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75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夫夷江上棹歌声'''<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夫夷江上棹歌声'''<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7363148/pexels-photo-27363148/free-photo-of-m5-vsco.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夫夷江上棹歌声》'''是[[中国]]当代作家车晓浩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夫夷江上棹歌声===
正是春暖花开时,我与长沙、益阳的几位诗友,相约一同去看崀山,去观赏被诗人艾青赞誉过的丹崖碧水,于是便有一次夫夷江的泛舟之旅。
车队一路急驶,经新宁县城,沿夫夷江上行约十公里,当红若云霞的丹霞地貌展露芳容,秀丽的夫夷江如玉带环绕,如流动的画卷向人们次第展开时,大家相视一笑:崀山到了!
我们的车子,在一个叫做水溪的大河湾边停下来。湾里泊了许多竹筏子,一些艄公坐在岸边等待游人。那些竹筏一律由十四根楠竹扎成,前端翘起,上面有两排竹椅,可坐四人。我和晓明、开乐、清明依次登上竹筏坐定,穿上救生衣。艄公趟水将筏子推入江中,跳上筏后竹篙一点,将筏撑到江中,放下篙站着摇桨。
夫夷江即资江的上游,发源于广西猫儿山,它与著名的漓江分袂而流,一条汇入长江水系,一条注入珠江水系。夫夷江在越城岭的崇山峻岭间奔涌、绕行,进得湘西南如刚入门的媳妇,多少还有些羞媚之态。它忸怩地流着,裙裾边溅起的水花如串串珍珠。江水很浅,[[非常]]清澈,可清楚地看到河床上的卵石。那些有花纹的石子,在江水的涌动中不断变形,变幻出各种各样奇妙的图案来。两岸的山峰慢慢向后退。放眼展望,山顶上怪石嶙峋,奇峰突兀,而山脚下树木葱茏,生机盎然。艄公一手扶着椅背,一手轻摇舵桨,姿态很是潇洒。
竹筏顺流而下,游客们仰躺于竹椅中,眼观四周景色,真有“天地动,我不动”的感觉。夫夷江是资江的童年,她具有一个小女孩的气质:纯真、娇美,令人怜爱。在资江下游长大的人,看惯了江水的阔大、汹涌和深沉,谁料到她的源头竟是这样的斯文、秀美呢。我将手伸到江中,她立刻回报我丝丝凉爽。如果不是筏在流动,我真想脱光衣服,跳到水中,躺在那层浅浅的卵石上,让柔软的江水浸泡几个小时。清明这女子兴许第一次这样漂流,按捺不住激动,站起身来走到筏尾,与艄公换个位置,当起女艄公来。好在水宽流缓,没有一点危险,艄公便任其所为。不料清明操作很是里手,竹筏在江中顺顺当当的漂流,她还自在地哼起歌来。她今日穿一件红色的短衬衣,在绿色的大背景中很是醒目。我看她一眼,她笑一笑。我越看越有[[意思]],联想起资江艄工中流行的一首民歌《女艄工》来:
初搭大船去江东,
走到十字街上请舵工,
上街跑到下街止,
跑到中街请个女艄公。
妹妹叽,
一借你的金钗竖桅杆,
二借你咯罗裙扯风蓬,
三借你咯十指尖尖掌好舵,
四借你咯斜眉细眼观好[[风]]。
有钱难请女艄公。
资江上是没有女艄公的,船工们唱这首歌纯粹是为了消遣水上沉闷的生活。于是,我偏过头去问这摇桨的艄公,崀山有没有当地的山歌?汉子回道:有啊!我一听马上来了[[兴趣]],央求他为我们唱首当地山歌。汉子嘿嘿一笑,也不推辞,张口唱出来:
扯块白云做风蓬呃,
夫夷江上自在行,
下了一滩又一湾呃,
下到宝庆过洞庭哟——
