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向阳街(付令)

增加 5,708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向阳街'''<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892937…”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向阳街'''<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8929374/pexels-photo-1892937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向阳街》'''是[[中国]]当代作家付令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向阳街===

主持:杨静波

杨静波评语:

付令老师的这篇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围绕父亲这几十年的变化为主线,突出改革开放后向阳街的巨变,情真意切。

开篇第一句“踏上这条向阳街,已然三十六年”一下子把读者给拽住,让读者想一看究竟:三十六年前的向阳街是什么样子,住在向阳街的人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于是,文章层层推进,字字句句饱含深情,最后以“向阳街告诉我,心若向阳,莲花盛开,心若向阳,何惧忧伤”作为结束语,十分贴切自然,而且给人鼓舞,给人力量。
这篇文章有较强的感染力,是一篇较为成功的回忆题材的作品。
约稿邮箱:1915262574@qq.com

作者已授权| 2023年7月

审核:陈骄

踏上这条向阳街,已然36年。这条与城关隔河相望的街,垂直向外延伸。三十六年前的1987年,一群小学生在老城逛书店,吃完杂酱面,迈步走向河东岸的气象站参观。一点四米宽的巷道,两边是对排低矮瓦檐,密不透光,高过四年级学生肩膀不太多的山墙上钉着一块搪瓷牌子:向阳街。

从1.4米宽的泥泞路扩宽到28米水泥路,足足20倍,也足足过去了十年,棚户区变成了楼房。那是1997年,懵懂成长的我已计岁20载。大一学生见证了香港回归,以及这座城市的升格。父母的乡音却一再暗示我,这座小城既不会是我的归宿,也不是他们的原乡。

一眨眼,二十多年[[光阴]]从指缝间溜走了。2023年[[春节]],定居省会成都多年的父母回乡过年。老房子后堡坎上的公路旁,有一棵32年前我无心播下,父亲细心栽种的枇杷树。父亲在护弄枇杷树时不慎坠落五米多高的堡坎摔伤,身体多处骨折,头部受到撞击出血。邻居发现后,叫来救护车把父亲拉进了区人民医院。父亲在重症监护室ICU里,一直昏迷不醒。一个月之后,眼睛才微微睁开,三个月后方有些模糊意识......煎熬的好几个月过去了,父亲的病情渐渐得以好转。但他的眼神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病榻上的他吃力地伸出左手,想要握我的手,就像想要抓住我蹒跚学步的时光。

度过了死亡威胁的父亲,偶尔也会露出无意识的笑容,似乎传递了他内心的力量与满足。窗外璧南河静静流淌,父亲也好像回到长江边的老家,回到了下乡时的通江河。父亲嘴角上扬时,又似乎回望着过去。

这辈子日子过得平淡、[[普通]],但又很坚定,一帧帧,一幕幕:童年的风筝飞扬在长江边上的铁山坪,20岁那年随着涌动的知识青年洪流下了乡。在那个叫做云台的地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两年后,招工进了厂,参加到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中。青山厂,厂如其名,绿水青山,更因为领袖教导,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年,普普通通的三口之家,厂子在汽车工业大潮下,军转民华丽转身,孩子考上了理想大学......
发展不错
当年那个22岁返城的小伙子,在他47岁的时候,在向阳街买了口大瓷缸,送他19岁的儿子去飞行学院读书。而今,他也成了个头发花白的古稀老人,而他的儿子却宛如27年前的他。

时光机就这么停驻在二十多年前,我迈出家门的那一刻。静静的河,浅浅的话,长长的路。河水昼夜不停息,多么不可追。父母老了,我在[[努力]]弥补着空白的[[记忆]]。重叠的年岁,不同的[[记忆]]。

也许在我们眼里,这一幕幕应该是这样的:年幼时,父母遮风挡雨,扶苗剪叶。咿呀学语,笨拙的步伐,用单卡录音机学拼音,笨鸟也飞了起来。他们携我们走过小径,扶助我们攀登山丘。[[时光]]机还记录了我丢掉乳牙,是抛到房顶上的,小学数学和中学化学都拿到满分。小城的人给我们工厂子弟取了个集体外号,叫青山水饺。没有恶意的名字,但却有些匪夷所思啊。三线人的标签早已烙印到了额头。

1997年的二十六年后,我再次行走在向阳街和旁边的莲花街。已经不是20岁的我,悄然收敛了少时的锋芒。广场上停摆的车床装置,散发着余温。车刀、铰刀、丝锥、钻头,精心打磨,雕琢出很多很多的圆。每个产业工人的心里,都藏着甜美的梦。不雕琢,哪成器?

微漾的秀湖秀水,秀美的观音塘的桥,远处苍翠的缙云山,他们什么都知道,却又什么都没说。向阳农贸市场的大妈们挥舞大葱在劲舞,那首歌里唱的是:花树留住我的情,山水知我心,来了就是璧山人。向阳街[[告诉]]我,心若向阳,莲花盛开,心若向阳,何惧忧伤。<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963138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付令,[[重庆]]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阳市南明区作协副主席。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11,1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