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屠呦呦

增加 1,316 位元組, 4 年前
,
=='''為何[[瑞典皇家科学院]] 頒予屠呦呦諾貝爾奬?'''==
屠呦呦在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後,對她許多負面的批評接踴而至,甚至有人認她不應該得到諾貝爾獎,因為還有其他人也發現了抗瘧葯。那麼到底真相如何?讓我們來看看研究抗瘧葯的歷史。
 
屠呦呦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她最優秀的研究工作完成於1969年至1972年之間,正值「文革」時期。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醫研究院接到了一個「中草藥抗瘧」的研發任務,那是一個不小的軍事計劃的一部分,代號523,目的在幫助北越政府「打擊美帝」,希望找到有效的抗瘧新藥,因為在1960年代的東南亞戰場上,瘧原蟲已經對奎寧類藥物產生了抵抗性了,所以需要新葯來制止這地區的瘧原蟲。當時的屠呦呦也參與了這個項目,那時她38歲,職稱是[[助理研究員]]。
 
屠呦呦因為具有中西醫背景,而且勤奮。在那個年代,許多資深科學家已被打為[[右派]];所以,屠呦呦很快被任命為研究組組長,帶領一個小組的成員開始查閱中醫藥典籍,走訪老中醫,尋找抗瘧藥物的線索。
 
回朔到1941年,上海的[[藥理學]]家[[張昌紹]]就曾嘗試利用中藥[[常山]]治療中國南部沿海地區流行的瘧疾。1946年和1948年,他分別在《科學》和《自然》上報導中藥常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瘧作用。不幸的是,張昌紹於1967年自殺,而另一些原本致力於此的科學工作者正被關牛棚或靠邊站。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