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次編輯
變更
当归蒲梗汤
,创建页面,内容为“'''当归蒲梗汤'''当归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酒当归 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炒干。该品为类圆形…”
'''当归蒲梗汤'''当归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酒当归 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炒干。该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切面有浅棕色环纹,质柔韧,深黄色,略有焦斑。味甘、微苦,香气浓厚,有酒香气。用于气血虚弱者,症见疲倦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舌淡苔白,脉虚细;或见阳浮外越,发热面赤、烦渴欲饮。<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90208464 肩背沉重、肢节烦痛?当归拈痛汤,帮你缓解湿热入血的症状]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3a53c2bc4e0cb46d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临床应用 ==
1.白细胞减少症:用本方加三棱15g,甘草10g,日1剂水煎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0例。该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治疗组服诸药,对照组服利血生20mg,日3次。2组均服药14-21日。结果:治疗组显效(连续3周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在4000/mm3以上,临床症状消失)8例;有效(白细胞在4000/mm3以上,临床症状改善)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无效病例再用本方治疗,仍能提高临床疗效。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本方加血余炭30g,生甘草15g,仙鹤草15g为基本方。气虚者选加党参、白术、黄精;血虚者选加熟地、阿胶、枸杞子;用虚者选加生地、麦冬、五味子、山萸肉、鳖甲;肾阳虚者选加菟丝子、补骨脂、鹿角胶、巴戟天;胃热盛者选加石膏、知母、川军、川连;血热盛者选加丹皮、赤芍、紫草、羚羊角;伴感染者选加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大青叶等。日1剂,重症患者,日2剂。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结果:全部病例有效)。
3.痹证:用本方加减:当归25g,黄芪35g,[[桂枝]]15g,海风藤10g,秦艽10g,制川乌6g。痛痹加细辛3g;着痹加防己8g,薏苡仁30g;行痹加防风9g,羌活8g;热痹去川乌、海风藤,加知母10g,石膏30g,忍冬花20g。日1剂,10日为1疗程。治疗痹证51例,结果:治愈(关节肿痛、肢体麻木消失,运动自如)36例;好转(关节肿痛、肢体麻木基本消失,但活动轻度受限)10例;无效5例。疗效最短10日,最长45日。该方对痛痹、着痹疗效尤佳,热痹稍逊。
== 基本内容 ==
当归蒲梗汤
【药物组成】薄荷、桔梗、知母、黑参、赤芍药、黄芩(酒炒)、生地黄、菊花、茺蔚子、当归、桑白皮、防风、川芎、白芷、甘草。
【处方来源】《银海精微》卷下。
【方剂主治】眼生翳,泪出羞明,发久不愈。
【用法用量】水1钟煎服。
== 当归 ==
简介
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各地均有栽培。当归的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全归长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外皮细密,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木质部色较淡;根茎部分断面中心通常有髓和空腔。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名字由来
1.古人娶妻为生儿育女,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良药,有想念丈夫之意,因此有当归之名,恰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的意思相同。
2.当归治疗妊娠妇女产后恶血上冲,其疗效显著;若发生气血逆乱,服用之后即可降逆定乱,使气血各有所归,因而当归之名也由此而来。
3.出自地名:当归的主产地原在甘肃岷县。唐朝时,岷县附近叫“当州”,因唐以前这一带为“烧当羌”族居住之地。当地的特产有一种香草叫“蕲(qi)”,就是当归,古代“蕲”与“归”发音押韵相同,所以叫当归 。
药材性状
全归长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外皮细密,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木质部色较淡;根茎部分断面中心通常有髓和空腔。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功能主治
1.功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① 抗缺氧作用;
②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
③ 护肤美容作用;
④ 补血活血作用;
⑤ 抑菌、抗动脉硬化作用。
2.用法与用量: 炒黑,共研细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许,煎服。6~12g。
3.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4.制剂:当归流浸膏
5.配方:当归、荆芥各等份。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食疗营养
当归挥发油和阿魏酸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其水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则能使子宫平滑肌兴奋。当归对子宫的作用取决于子宫的功能状态而呈双相调节作用。正丁烯内酯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喷雾所致豚鼠实验性哮喘。当归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并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有抗心肌缺血和扩张血管作用,并证明阿魏酸能改善外周循环;当归对实验性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肝脏某些功能的作用。此外,还有镇静、镇痛、抗炎、抗缺氧、抗辐射损伤及抑制某些肿瘤株生长和体外抗菌作用等。
伞形科草本植物当归的根。产于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秋末采挖,去须根、泥沙,烟火熏干。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性能]
味甘、辛,性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藁本内脂]]、[[正丁烯]]、内酯、当归酮等;并含[[阿魏酸]]、烟酸、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2.E,以及猛、锌、铜、镍等微量元素。
[用途]
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
[用法]
一日5~15g。煎汤,煎膏滋,入菜肴。
[注意]
用该品活血时宜酒炒用。
[附方]
当归补血汤:当归10g,黄芪60g。煎水饮。亦可将用量增加,煎成膏滋食。
源于《内外伤辨惑论》。本方重用黄芪,次为当归,意在补气而益血。用于失血后气血耗伤,或气虚血亏,体倦乏力,头昏。
当归、巴刊戟各9克,仙茅。仙灵牌各9~15克,黄柏、知母各5~9克。水煎服。治疗更年期高血压及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头昏乏力,腰酸腿软,体倦畏寒,口干心烦者
3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
《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韩氏医通》: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力柔宜补。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独以姜汁浸透,导血归源之理,熟地黄亦然。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配以生地黄、姜黄、条芩,不绝生化之源;血积配以大黄,妇人形肥,血化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药。要之,血药不容舍当归,故古方四物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分生熟为佐,川芎为使,可谓典要云。
