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苏轼

增加 33 位元組, 4 年前
应考趣闻
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 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 [[ 梅尧臣 ]] 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