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刘婵</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刘婵</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14/631a96e1db394c089baa6c69371848fc.jpe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14/631a96e1db394c089baa6c69371848fc.jpe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刘禅:天生资质愚钝性格懦弱,虽师从孔明却无经天纬地的才干'''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长子。长久以来," 扶不起的阿斗" 从来都是亡国昏君的代名词。在罗贯中笔下的刘禅,确实是昏庸无能,玩物丧志,百无一用,亡国之后,更是乐不思蜀,是一代昏君的代表,为广大三国爱好者所唾弃。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赋诗,“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便是感叹[[刘禅]]把父亲刘备辛辛苦苦,数10年打下的蜀汉基业全数拱手让人。<ref>[https://www.gugong.net/zhongguo/sanguo/24912.html 刘禅:天生资质愚钝,性格懦弱,虽师从孔明却无经天纬地的才干故宫历史网] </ref>

然而,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不是历史,在刨去其的小说艺术成分之后,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扶不起的阿斗能从历史角度上扶起吗?

刘禅的太子时期,史书所载不多,但仍可由已知史实加以推测:自建安十二年(西元207 )出生,自章武三年( 223年 ) 继任君主,其十七年间,刘备多在外忙于奔波,刘备此人虽出生寒微,但一向以汉室宗亲自诩,对自己编草席的出身尤为不齿。如此可知刘备对后代教育极为重视。而在对刘禅的教导上,刘备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坐镇后方大本营担任后勤补给重任的孔明。刘备遗诏曰: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已毕,未送,可自更求闻达。。。。。。。」

由此,不难看出诸葛对刘禅是一种代父亦师的角色。然而刘禅天生资质愚钝,性格懦弱,实是凡人,虽师从孔明,却无经天纬地,治国平邦的才干。但是以刘禅后来的作为来看,刘备,孔明为刘禅的成长选择了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刘禅的天赋得到最好的诠释。

223年,刘备[[白帝托孤]]之际,虽云曰孔明:“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然同时在有意无意间削弱了诸葛的权力,另令李严为尚书令,統內外軍事,孔明是荆州人士,而李严是蜀郡降將,如此做法,为日后的朝廷斗争埋下了隐忧。刘禅登位之初,因刘备举国伐吴之故,国力亏空,时之蜀汉,不可不谓危在旦夕,其时北有鲜卑之乱,南有孟获造反,中原魏国虎视眈眈,而江南东吴作壁上观,意向不明。而最要命的是内部不和,中原派(赵云),西川派(李严),荆州派(孔明),明争暗斗,形势险恶。而对於这种情形,刘禅的作法是:事孔明如父,委以诸事,不加干涉。如此一来,军政大权归于孔明一人,从而平息了蜀汉内部的党派之争。其后孔明排除异己,彻底掌握大权,赵云等老将,皆为孔明之用。而李严这个同属托孤重臣的尚书令兼中都护,却成了诸葛的下属。而后在诸葛北伐时,孔明联合众臣上表弹劾,贬其为庶人。在安定内部纷争之后,孔明定鲜卑,平南蛮,联合东吴,北上伐魏,大展英才。但是,我们因该要看到,孔明之所以能大展抱负,是建立在刘禅的权能区分的政策上的。有权者能使有能者充分发挥,而使自己位於监督的地位,刘禅自知已有能力不足以有效管理全国,故能不暴己短,一切委於能者,让他们代管其国,结果不但国家井井有条,自己也乐得轻松。纵观历史,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就连其父刘备也自愧不如,刘备重用关长,庞统,法正,李严等人,孔明则坐镇后方(当然,原因是孔明是亲吴派,而刘是中原派)。在诸葛死後,太守李邈曾上书后主:「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结果后主大怒,立即将之「下狱诛之」,由此可见,刘禅不昏庸,对是非能有一定的判断,而不为言语所惑;其二,在延熙元年,下诏蒋琬北伐曹魏,由此可以得知,他对亡父之大志并未完全忘怀。孔明死前,托政事于蒋琬、费禕等人,后主一一照行不二,毫无疑心。蜀汉能得享三十余年以上安定,虽有战事,但政治清明,法理有序,确有刘禅放权任贤之功。直至费禕遇刺身亡,国内良臣贤将相继凋零,蜀中仅由年高的姜维独撑大局。在少贤相辅佐之际,政治才逐渐走下坡,面对这种情况,年近47岁的刘禅亲政,禅是凡人,无治国之才,后期更是重用黃皓等人,在勉强维持十年之后,蜀汉亡。


后主降后,曾有乐不思蜀之言,我个人以为,这是刘禅保身之道。要知道,在三国那个乱世,凡降人者,最怕降者怀有二心,就连魏国重臣司马懿都要演出一幕疑呆、中风状,方得以麻痹政敌,夺得大权,更何况刘禅这个外来的降国之君?更何况蜀亡之际,姜维等蜀中旧将忍辱负重,心怀复国之志,若刘禅有心登高一呼,天下应者众,故其若言行稍有不慎,刀斧加身,自是难免。另自刘禅从政30余年来,先后经历有李严、诸葛之争,主战(姜维)主/和(蒋琬、费禕)之争,刘禅对政治处理手法有相当的办法和柔性,出不思蜀之言,而宗族性命得以保全,这对于一个资质平凡之人,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而对于一个亡国之君,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蜀汉之立国,来自诸葛之隆中对,然而更要指出的是,孔明之成就,与后主是分不开的,若无后主的力排众议,委事与孔明,恐蜀汉早亡;若无後主自知、自制,大胆放权,诸葛孔明恐难以大展其志,便如辛弃疾一般含恨而别。如此说来,后主之治蜀,功过并存,远胜夏桀商纣,并不能简简单单以昏君一词概括。对比当时之君主,曹魏内争不断,帝位更迭频繁,曹氏和司马氏的斗争,终以为司马夺权终结,魏亡于晋。而东吴孙权后期大行特务政治,重用酷吏,使陆逊,陆抗,朱据等人纵有盖世之才,郁郁不得志,老死病榻。如此看来,刘禅,以平凡之天资,明自身之缺,无意气之行,放手孔明,使其施展大才,解累卵之危,维持政权40年,实是了不起之成就。<ref>[https://www.sohu.com/a/353730580_373007  刘禅:聪明人太多,谁为普通人代言 搜狐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3,3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