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毓汶

增加 98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翁同龢與孫毓汶最後皆抑鬱以死,這對老冤家估計到了地下相見時,一定相對無語,情何以堪。
==殿試競爭狀元, 孫家 欲使孫毓汶獨占鰲頭,因此便生一計==
翁同龢與孫毓汶都極有才華,均為時人所稱道。咸豐六年的殿試競爭狀元者,其實就是翁同龢與孫毓汶兩人,這兩人都志在必得。孫家欲使孫毓汶獨占鰲頭,能與孫毓淮成為“兄弟狀元”,留下一段佳話,只怕狀元給翁家搶去了,因此便生一計。
當時,凡赴試者離殿廷較遠的,在殿試前夕,多寄宿在朝門附近。翁、孫兩家都是顯宦,又是世交。孫府在皇城附近,而翁家距離較遠。
殿試前夕,孫家特邀翁在府中住宿。晚飯後,孫父孫瑞珍即囑咐兒子孫毓汶早些睡覺,自己則以長輩身份對翁同龢殷勤款待,頻頻勸酒。席散之後,孫瑞珍又邀翁同龢到他書齋裡,把殿試的規例不厭其詳地一一指點,直到深夜,才讓翁同龢回房休息。孫瑞珍又暗中派人在翁的住房四周大放爆竹,一直放到天亮,使翁不能稍息片刻。翌日進入試場,翁同龢覺得全身無力,昏昏欲睡. 正在無奈之際,忽然想起身上帶來兩支人參,遂馬上放入口中咀嚼,翁頓時覺得精神十足,執筆直書,無一敗筆。幸得兩支人參救急提神,終使翁高中狀元,於是人皆稱翁同龢為“人參狀元”。<ref>[http://www.lishiweb.com/m/view.php?aid=38027 清朝同治帝光緒帝老師翁同龢為何被稱為“人參狀元”?]</ref>
 
==同治六年(1867)所撰的《蜀遊日記》==
[[File:孫毓汶.jpg|thumb|right|
[https://images-na.ssl-images-amazon.com/images/I/4123v32x2QL._SY498_BO1,204,203,200_.jpg原圖鏈結]
[https://www.amazon.com/%E5%AD%99%E6%AF%93%E6%B1%B6%E6%97%A5%E8%AE%B0%E4%BF%A1%E7%A8%BF%E5%A5%8F%E6%8A%98-%E5%A4%96%E4%B8%80%E7%A7%8D-%E4%B8%AD%E5%9B%BD%E8%BF%91%E7%8E%B0%E4%BB%A3%E7%A8%80%E8%A7%81%E5%8F%B2%E6%96%99%E4%B8%9B%E5%88%8A-%E5%AD%99%E6%AF%93%E6%B1%B6/dp/7550627916] ]]
晚清重臣孫毓汶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其現存手稿《遲盒集杜百首》乃孫氏同光之交返鄉丁母憂所創作的大型五律體集杜組詩。該組詩內容豐富,情感真切,對仗押韻,起承轉合自然,既有田園述懷的傳統格調,又有家國時代特色,可謂晚清集杜詩的代表。之前於同治六年(1867)所撰的《蜀遊日記》亦多處引用杜甫詩句,且以杜詩為眉批。由此可見杜詩對孫毓汶創作的深刻影響。
{{DEFAULTSORT:Sun孙}}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