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柏学士茅屋 杜甫

增加 4,510 位元組, 5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柏学士茅屋'''<br><img src="https://img.redocn.com/sheying/201…”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柏学士茅屋'''<br><img src="https://img.redocn.com/sheying/20180119/lanhuapenzaizhiyijianchuanxin_9153707.jpg.285.jpg"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sucai.redocn.com/dongwuzhiwu_6012436.html 圖片來自红动中国网]</small>
|}
'''柏学士茅屋'''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鲜明的对比开篇,一方面描绘出学士焚弃象征荣华富贵的“银鱼”符印,另一方面写他骑白马返回山岩居处,远离尘嚣,专心学问;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强调学问的积累需要时间和勤奋;颈联转而描绘学士居所的环境;尾联是此诗的点睛之笔,直接阐述了富贵与勤奋、学问之间的关系。全诗既表达了对学问的尊重和追求,也强调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精神振拔,内涵丰富

== 原文 ==

杜甫〔唐代〕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 译文 ==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 简析 ==

  《柏学士茅屋》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鲜明的对比开篇,一方面描绘出学士焚弃象征荣华富贵的“银鱼”符印,另一方面写他骑白马返回山岩居处,远离尘嚣,专心学问;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强调学问的积累需要时间和勤奋;颈联转而描绘学士居所的环境;尾联是此诗的点睛之笔,直接阐述了富贵与勤奋、学问之间的关系。全诗既表达了对学问的尊重和追求,也强调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精神振拔,内涵丰富。

== 评析 ==

  此诗当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杜甫56岁,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黄鹤注:依旧次,编在大歴二年。盖寄诗在先而题屋在后也。顾宸注:公过学士茅屋,羡其立品之高,读书之勤,故题其茅屋如此。按诗言读书以取富贵,于学士尚不相似。黄氏谓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鳌《杜诗详注》:学士茅居旧有藏书,上四句叙事,五六句写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下截承上。杜诗近体有两段分截之格,有两层遥顶之格。此章若移晴云、秋水二句,上接首聨;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两截体。今用遥顶,亦变化法耳。又中间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诗体也。

  黄生曰:旧疑此诗不似对学士语。今考《寄柏学士诗》及《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始知其说,一则云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学士,亦奔波,叹彼幽居,载典籍,萧然暴露依山阿。一则云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是学士乃柏大之叔父。柏大之山居,即学士之茅屋,学士奔波之所载,即柏大山居之所精。二诗语意互见。此诗则合而言之,勉其子弟。而本其父兄以为劝言勤苦以取富贵尔。叔父业有前效,则年少积学之功,安可少哉。

== 杜甫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c8a11b0e11f1.aspx 柏学士茅屋]</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1,9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