查询到我是由湖北某地到过辽宁,核实了我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后,询问我从哪来、到哪去的详细地址,在我回答时,电话里能听到键盘打字的声音。
现在,两个月过去了,可以确认这趟旅行是安全了。安全出行,让我感到欣慰。
这次旅行令我难忘。疫情之下,我国交通运输部门防阻疫情[[真正]]做到了无死角无缺漏,从旅客进站上车直到下车出站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运用科技手段无接触、全覆盖、全过程精准有效监控防控,对每个乘客行程[[信息]]可以事后追踪,这对阻断疫情传播进而扑灭疫情起到了决定作用。在出行方式方法上,充分应用了居民身份证和手机这两大要件,废止了“持票”这一沿用数十年的[[规定]],切实有效防止了“倒票”、假票、逃票等违法行为,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警力;“绿码”对于出行人很重要了,你有手机,必然用到[[微信]],用到支付宝,但只有健康的“绿码”,才能安全通行。
其实,人生又何尝少得了“绿码”呢。[[人生]]于世,品行端正,与人为善,便生成他社会人生的“绿码”,反之则是“红码”“黄码”。用心培育、呵护好自己的人生健康码,让“绿码”常亮常新,人生之路也就能行稳致远。这与出行“绿码”[[道理]]相通呢。<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0862525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陈朝晖,[[湖北]]沔阳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center>'''带上绿码去出行'''<br><img src="http"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带上绿码去出行》'''是[[中国]]当代作家寇玉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带上绿码去出行===
“非必要,不出门。”这是疫情防控期间,看到听到最多的口号。
退休居家的我,为防疫“足不出城”已一年半了。前几年,每年都出门旅旅游,自从有了新冠疫情,便呆在家不外出了。但我确有“必要”事——远在东北的九十多岁的母亲卧病在床快一年了,我却一直不能去看望她。路远迢迢,长途旅行风险大,我只得等待时机。
今年上半年,我接种了新冠疫苗,建起了自己的湖北[[健康]]码绿码,再看国内,已将国外输入零星病例牢牢控制在入境之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了。机会来了。我收拾了行李正要动身,不料突传[[消息]]称[[南京]]某机场“失守”,致使疫情扩散到了七省多地,形势又严峻起来。我所居住的城市幸而没波及到,但相邻的和距离不算太远的几个城市都有了疫情,有的因事态[[严重]]甚至封城了!此次还是令人恐惧的德尔塔变异病毒,本市开始严加管控了——道路设卡,小区封堵大门,门店暂停[[营业]],居民被告之非必要不出门,着实[[紧张]]了好一阵。
由于措施得力,这轮散点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病例报告逐日减少直至归零,总算松了一口气。随着政府发布有序放开交通管制、开学开业等通知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我也终于可以[[行动]]了。
出发前,我用手机上“铁路12306 App”购买了一路行程的火车票,妻子细心地为我准备了10只医用防护口罩和行李物品,再三叮嘱我旅途注意防护。8月27日清早,我把口罩戴严实,拖着行李箱出了门,直奔汽车站。
天下着小雨,比前段高温闷热天气凉快了不少,空气因雨水洗刷显得清透润爽,呼吸甚是舒畅。我在汽车站买好了去往荆州的客车票,经过身体检查、行李安检等手续上车。一个半钟头后到达荆州火车站。
站前广场上,扩音喇叭循环播放着通知:请未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尽快接种疫苗。车站进站口门前建起两排伸向广场的围栏形成约20米长的通道,入口处的雨棚内,几个身着全副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对进站旅客逐一进行检查。
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出门了,到了车站才知道,这乘车规定已大有变化了:必须戴口罩,测体温,手机出示健康码(必须是绿码),用身份证加人脸识别检票和查验票。几十年来乘车的老经验彻底颠覆,不再把纸质车票作为唯一乘车凭据了。
我冒着雨,急匆匆地跑进了雨棚,测温,扫码,身份证加人脸检票通过闸机口,行包安检等一阵忙乎后进入候车大厅。才想起没有取纸质车票。尽管车站人员说乘完车后再取票也行,但我预购了不同日期不同路段的车票,觉着还是拿在手上为好。我又拖着行李出去,到自动售票机上取票,又重新经过了一遍各种检查,第二次进入候车大厅。12:02动车启动,开往汉口。
我的座位靠窗,得以饱览久违了的窗外风景:苍茫的天穹下,阴云密布,青灰色的云轻纱似地飘拂在田野上空,离地面那么近,仿佛登上一架梯子就能伸手抓到它;广袤的大地覆盖了厚厚的绿妆,田野里大片的微黄色是正在成熟的稻子,那沉甸甸的穗头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时速196公里的动车只用了1小时32分到达汉口站,我将在这里再作转乘。