西汉时,汉武帝在资江上游的新宁境内设夫夷侯国,故流经这段的江流叫夫夷江。在交通运输倚靠水运的年代,艄公们将大山的木材、物产通过水路运往宝庆、益阳、岳阳,远至汉口。而崀山棹歌是当地艄工在江上放排时即兴创作的,曲调简明,旋律婉转,尾声悠扬,地域特色明显,与广西山歌有得一比。自崀山旅游开发后,外地来看山水的游人日渐增多,在人们好奇心的驱使下,棹歌也派上了用场。
筏上艄公是位四十多岁的汉子,家住崀山沿河边的村里,行舟撑筏多年,阅人无数,在客人们面前表现得落落大方。他边摇桨边兼任导游,把满河[[风光]],慷慨地指给客人欣赏。岸边靠近水边的叫团鱼石,江中裂成两半的叫试剑石,山顶那棵虬枝伸展的怪松叫仙鹤展翅。其实,看景有如读诗,那意境,那美,是要靠心灵去感受的。
竹筏一路下行,如滑行在一块透明的[[玻璃]]上,最清幽的是杉木塘以下的一段水程。两岸翠竹,上指云天,下吻江水。偶尔在河岸的古樟浓荫下,一块木板挑入江心,临流搓衣的红衣女子,把倩影投到河心。喜得清明这位俏女子揣着个相机,从排头转到排尾,搅得大家不得安宁。此时此刻,艄公也来了兴致。他不用催促,亮开嗓子唱起来:
好似横岩坐水口呃,
讲起杉木塘不[[简单]],
鸬鹚凫水网罾鱼呃,
我看过热闹赶前程哟——
行舟至杉木塘,江水变深,江流平缓,鱼儿们喜欢在此嬉戏、洄游,这里也就成为村民们渔猎的乐园。以鱼为食的鸬鹚(鱼鹰),满江游弋;渔猎的村民站在岸边,用一张大网临江罾鱼。那些身披洁白羽毛的鹭鸶鸟,也喜欢在此停驻。当沿江的樟树尖上站满了白色的鸟类时,恰似满树的玉兰花在绽放,美丽极了。一到夜晚,村民们把马灯挂在船头,沿江捕鱼,那情那景,就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艄公的描述,分明带有几分自豪。
过了杉木塘,河道开始拐弯,艄公叫清明坐回原位置。河道拐弯的地方,水流往往很急。江中有一条深沟,一江的水就挤向这条流往往很急。刚才还在慢悠悠的筏子,猛然像箭一样顺着水道向下游冲去,筏边翻起的波浪溅了我们一身。开乐很喜欢这种场面,乐得哇哇直叫。我们把这样的地方称为“壶口”。一到壶口,江面便打起鱼鳞皱,在斜阳的照射下,白光闪闪。你知道浪是怎样形成的么?在没有风的时候,浪的形成是由于水底地形的作用。
坐在长长的竹排上,我们的目光还被江岸巨石上那遍布的洞眼所吸引。这些洞眼鸡蛋般大小,外宽内窄呈锥形,深浅不一,排列无序,洞眼开口全朝向上游,越是水急的地段洞眼越密。是天生的,还是因何种需要而錾的?我不觉奇怪起来。当从摇桨的艄公口中得知,那是先前撑船人留下的篙洞时,我的心底不禁生出一股悲壮的情感:满载的船只,顶着湍急的江流,没有牵引,没有顶推,更没有今天的发动机,唯一依靠的是船夫那两条成弓步叉开的腿,一双肌肉和经络鼓暴的臂膀,和一支长长的一头握在双手、一头重重地顶在岩石上的篙,在船夫高亢的号子声中,在竹篙被顶弯的驱动下,船头犁出浪花,徐徐向前。也许一篙不力,船退千寻;也许一篙脱落,船毁人亡。艄公告诉我,在夫夷江的几处险恶地段,汹涌的浪头打翻过无数船只,无情的旋涡吞噬过众多船工。但是,行船人并没有被险恶吓倒,他们迎着朝霞的光芒,顶着中午的骄阳,披着傍晚的余晖,不畏激流险滩,一篙又一篙,一船又一船,执着地航行在百里夷江上。那篙戳在坚硬的岩石上,虽用劲十足,却也只溅出几个火星。一根又一根篙头戳秃了,一根又一根篙杆顶折了,可岩石上只留下点点痕迹。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上的篙印一年年加深,开长日久,篙印也就成为了篙洞了。
听着艄公的诉说,我思绪绵绵,感觉到时间的无限,历史的悠长,将篙洞的形成追溯得很远很远。这密集的篙洞,是一代代先民[[力量]]的表象,是几千年人类生产斗争的缩影,是无数船工汗水、甚至血的结晶!
