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苏轼

增加 3 位元組, 5 年前
词作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ref>[http://www.sohu.com/a/213230154_322551 苏洵教子:父子三词客,文章八大家 ],搜狐网,2017-12-29</ref>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00f0i6005431i5x.html 苏轼最冷门的一首诗,开头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却少有人知道全词],网易网,2018-11-07 </ref>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 [[ 苏轼 ]] 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诗作====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