按以往经验,在这里转乘下趟列车可不出站台,就在站内直接进候车室候车。可当我沿着出站方向的引导牌通过长长的地下通道走到“中转换乘”的卡口时,卡口已经关闭,贴着告示“为防控疫情……”。这个便利目前不能有了,我只能是出了站,再重新进站候车。
汉口火车站是历史悠久的老站,大站,四方八面人群聚集之地。南京的疫情外溢曾波及到了武汉的沌口,经过一个多月的防治控管,一周前已宣布降为低风险区。但仍需小心。汉口站站前广场,来来往往的人们个个捂紧了口罩,广场工作人员也喊话提醒旅客戴好口罩。我坐了一上午车,不想过早地进站内等着,在外面多透透风。打开食品袋,就着瓶装水吃点东西,算是解决了午餐问题。
在汉口站进站,照例测温、亮出健康码绿码、身份证加人脸验证检票,都是自己操作,无需工作人员。有了现代科技真是好,省人省时省力。没想到安检出了问题,我挎包里一个消毒液小瓶子(喷剂)被查出并告之不能带上车。我说,这一路上消毒要用的。安检人员毫无商量余地。我只好拿起瓶子,往自己身上手上喷了一遍,不无惋惜地交出去。要知道,这可是妻子特意为我准备的,没想到会被没收了。
T182次车由汉口始发。今天的车厢里异常地宽松,我坐的三人座席和对面的三人座席只有我一人,过道那边的四个座位也只有一人,放眼整节车厢乃至整列车,都是如此。我恍然悟到,这该是电脑分配的结果,让乘客之间拉开距离。乘客们一个个放倒身子大睡,一时间硬座车厢俨然成了卧铺车厢。接下来四个多小时里,我的身边一直没有来人,直到到了阜阳站,上车的人才多了起来。往后的行进中,座位始终很充裕,总有空座,完全不像以往这趟车上经常性的满员超员拥挤现象,疫情的影响还是拖住了很多人的脚步。
列车经过20小时43分驶行,次日上午11:33正点到达沈阳北站。下车旅客拖着大箱小包涌向出站口。在这里,先拿身份证刷开第一道验票关口后,还要过第二道关——手机亮出“绿码”方予放行。经过一昼夜旅行,我的手机早就没电关机了,好不容易用仅剩的7%电量开机后,却看不到支付宝里熟悉的健康码“绿码”了,这可急坏我了。联想到我的出发地,临近几个早先的疫情风险地带,恰好有我身份证上所在地区(我现在没住那里),在武汉有沌口曾为中风险区……不禁心跳加速,疑窦丛生。向工作人员求助,告诉我用微信“扫”那贴着的二维码,终于显示出辽宁省“通信大数据行程码”,乖乖,绿码!悬着的心才安稳下来。
后来我才知道,为了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各地的“健康码”进行了联结互通,保证了人员流动期间旅客个人情况(接触疫源与否)的行迹追踪和有效管理,这正是强大的现代科技的管控能力。
沈阳北站,我要在这做第三次转乘。两年前我曾来过这里,一切都没变:宽阔的站前广场,前面有几片人工栽植的小树林,树下修起一圈圈供旅客休憩的坐凳;进站口前面的电梯下去是地下商场和地铁入口。但今日所见无论地面上还是地下城均人迹寥寥,空空荡荡。我寄存好行包,进了市内一家小饭馆,摘下戴了20多个小时的口罩,吃到两天来正正经经一顿热乎饭,歇好脚,趁机给手机充足了电。
接下来又两次转乘,沈阳北至通化,通化至白山市,进站、上车手续程序同前面的一样:亮出行程码,身份证加人脸检票,验票,测温,安检……这期间,我一直严严实实戴好口罩。一直戴着,也没觉怎样难受。不禁想到,西方国家疫情那么严重,死了那么多人,一些人却抗拒戴口罩并且还上街游行反对戴口罩,这是拧了哪根筋?
第三天的上午9时,到达白山市站,也是我整个行程的终点站。我上了站前广场的公交车,完成了此行的最后一段路程。
白山市,人们笑称“被疫情遗忘了的地方”。2020年,因境外输入病例扩散,东北数个城市发生疫情,邻近白山的某市疫情曾相当严重。白山市由于管控有力,阻断了疫情的传入,成功地避开了疫情。今年同样没有疫情。白山人民很幸运!
到白山后,我主动向落地社区作了详细行程报备,当天还接听了来自辽宁的一个电话,称根据移动通信信息查询到我是由湖北某地到过辽宁,核实了我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后,询问我从哪来、到哪去的详细地址,在我回答时,电话里能听到键盘打字的声音。
现在,两个月过去了,可以确认这趟旅行是安全了。安全出行,让我感到欣慰。
这次旅行令我难忘。疫情之下,我国交通运输部门防阻疫情[[真正]]做到了无死角无缺漏,从旅客进站上车直到下车出站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运用科技手段无接触、全覆盖、全过程精准有效监控防控,对每个乘客行程[[信息]]可以事后追踪,这对阻断疫情传播进而扑灭疫情起到了决定作用。在出行方式方法上,充分应用了居民身份证和手机这两大要件,废止了“持票”这一沿用数十年的[[规定]],切实有效防止了“倒票”、假票、逃票等违法行为,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警力;“绿码”对于出行人很重要了,你有手机,必然用到[[微信]],用到支付宝,但只有健康的“绿码”,才能安全通行。
其实,人生又何尝少得了“绿码”呢。[[人生]]于世,品行端正,与人为善,便生成他社会人生的“绿码”,反之则是“红码”“黄码”。用心培育、呵护好自己的人生健康码,让“绿码”常亮常新,人生之路也就能行稳致远。这与出行“绿码”[[道理]]相通呢。<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0862525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陈朝晖,[[湖北]]沔阳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