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屠呦呦

增加 1,26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為何[[瑞典皇家科学院]] 頒予屠呦呦諾貝爾奬?'''
<!--
屠呦呦因在研制[[青蒿素]]等抗瘧藥方面的卓越貢,與[[威廉·塞西爾·坎貝爾]](英语:[[William Cecil Campbell]])、[[大村智]](英语:[[Satoshi Ōmura]])共同獲得2015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15/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5]</ref>,以表彰他們三人發展出針對一些最具毀滅性的寄生蟲疾病具有革命性作用的療法,其中屠呦呦獨享其中一半獎金。
-->
=='''為何[[瑞典皇家科学院]] 頒予屠呦呦諾貝爾奬?'''==
屠呦呦在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後,對她許多負面的批評接踴而至,甚至有人認她不應該得到諾貝爾獎,因為還有其他人也發現了抗瘧葯。那麼到底真相如何?讓我們來看看研究抗瘧葯的歷史。
==='''發現抗瘧新藥之青蒿素提取的關鍵 '''===
屠呦呦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她最優秀的研究工作完成於1969年至1972年之間,正值「文革」時期。
屠呦呦因為具有中西醫背景,而且勤奮。在那個年代,許多資深科學家已被打為[[右派]];所以,屠呦呦很快被任命為研究組組長,帶領一個小組的成員開始查閱中醫藥典籍,走訪老中醫,尋找抗瘧藥物的線索。
耗時3個月,屠呦呦的研究小組從兩千多個方藥中,最終鎖定兩個樣本,第一個様本是胡椒,雖對瘧原蟲抑制率達84%,但對瘧原蟲抑殺作用並不理想;第二個樣本是青蒿 (是菊科植物的中藥物) ,雖然曾經有過68%的抑菌率,復篩結果卻一直不好。
直到有一天, 屠呦呦決定:用沸點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來提取青蒿。這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也就是說'''溫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關鍵'''。
屠呦呦在2009 1977 出版的專著中 提到 當時 趕在國外發表 一系列實驗 前面 表明 青蒿 成株葉製成水煎浸膏,95%乙醇浸膏 素為中國人發明 揮髮油無效。乙醇冷浸,控制溫度低於60℃,[[鼠瘧效價]]提高,溫度過高則無效。乙醚回流或冷浸 由屠呦呦 得提取物 在的中醫研究院 鼠瘧效價顯著增高且穩定。 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 她還特別提示:「分離得到 [[ 名義在《科學通報》上首次發表了 青蒿素]]單體,雖經加水煮沸半小時,其抗瘧藥效穩定不變 的化學結構<ref name="Tu-2"></ref>
屠呦呦在2009年出版的專著中,提到了當時的一系列實驗,「青蒿成株葉製成水煎浸膏,95%乙醇浸膏,揮髮油無效。乙醇冷浸,控制溫度低於60℃,[[鼠瘧效價]]提高,溫度過高則無效。乙醚回流或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瘧效價顯著增高且穩定。」她還特別提示:「分離得到的[[青蒿素]]單體,雖經加水煮沸半小時,其抗瘧藥效穩定不變。」<ref name="Tu-2">[https://kknews.cc/tech/26lzoe.html 屠呦呦為什麼能成為第一個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人?]</ref>
==='''青蒿素的臨床試驗'''===屠呦呦的發現公布後不久,屠的研究小組將青蒿素提物取名為「青蒿素Ⅱ」的白色的針狀結晶。 1977年,經領導批准,由屠呦呦帶頭共3人進行「探路試服」,住進中醫學院附屬東直門醫院作臨床試驗。探路試服顯示,青蒿素Ⅱ沒有毒性。但後來在臨床上的表現卻不那麼令人滿意 ——「效果不好,出現了較明顯心臟毒副作用」。原計劃的14個病人,只做了8例就中止了臨床試驗<ref name="Tu-2"></ref>。 最終,由[[雲南]]藥物研究所用汽油從當地的青蒿變種——[[大頭黃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在廣州中醫藥大學[[李國橋]]主持的臨床試驗中展示了極好的抗瘧療效。 ==='''其他相關研究成果'''===回朔到1941年, [[ 上海 ]] 的[[藥理學]]家[[張昌紹]]就曾嘗試利用中藥[[常山]]治療中國南部沿海地區流行的瘧疾。1946年和1948年,他分別在《科學》和《自然》上報導中藥常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瘧作用。不幸的是,張昌紹於1967年自殺,而另一些原本致力於此的科學工作者正被關牛棚或靠邊站 <ref name="Tu-2"></ref>。 1976年,上海[[有機化學]]所的[[周維善]]研究小組測定了青蒿素的化學結構,也發現了青蒿素全新的抗瘧機理。後來,因青蒿素不溶於油和水,無法使用針劑,對已不能進食的重症瘧疾患者,幾乎束手無策。上海藥物所合成了可以製成針劑的蒿甲醚,那是第一個由中國發現的全新化學結構的藥品。2001年,WHO將複方蒿甲醚等青蒿素類複方藥物作為一線抗瘧藥物在全球範圍內推廣<ref name="Tu-2"></ref>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