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托马斯·施泰茨

增加 1,62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主要贡献 ==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 [[ 托马斯·施泰茨 ]] 和[[阿达·尤纳斯]]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了解核糖体的工作机制对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ref>[http://news.sina.com.cn/o/2009-10-08/054516404427s.shtml?from=wap 图文:美以科学家分享诺贝尔化学奖 ].新浪网 . 2016-10-08</ref> 
== 获得奖金 ==
由于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尤纳斯]]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贡献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三人将共同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主要成就==
以下是2001年以来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08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5年,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获奖。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因在细胞膜通道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他们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动物学家]]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