夫夷古邑处于越城岭腹地,这里盛产杉木、楠竹、生漆、桐油等山货,而连接洞庭湖的夫夷江,就成了与外界沟通的黄金水道。逆水行舟,或顺流放排,白帆点点,棹歌悠扬,是夷江上不歇的风景。但出门遇风波,行船有风险。千弯百转的夷江有三十六大滩,七十二小滩,行舟最凶险的地段便是瓦子滩。艄公说,以前的艄工们一到瓦子滩,一点不敢懈怠,立马提起精神,降帆、收蓬、撑篙,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有一首长长的棹歌,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喊起号子摇起橹,
调转舵来放瓦滩。
大水放船要提干,
干水要往槽里扳。
行舟只见滩水响,
大水弯在冻里湾。
龙口猪头两相对,
紧桨飞落瓦子滩!
冻里是江中经过的一个地名。而临近瓦子滩,挟持江水的两座巨岩,左边的形似龙首,气吞山河;江右的恰似猪头,憨态可掬,两岩遥遥相对。当地有民谚“龙头对猪头,鸳鸯水上浮”之说。
下了瓦子滩,艄公放了胆,客人安了魂。这里水面宽阔、安静,犹如一个大水库,以至看不到水的流向了。右岸是一块平坦的大地,大地后面三面是山峰,将它夹在山水之中。我看到一些树林半遮半掩的房舍,那是一个村庄。整个村子静静地,不见一个人影。岸边沙滩上搁着几条木船,那些船已破旧似乎没人要了。一条船上插着一根竹杆,竹杆上晾着一件白褂子,如旗帜般在风中飘扬。破船旁有一个同样破烂的棚子。这情景酷似一幅油画,我对奇异的事物总是有一种超凡的敏感,我很想到这幅画里去看看,这本是一个住仙人的地方呀!
艄公摇摇头,不肯将筏子泊岸。我问为什么,他仍摇头,做出一个笑容来。村子里的人不愿外人来破坏他们千古不变的生活宁静么?或是今日他们内部发生了一件不愿让外人知道的事?这真是一个谜。
江流弯弯,艄公神态很是悠然。他说,这夫夷江不但风光美,人情也很美。这是古夫夷侯国,民风淳厚,要住久了才能品赏出味道来。他说他爷爷在这条江上行船50年,沿河都有相好的。“这山里的姑娘,都是有情有义呐。”
作家晓明听出相好的内涵,是指男女私情,马上就粘了上去,“那他们是怎样勾搭上的?”
“要勾什么!她们要搭你的船,要跟你好,就这么回事!”艄公说这深山的瑶姐,和这里的山花一样迷人,她们要下宝庆府,要去益阳,去汉口,就站在岸边向你招手,船一靠岸,就往船舱里钻。日子一长就有意思了。“你怎么知道有意思了?”作家晓明是不会放过这类细节的。“这还要问么?”艄公笑了。他接过作家递上的芙蓉烟卷,悠悠地吸,悠悠地说开了:船走到浅水无人处,只要猛撑一篙,船就在沙滩上搁浅了,你就说:“大姐,请闭上眼晴,我要下水推船哩!”于是你就从容地把衣裤脱下,跳到水里推船,有的背过身去,装着什么也没看见,也有的掩着嘴笑。“当然,我爷爷还遇到过好心的女子,见你推船吃力,她把筒裙一脱,也下水来帮你推船哩。”
“真的?”大家问。
“前世修来同船渡嘛!”艄公说得很悠闲,漫不经意。
说话时,船已渐入佳境,两岸青峰挺秀,[[风光]]如画。“拔地芙蓉耸翠痕,嶙峋千尺指天门”,指的是这以下的河段了。在对岸山顶上,有一个猎人带着一只猎狗,剪影似的,耐不住深山的寂寞,面对浩瀚江水,扯起嗓门唱了起来:
郎在江边呐等妹来呃
上船哪有不湿鞋,
阿妹是柴郎是火呃,
干柴近火咯燃起来哟!
