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熱爾梅娜·塔耶芙爾

增加 17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音樂的集體創作==
[[File:六人團.jpg | thumb | 300px | 六人團,塔耶芙爾(左ㄧ)為唯一女性。 <br> [https://freewechat.com/a/MzI2ODE2OTM3Mg==/2653066229/1 原圖鏈接]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反浪漫主義、反印象主義,追求簡單樸素的想法下,巴黎電影製片家尚·考克多(Jean Cocteau,1889-1963)聚集了六位作曲家,包括乔治·奥里克、路易·迪雷、阿尔蒂尔·奥涅格、大流士·米堯(Darius Milhaud,1892-1974)、[[弗朗西斯·普朗克]](Francis Poulenc,1899-1963)、以及塔耶芙爾,希望能共同回歸法國藝術純粹優雅的傳統特質,並開創法國音樂新境界,後有記者稱其為六人團(Les six)沿用至今。1920年,柯克托為瑞典芭蕾舞團設計一套據他說是“介於希臘悲劇與耶誕劇之間”的劇本,藉著巴黎艾菲爾鐵塔前的一場婚禮派對,表現當時新興的小資產階級生活,不時穿插一些荒誕事物,最後竟然在婚禮大合照時,賓客全部消失。柯克托亦希望藉此劇,讓六人組創作一套配樂來宣揚其音樂理念,然而路易·迪雷卻不願意參與此一集體創作,其原因可能是覺得六人性格不同,音樂路線歧異。雖然少了杜蕾,六缺一的《[[艾菲爾鐵塔的婚禮]]》仍如期在1921年完成,也確實由瑞典芭蕾舞團成功公演,後來樂曲總譜也由舞團帶回瑞典收藏。<ref name=“musikair">{{cite web |url=https://read.muzikair.com/tw/articles/法國近代作曲家—從集體創作談起-8c189e82-813d-480f-9962-aafac378591a | title= 法國近代作曲家—從集體創作談起 | language=zh | date=2016-03-28 | publisher=MusikAir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12}}</ref>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