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孫伏伽

增加 4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孫伏伽.jpg|缩略图|孫伏伽]]
孫伏伽(未知-658年),貝州武城縣(今河北省故城縣)人,一說河北邢台清河人士。隋末唐初人物。
[[顏康成]],[[徐松]]《登科記考》卷二十七《附考·進士科》載於科份不詳的進士名單中,然山東地方志資料中,[[顏康成]]被明確記載為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進士科狀元,如果地方志資料得到確認,[[顏康成]]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位有確切記載的唐代狀元。[[雍正]]《山東通志》卷一五《選舉一》記載:「顏康成:曲阜人,狀元,學士。」見《唐前期進士科狀元考辨》[[許友根]],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3期2004年8月。
其實科舉制度,並不是唐朝創始,隋文帝為了擴大政權需要幹部,於開皇年間(五八一~六○ ○),籌畫分科取士,以充實官員隊伍,取代[[魏晉]]時代的選拔任用官員的九品中正制。[[劉肅]]《大唐新語》<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681800 ]大唐新語-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ref>載,大業二年(六○六)[[隋煬帝]]又首創進士科,以「試策取士」,以考試成績來選拔官吏的做法,在當年帝制時代,可說極有意義,但隋朝還沒把這制度推展出來就滅亡了。於是唐朝繼承了這制度。
唐朝初時,[[科舉]]考試科目極為繁雜,分常科、制科二大類,共有九十多科,經常舉行的是明經與進士二科,進士科最為難考,詩、賦寫作是主要考試方式,亦最能顯出應試者的真才實學,故進士科所出人才最多,士子趨之若騖,[[王保定]]的《唐摭言》<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365613 ]唐摭言-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ref>就有「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之言。
唐朝的科舉最大的缺點是與「薦舉」相結合,現代的說法就是「關說」,即應試者於考試前需先向權貴「拜謁投刺」行卷,請求推舉,主考官就要考慮到薦舉者權貴的地位來決定取捨,這公正性就有問題了,像才華出眾的白居易也不能免俗「行卷請託」,求取能中進士。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