那粗犷的嗓音,飘落到我们筏上,真让人如醉如痴。看来,诗人们到这里获取灵动的诗情和画意,只在俯拾之间。
大家还在故事与歌声中回味时,猛听艄公说“前面还有崀山著名的山景,不要错过了观看”,这才回过神来。确实,夫夷江两岸的山势是千姿百态的。二亿年前地球表层的褶皱形成的丹霞地貌,经过长年累月的风雨洗礼,使每一座山都显出它的特色来。我顺着艘公的指引,在筏的左边看到一块尖尖的巨石从岩顶上垂下来,很像一只啄木鸟的长喙;更巧的是岩上有一个洞,从这边可看到那边透明的[[天空]],有如啄木鸟的眼睛。整个形状如同一只站立的啄木鸟,在为森林啄虫除害,人们就称这块岩石为“啄木鸟石”。而右边的山势如刀劈一般陡峭,而山顶平整,一连几座整齐排列,如一支强大的舰队,舰首昂起,列队前来,这叫“军舰石”。军舰石的前方山崖,有块硕大光洁的石幕,人们叫它“无字天书”,犹如武则天的无字墓碑,引发人无限遐想。
竹筏穿过这一片美的丛林,转过一个弯,前方一座高大的石峰迎面而来。但见右方圆形的山头上,四周翠竹簇拥,正中竖着一根七十米多高的石柱。只见他头颅昂起,两肩平整,双手反背在身后,江水倒映出他高大的身影,极像一个身披大氅的古代将军,显得十分威严。有人感于将军石的威武,曾即兴赋诗“荆湘南极粤西东,别有将军石一峰”。筏上之人一见之下,全都兴奋得站起来了,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呼:将军石太像了!天然形成的将军石恰似是人工雕塑,人体比例适度,形象逼真,脚下的山包是它的基石底座。将军石也是新宁在清朝末期能够走出二百多位四品以上将军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1938年抗日烽火正炽时,著名诗人艾青避战乱由桂入湘在新宁执教,从而认识了崀山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出澎湃的写作激情。在新宁一年多的时间内,他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火把》《我爱这土地》《岩壁》等诗作。教学之余,他常去夫夷江泛舟,在将军石下流连。1992年初,新宁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发崀山旅游,派员到北京找到大师艾青,在他家客厅为他播放崀山风光片,当将军石形象出现在画面时,事隔多年,他仍难掩内心的激动,一下子从座椅上站了起来。连声说:将军石,将军石!他听明客人来意后,走到桌前铺纸挥毫,欣然题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风光]]赛桂林”墨宝。毕生拥抱真善美的诗人当年结缘崀山,崀山山水则因之有幸。如今诗人的题词,已成了崀山走向[[世界]]的名片!
竹筏快要靠岸了,我们与艄公依依不舍。这位朴实的汉子,把竹篙插入江水中,稳稳站定,放开喉咙唱了起来:
行舟到了何家湾呃
客人到此要上岸,
人生何处不相逢呃,
愿你走南闯北四季好运通啰!
我们四个人闻声,不由得不动情,众人依照棹歌曲调,即兴和唱起来:
你在江头我在尾呐,
今日幸会夷江上呃,
这里好山好[[水]]人更好吔。
叫我永生永世不能忘啰!
