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隅良典

增加 51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机构 = [[洛克菲勒大學]] <br> [[東京大學]] <br> [[基礎生物學研究所]] <br> [[綜合研究大学院大学]] <br> [[東京工業大學]]
| known_for = 细胞[[自噬]]的分子機制研究
| awards = [[日本学士院獎]](2006)<br> [[朝日獎]](2008)<br> [[京都獎]]基礎科学部門(2012)<br> [[蓋爾德納國際獎]](2015)<br> [[文化功勞者]](2015)<br> [[威利獎]](2016)<br>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6)<br> 文化勳章 (2016)<br> [[生命科學突破獎]](2017)
}}
[[File: 大隅良典_fig_v1.jpg |缩略图|right|310px|[https://pansci.asia/archives/106692 圖片來自:2016諾貝爾生醫獎:細胞自噬和大隅良典的酵母菌] ]]
'''大隅良典'''(日語:おおすみ よしのり,英語:Yoshinori Ōsumi Osumi ,{{bd|1945年|2月9日|||catIdx=Osumi}}),[[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学家。現任[[東京工業大学]]前沿研究機構特聘教授、第6位[[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refname="Yoshinori-01">http[https://www.u-tokyo.ac.jp/focus/ja/newsarticles/topics/topics_z1402_00004t_z1402_00004.html 大隅良典先生に「東京大学特別栄誉教授」の称号を授与 ]</ref>等職。 大隅良典是歷年來[[ 文化勳章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表彰。第39位單人得主,也是繼2015年獲獎的[[ 文化功勞者大村智]] 後,第4位拿下諾貝爾醫學獎的日本科學家;他71歲的年紀,也遠高於歷年來得主的平均年齡58歲,相當不容易 <ref name="Yoshinori-02">[https://www.storm.mg/article/173404 大隅良典:科學工作不一定能成功,勇於挑戰的精神很重要 ]</ref>
2016年[[大隅良典]] 因「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成為21世紀第2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單人得主<ref name="CNA1">[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5017-1.aspx 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學者大隅良典獨得],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ref><ref name="CNA2">[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0378-1.aspx 大隅良典解析細胞自噬 創癌症治療契機],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ref><ref name="CNA3">[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0436-1.aspx 大隅良典獲諾貝爾獎:做沒人做的事很快樂],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En">[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16/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6]</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1">[https://pansci.asia/archives/106692 2016諾貝爾生醫獎:細胞自噬和大隅良典的酵母菌]</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2">[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_72.html 諾貝爾生醫獎大隅良典與細胞自噬]</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3">[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74380 【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特別報導】發現自噬作用機制]</ref>。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