《本草汇编》:当归治头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调末服,取其浊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极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
《本草汇言》: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诸病虚冷者,阳无所附也,宜用之。温疟寒热,不在皮肤外肌肉内,而洗在皮肤中,观夫皮肤之中,营气之所会也,温疟延久,营气中虚,寒热交争,汗出洗洗,用血药养营,则营和而与卫调矣,营卫和调,何温疟之不可止乎。
《本草正》: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若血滞而为痢者,正所当用,其要在动、滑两字;若妇人经期血滞,临产催生,及产后儿枕作痛,具当以此为君。
《本草正义》: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瘀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虎添翼?是止血二字之所当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误谓其无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气火冲激,扰动血络,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实居多数,当归之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
《本草新编》: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入心、脾、肝三脏。但其性甚动,入之补气药中则补气,入之补血药中则补血,无定功也。
== 方解方论==
该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血虚气弱,阴不维阳,故肌热面赤、烦渴引饮,此种烦渴,常时烦时止,渴喜热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是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治宜补气生血,使气旺血生,虚热自止。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此其一;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用本方补气养血,扶正托毒,有利于生肌收口。
《内外伤辨惑论》说:“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故本方应与白虎汤加以区别。白虎汤证是因于外感,热盛于内,病情属实;当归补血汤证由于内伤,为血虚气弱,病情属虚。因此,白虎汤证大渴而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脉洪大而有力;当归补血汤证口渴则喜温饮,身虽热而无汗,脉大而虚,重按无力。所以《内外伤辨惑论》强调:“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吴昆《医方考》卷3:“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或以饥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阳独治,故令肌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此证纯象伤寒白虎汤之证,但脉大而虚,非大而长,为可辨尔。《内经》所谓脉虚血虚是也。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而黄芪则味甘补气者也,今黄芪多于当归数倍,而曰补血汤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内经]]》日:‘阳生阴长’,是之谓尔。”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治肌热,燥热,口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
== 现代研究 ==
本方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而具有抗贫血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以防止或减轻心肌损伤。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通过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可改善血液对全身组织器官的供应。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升高血压。此外,本方还具有促进核酸蛋白合成、抗应激反应等作用。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3a53c2bc4e0cb46d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临床应用 ==
1.白细胞减少症:用本方加三棱15g,甘草10g,日1剂水煎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0例。该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治疗组服诸药,对照组服利血生20mg,日3次。2组均服药14-21日。结果:治疗组显效(连续3周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在4000/mm3以上,临床症状消失)8例;有效(白细胞在4000/mm3以上,临床症状改善)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无效病例再用本方治疗,仍能提高临床疗效。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本方加血余炭30g,生甘草15g,仙鹤草15g为基本方。气虚者选加党参、白术、黄精;血虚者选加熟地、阿胶、枸杞子;用虚者选加生地、麦冬、五味子、山萸肉、鳖甲;肾阳虚者选加菟丝子、补骨脂、鹿角胶、巴戟天;胃热盛者选加石膏、知母、川军、川连;血热盛者选加丹皮、赤芍、紫草、羚羊角;伴感染者选加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大青叶等。日1剂,重症患者,日2剂。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结果:全部病例有效)。
3.痹证:用本方加减:当归25g,黄芪35g,[[桂枝]]15g,海风藤10g,秦艽10g,制川乌6g。痛痹加细辛3g;着痹加防己8g,薏苡仁30g;行痹加防风9g,羌活8g;热痹去川乌、海风藤,加知母10g,石膏30g,忍冬花20g。日1剂,10日为1疗程。治疗痹证51例,结果:治愈(关节肿痛、肢体麻木消失,运动自如)36例;好转(关节肿痛、肢体麻木基本消失,但活动轻度受限)10例;无效5例。疗效最短10日,最长45日。该方对痛痹、着痹疗效尤佳,热痹稍逊。
== 基本内容 ==
当归蒲梗汤
【药物组成】薄荷、桔梗、知母、黑参、赤芍药、黄芩(酒炒)、生地黄、菊花、茺蔚子、当归、桑白皮、防风、川芎、白芷、甘草。
【处方来源】《银海精微》卷下。
【方剂主治】眼生翳,泪出羞明,发久不愈。
【用法用量】水1钟煎服。
== 当归 ==
简介
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各地均有栽培。当归的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全归长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外皮细密,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木质部色较淡;根茎部分断面中心通常有髓和空腔。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名字由来
1.古人娶妻为生儿育女,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良药,有想念丈夫之意,因此有当归之名,恰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的意思相同。
2.当归治疗妊娠妇女产后恶血上冲,其疗效显著;若发生气血逆乱,服用之后即可降逆定乱,使气血各有所归,因而当归之名也由此而来。
3.出自地名:当归的主产地原在甘肃岷县。唐朝时,岷县附近叫“当州”,因唐以前这一带为“烧当羌”族居住之地。当地的特产有一种香草叫“蕲(qi)”,就是当归,古代“蕲”与“归”发音押韵相同,所以叫当归 。
药材性状
全归长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外皮细密,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木质部色较淡;根茎部分断面中心通常有髓和空腔。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功能主治