歌声悠悠,意绪悠悠。中午时分,我们在何家湾的江边泊岸。<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车晓浩,[[湖南]]省新宁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center>'''夫夷江上棹歌声'''<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7363148/pexels-photo-27363148/free-photo-of-m5-vsco.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夫夷江上棹歌声》'''是[[中国]]当代作家车晓浩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夫夷江上棹歌声===
正是春暖花开时,我与长沙、益阳的几位诗友,相约一同去看崀山,去观赏被诗人艾青赞誉过的丹崖碧水,于是便有一次夫夷江的泛舟之旅。
车队一路急驶,经新宁县城,沿夫夷江上行约十公里,当红若云霞的丹霞地貌展露芳容,秀丽的夫夷江如玉带环绕,如流动的画卷向人们次第展开时,大家相视一笑:崀山到了!
我们的车子,在一个叫做水溪的大河湾边停下来。湾里泊了许多竹筏子,一些艄公坐在岸边等待游人。那些竹筏一律由十四根楠竹扎成,前端翘起,上面有两排竹椅,可坐四人。我和晓明、开乐、清明依次登上竹筏坐定,穿上救生衣。艄公趟水将筏子推入江中,跳上筏后竹篙一点,将筏撑到江中,放下篙站着摇桨。
夫夷江即资江的上游,发源于广西猫儿山,它与著名的漓江分袂而流,一条汇入长江水系,一条注入珠江水系。夫夷江在越城岭的崇山峻岭间奔涌、绕行,进得湘西南如刚入门的媳妇,多少还有些羞媚之态。它忸怩地流着,裙裾边溅起的水花如串串珍珠。江水很浅,[[非常]]清澈,可清楚地看到河床上的卵石。那些有花纹的石子,在江水的涌动中不断变形,变幻出各种各样奇妙的图案来。两岸的山峰慢慢向后退。放眼展望,山顶上怪石嶙峋,奇峰突兀,而山脚下树木葱茏,生机盎然。艄公一手扶着椅背,一手轻摇舵桨,姿态很是潇洒。
竹筏顺流而下,游客们仰躺于竹椅中,眼观四周景色,真有“天地动,我不动”的感觉。夫夷江是资江的童年,她具有一个小女孩的气质:纯真、娇美,令人怜爱。在资江下游长大的人,看惯了江水的阔大、汹涌和深沉,谁料到她的源头竟是这样的斯文、秀美呢。我将手伸到江中,她立刻回报我丝丝凉爽。如果不是筏在流动,我真想脱光衣服,跳到水中,躺在那层浅浅的卵石上,让柔软的江水浸泡几个小时。清明这女子兴许第一次这样漂流,按捺不住激动,站起身来走到筏尾,与艄公换个位置,当起女艄公来。好在水宽流缓,没有一点危险,艄公便任其所为。不料清明操作很是里手,竹筏在江中顺顺当当的漂流,她还自在地哼起歌来。她今日穿一件红色的短衬衣,在绿色的大背景中很是醒目。我看她一眼,她笑一笑。我越看越有[[意思]],联想起资江艄工中流行的一首民歌《女艄工》来:
初搭大船去江东,
走到十字街上请舵工,
上街跑到下街止,
跑到中街请个女艄公。
妹妹叽,
一借你的金钗竖桅杆,
二借你咯罗裙扯风蓬,
三借你咯十指尖尖掌好舵,
四借你咯斜眉细眼观好[[风]]。
有钱难请女艄公。
资江上是没有女艄公的,船工们唱这首歌纯粹是为了消遣水上沉闷的生活。于是,我偏过头去问这摇桨的艄公,崀山有没有当地的山歌?汉子回道:有啊!我一听马上来了[[兴趣]],央求他为我们唱首当地山歌。汉子嘿嘿一笑,也不推辞,张口唱出来:
扯块白云做风蓬呃,
夫夷江上自在行,
下了一滩又一湾呃,
下到宝庆过洞庭哟——
西汉时,汉武帝在资江上游的新宁境内设夫夷侯国,故流经这段的江流叫夫夷江。在交通运输倚靠水运的年代,艄公们将大山的木材、物产通过水路运往宝庆、益阳、岳阳,远至汉口。而崀山棹歌是当地艄工在江上放排时即兴创作的,曲调简明,旋律婉转,尾声悠扬,地域特色明显,与广西山歌有得一比。自崀山旅游开发后,外地来看山水的游人日渐增多,在人们好奇心的驱使下,棹歌也派上了用场。
筏上艄公是位四十多岁的汉子,家住崀山沿河边的村里,行舟撑筏多年,阅人无数,在客人们面前表现得落落大方。他边摇桨边兼任导游,把满河[[风光]],慷慨地指给客人欣赏。岸边靠近水边的叫团鱼石,江中裂成两半的叫试剑石,山顶那棵虬枝伸展的怪松叫仙鹤展翅。其实,看景有如读诗,那意境,那美,是要靠心灵去感受的。
竹筏一路下行,如滑行在一块透明的[[玻璃]]上,最清幽的是杉木塘以下的一段水程。两岸翠竹,上指云天,下吻江水。偶尔在河岸的古樟浓荫下,一块木板挑入江心,临流搓衣的红衣女子,把倩影投到河心。喜得清明这位俏女子揣着个相机,从排头转到排尾,搅得大家不得安宁。此时此刻,艄公也来了兴致。他不用催促,亮开嗓子唱起来:
好似横岩坐水口呃,
讲起杉木塘不[[简单]],
鸬鹚凫水网罾鱼呃,
我看过热闹赶前程哟——
行舟至杉木塘,江水变深,江流平缓,鱼儿们喜欢在此嬉戏、洄游,这里也就成为村民们渔猎的乐园。以鱼为食的鸬鹚(鱼鹰),满江游弋;渔猎的村民站在岸边,用一张大网临江罾鱼。那些身披洁白羽毛的鹭鸶鸟,也喜欢在此停驻。当沿江的樟树尖上站满了白色的鸟类时,恰似满树的玉兰花在绽放,美丽极了。一到夜晚,村民们把马灯挂在船头,沿江捕鱼,那情那景,就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艄公的描述,分明带有几分自豪。
过了杉木塘,河道开始拐弯,艄公叫清明坐回原位置。河道拐弯的地方,水流往往很急。江中有一条深沟,一江的水就挤向这条流往往很急。刚才还在慢悠悠的筏子,猛然像箭一样顺着水道向下游冲去,筏边翻起的波浪溅了我们一身。开乐很喜欢这种场面,乐得哇哇直叫。我们把这样的地方称为“壶口”。一到壶口,江面便打起鱼鳞皱,在斜阳的照射下,白光闪闪。你知道浪是怎样形成的么?在没有风的时候,浪的形成是由于水底地形的作用。
坐在长长的竹排上,我们的目光还被江岸巨石上那遍布的洞眼所吸引。这些洞眼鸡蛋般大小,外宽内窄呈锥形,深浅不一,排列无序,洞眼开口全朝向上游,越是水急的地段洞眼越密。是天生的,还是因何种需要而錾的?我不觉奇怪起来。当从摇桨的艄公口中得知,那是先前撑船人留下的篙洞时,我的心底不禁生出一股悲壮的情感:满载的船只,顶着湍急的江流,没有牵引,没有顶推,更没有今天的发动机,唯一依靠的是船夫那两条成弓步叉开的腿,一双肌肉和经络鼓暴的臂膀,和一支长长的一头握在双手、一头重重地顶在岩石上的篙,在船夫高亢的号子声中,在竹篙被顶弯的驱动下,船头犁出浪花,徐徐向前。也许一篙不力,船退千寻;也许一篙脱落,船毁人亡。艄公告诉我,在夫夷江的几处险恶地段,汹涌的浪头打翻过无数船只,无情的旋涡吞噬过众多船工。但是,行船人并没有被险恶吓倒,他们迎着朝霞的光芒,顶着中午的骄阳,披着傍晚的余晖,不畏激流险滩,一篙又一篙,一船又一船,执着地航行在百里夷江上。那篙戳在坚硬的岩石上,虽用劲十足,却也只溅出几个火星。一根又一根篙头戳秃了,一根又一根篙杆顶折了,可岩石上只留下点点痕迹。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上的篙印一年年加深,开长日久,篙印也就成为了篙洞了。
听着艄公的诉说,我思绪绵绵,感觉到时间的无限,历史的悠长,将篙洞的形成追溯得很远很远。这密集的篙洞,是一代代先民[[力量]]的表象,是几千年人类生产斗争的缩影,是无数船工汗水、甚至血的结晶!