1.功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① 抗缺氧作用;
②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
③ 护肤美容作用;
④ 补血活血作用;
⑤ 抑菌、抗动脉硬化作用。
2.用法与用量: 炒黑,共研细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许,煎服。6~12g。
3.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4.制剂:当归流浸膏
5.配方:当归、荆芥各等份。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食疗营养
当归挥发油和阿魏酸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其水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则能使子宫平滑肌兴奋。当归对子宫的作用取决于子宫的功能状态而呈双相调节作用。正丁烯内酯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喷雾所致豚鼠实验性哮喘。当归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并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有抗心肌缺血和扩张血管作用,并证明阿魏酸能改善外周循环;当归对实验性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肝脏某些功能的作用。此外,还有镇静、镇痛、抗炎、抗缺氧、抗辐射损伤及抑制某些肿瘤株生长和体外抗菌作用等。
伞形科草本植物当归的根。产于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秋末采挖,去须根、泥沙,烟火熏干。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性能]
味甘、辛,性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藁本内脂]]、[[正丁烯]]、内酯、当归酮等;并含[[阿魏酸]]、烟酸、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2.E,以及猛、锌、铜、镍等微量元素。
[用途]
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
[用法]
一日5~15g。煎汤,煎膏滋,入菜肴。
[注意]
用该品活血时宜酒炒用。
[附方]
当归补血汤:当归10g,黄芪60g。煎水饮。亦可将用量增加,煎成膏滋食。
源于《内外伤辨惑论》。本方重用黄芪,次为当归,意在补气而益血。用于失血后气血耗伤,或气虚血亏,体倦乏力,头昏。
当归、巴刊戟各9克,仙茅。仙灵牌各9~15克,黄柏、知母各5~9克。水煎服。治疗更年期高血压及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头昏乏力,腰酸腿软,体倦畏寒,口干心烦者
3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
《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韩氏医通》: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力柔宜补。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独以姜汁浸透,导血归源之理,熟地黄亦然。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配以生地黄、姜黄、条芩,不绝生化之源;血积配以大黄,妇人形肥,血化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药。要之,血药不容舍当归,故古方四物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分生熟为佐,川芎为使,可谓典要云。
《本草汇编》:当归治头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调末服,取其浊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极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
《本草汇言》: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诸病虚冷者,阳无所附也,宜用之。温疟寒热,不在皮肤外肌肉内,而洗在皮肤中,观夫皮肤之中,营气之所会也,温疟延久,营气中虚,寒热交争,汗出洗洗,用血药养营,则营和而与卫调矣,营卫和调,何温疟之不可止乎。
《本草正》: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若血滞而为痢者,正所当用,其要在动、滑两字;若妇人经期血滞,临产催生,及产后儿枕作痛,具当以此为君。
《本草正义》: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瘀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虎添翼?是止血二字之所当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误谓其无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气火冲激,扰动血络,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实居多数,当归之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
《本草新编》: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入心、脾、肝三脏。但其性甚动,入之补气药中则补气,入之补血药中则补血,无定功也。
== 方解方论==
该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血虚气弱,阴不维阳,故肌热面赤、烦渴引饮,此种烦渴,常时烦时止,渴喜热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是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治宜补气生血,使气旺血生,虚热自止。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此其一;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用本方补气养血,扶正托毒,有利于生肌收口。
《内外伤辨惑论》说:“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故本方应与白虎汤加以区别。白虎汤证是因于外感,热盛于内,病情属实;当归补血汤证由于内伤,为血虚气弱,病情属虚。因此,白虎汤证大渴而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脉洪大而有力;当归补血汤证口渴则喜温饮,身虽热而无汗,脉大而虚,重按无力。所以《内外伤辨惑论》强调:“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吴昆《医方考》卷3:“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或以饥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阳独治,故令肌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此证纯象伤寒白虎汤之证,但脉大而虚,非大而长,为可辨尔。《内经》所谓脉虚血虚是也。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而黄芪则味甘补气者也,今黄芪多于当归数倍,而曰补血汤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内经]]》日:‘阳生阴长’,是之谓尔。”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治肌热,燥热,口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
== 现代研究 ==
本方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而具有抗贫血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以防止或减轻心肌损伤。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通过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可改善血液对全身组织器官的供应。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升高血压。此外,本方还具有促进核酸蛋白合成、抗应激反应等作用。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