夫夷古邑处于越城岭腹地,这里盛产杉木、楠竹、生漆、桐油等山货,而连接洞庭湖的夫夷江,就成了与外界沟通的黄金水道。逆水行舟,或顺流放排,白帆点点,棹歌悠扬,是夷江上不歇的风景。但出门遇风波,行船有风险。千弯百转的夷江有三十六大滩,七十二小滩,行舟最凶险的地段便是瓦子滩。艄公说,以前的艄工们一到瓦子滩,一点不敢懈怠,立马提起精神,降帆、收蓬、撑篙,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有一首长长的棹歌,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喊起号子摇起橹,
调转舵来放瓦滩。
大水放船要提干,
干水要往槽里扳。
行舟只见滩水响,
大水弯在冻里湾。
龙口猪头两相对,
紧桨飞落瓦子滩!
冻里是江中经过的一个地名。而临近瓦子滩,挟持江水的两座巨岩,左边的形似龙首,气吞山河;江右的恰似猪头,憨态可掬,两岩遥遥相对。当地有民谚“龙头对猪头,鸳鸯水上浮”之说。
下了瓦子滩,艄公放了胆,客人安了魂。这里水面宽阔、安静,犹如一个大水库,以至看不到水的流向了。右岸是一块平坦的大地,大地后面三面是山峰,将它夹在山水之中。我看到一些树林半遮半掩的房舍,那是一个村庄。整个村子静静地,不见一个人影。岸边沙滩上搁着几条木船,那些船已破旧似乎没人要了。一条船上插着一根竹杆,竹杆上晾着一件白褂子,如旗帜般在风中飘扬。破船旁有一个同样破烂的棚子。这情景酷似一幅油画,我对奇异的事物总是有一种超凡的敏感,我很想到这幅画里去看看,这本是一个住仙人的地方呀!
艄公摇摇头,不肯将筏子泊岸。我问为什么,他仍摇头,做出一个笑容来。村子里的人不愿外人来破坏他们千古不变的生活宁静么?或是今日他们内部发生了一件不愿让外人知道的事?这真是一个谜。
江流弯弯,艄公神态很是悠然。他说,这夫夷江不但风光美,人情也很美。这是古夫夷侯国,民风淳厚,要住久了才能品赏出味道来。他说他爷爷在这条江上行船50年,沿河都有相好的。“这山里的姑娘,都是有情有义呐。”
作家晓明听出相好的内涵,是指男女私情,马上就粘了上去,“那他们是怎样勾搭上的?”
“要勾什么!她们要搭你的船,要跟你好,就这么回事!”艄公说这深山的瑶姐,和这里的山花一样迷人,她们要下宝庆府,要去益阳,去汉口,就站在岸边向你招手,船一靠岸,就往船舱里钻。日子一长就有意思了。“你怎么知道有意思了?”作家晓明是不会放过这类细节的。“这还要问么?”艄公笑了。他接过作家递上的芙蓉烟卷,悠悠地吸,悠悠地说开了:船走到浅水无人处,只要猛撑一篙,船就在沙滩上搁浅了,你就说:“大姐,请闭上眼晴,我要下水推船哩!”于是你就从容地把衣裤脱下,跳到水里推船,有的背过身去,装着什么也没看见,也有的掩着嘴笑。“当然,我爷爷还遇到过好心的女子,见你推船吃力,她把筒裙一脱,也下水来帮你推船哩。”
“真的?”大家问。
“前世修来同船渡嘛!”艄公说得很悠闲,漫不经意。
说话时,船已渐入佳境,两岸青峰挺秀,[[风光]]如画。“拔地芙蓉耸翠痕,嶙峋千尺指天门”,指的是这以下的河段了。在对岸山顶上,有一个猎人带着一只猎狗,剪影似的,耐不住深山的寂寞,面对浩瀚江水,扯起嗓门唱了起来:
郎在江边呐等妹来呃
上船哪有不湿鞋,
阿妹是柴郎是火呃,
干柴近火咯燃起来哟!
那粗犷的嗓音,飘落到我们筏上,真让人如醉如痴。看来,诗人们到这里获取灵动的诗情和画意,只在俯拾之间。
大家还在故事与歌声中回味时,猛听艄公说“前面还有崀山著名的山景,不要错过了观看”,这才回过神来。确实,夫夷江两岸的山势是千姿百态的。二亿年前地球表层的褶皱形成的丹霞地貌,经过长年累月的风雨洗礼,使每一座山都显出它的特色来。我顺着艘公的指引,在筏的左边看到一块尖尖的巨石从岩顶上垂下来,很像一只啄木鸟的长喙;更巧的是岩上有一个洞,从这边可看到那边透明的[[天空]],有如啄木鸟的眼睛。整个形状如同一只站立的啄木鸟,在为森林啄虫除害,人们就称这块岩石为“啄木鸟石”。而右边的山势如刀劈一般陡峭,而山顶平整,一连几座整齐排列,如一支强大的舰队,舰首昂起,列队前来,这叫“军舰石”。军舰石的前方山崖,有块硕大光洁的石幕,人们叫它“无字天书”,犹如武则天的无字墓碑,引发人无限遐想。
竹筏穿过这一片美的丛林,转过一个弯,前方一座高大的石峰迎面而来。但见右方圆形的山头上,四周翠竹簇拥,正中竖着一根七十米多高的石柱。只见他头颅昂起,两肩平整,双手反背在身后,江水倒映出他高大的身影,极像一个身披大氅的古代将军,显得十分威严。有人感于将军石的威武,曾即兴赋诗“荆湘南极粤西东,别有将军石一峰”。筏上之人一见之下,全都兴奋得站起来了,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呼:将军石太像了!天然形成的将军石恰似是人工雕塑,人体比例适度,形象逼真,脚下的山包是它的基石底座。将军石也是新宁在清朝末期能够走出二百多位四品以上将军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1938年抗日烽火正炽时,著名诗人艾青避战乱由桂入湘在新宁执教,从而认识了崀山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出澎湃的写作激情。在新宁一年多的时间内,他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火把》《我爱这土地》《岩壁》等诗作。教学之余,他常去夫夷江泛舟,在将军石下流连。1992年初,新宁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发崀山旅游,派员到北京找到大师艾青,在他家客厅为他播放崀山风光片,当将军石形象出现在画面时,事隔多年,他仍难掩内心的激动,一下子从座椅上站了起来。连声说:将军石,将军石!他听明客人来意后,走到桌前铺纸挥毫,欣然题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风光]]赛桂林”墨宝。毕生拥抱真善美的诗人当年结缘崀山,崀山山水则因之有幸。如今诗人的题词,已成了崀山走向[[世界]]的名片!
竹筏快要靠岸了,我们与艄公依依不舍。这位朴实的汉子,把竹篙插入江水中,稳稳站定,放开喉咙唱了起来:
行舟到了何家湾呃
客人到此要上岸,
人生何处不相逢呃,
愿你走南闯北四季好运通啰!
我们四个人闻声,不由得不动情,众人依照棹歌曲调,即兴和唱起来:
你在江头我在尾呐,
今日幸会夷江上呃,
这里好山好[[水]]人更好吔。
叫我永生永世不能忘啰!
歌声悠悠,意绪悠悠。中午时分,我们在何家湾的江边泊岸。<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车晓浩,[[湖南]]省新宁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