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1
次編輯
變更
苏味道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big>苏味道</big>'''(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属[[河北]][[栾城]]县)人。九岁能 文,少有才华,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20岁中进士,早年为咸阳尉,因吏部侍郎[[裴行俭]]赏识,随裴行俭两征[[突厥]],为书记。圣历初官居相位。先后三度为相达七年之久,深得[[武则]]天赏识。后因亲附[[张易之]]兄弟,中宗时贬为[[眉州]][[刺史]]。不久又复迁益州(今成都)大都督府长史,未行而卒,终年58岁。
<p style="text-indent:2em;">苏味道<ref>[http://yw.eywedu.com/24/16/mydoc083.htm ]古诗文翻译网</ref>谙练台阁故事,善章奏。由于[[武则天]]时期复杂的政治环境,而常常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处事模棱两可,世号“苏模棱”。青年时与[[李峤] ]、[[崔融] ]、[[杜审言] ]合称初唐文章四友。他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著有《苏味道集》已佚所作诗今存十六首,载《全唐诗》。(以上介绍见链接)<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fdd1408ce7.aspx ]古诗文网</ref>
唐朝初年「文章四友」之一的蘇味道,人如其名,很有「馬屁」的味道。
蘇味道(六四八~七○五),自幼聰穎異常,機敏過人,九歲時就會賦詩作文,二十歲考上進士,才名益盛,當時皇太子[[李弘]]的岳父 [[ 裴居道 ]] 晉升左金吾將軍,要找人寫一份謝恩表,最後找到蘇味道,他才思敏捷,文采華麗,一揮即就,看得人莫不撫掌稱歎,一時譽為才子,與[[李嶠]]、[[崔融]]、[[杜審言]],號稱「文章四友」。
當時[[武則天]]當政,信重[[狄仁傑]]。[[司馬光]]撰《[[資治通鑑]]》記載:「太后嘗問仁傑:『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誰可者?』仁傑對曰:『文學蘊藉,則蘇味道、李嶠固其選矣!』」可見狄仁傑對蘇味道的詞藻才華,相當器重,所以當面推薦。從此蘇味道就一路晉升,擢居高位,當上宰相,三上三下,達八年之久,可謂位極人臣,名揚四海。
他做人為官令人不齒,吟詩又喜歡歌頌武后,不過,他的文學造詣確是不錯,詔書批判,冠冕堂皇;詩中用典,深奧壯麗,不愧為一代文豪,試看:「敏學推多藝,高談屬辯才」;「味同甘露灑,香似逆風來」;「飛雨欲迎旬,浮雲巳送春」;「帶日浮寒影,乘風進晚威」,都是典雅曠達的句子。<ref>[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08928]【人間詩話】 模稜宰相馬屁精 蘇味道(作者:吳東權)</ref>
== 趣闻轶事 ==
<p style="text-indent:2em;">苏味道少年时便和同乡李峤以文辞著名,时称“苏李”。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
<p style="text-indent:2em;">吏部侍郎裴行俭爱其人华,愉逢征计空厥,引荐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中宗妃之父裴避道重任左金吾怀将军时,访才子作谢表,托于苏味道。苏挥笔而成,辞理精密,一时盛传于世。
<p style="text-indent:2em;">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入朝为凤阁舍人、检样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延圣元年(公元695年)与张锡坐法下狱,张锡从容自如,而苏味道则席地而坐,很少进食,惴惴不安。武后闻知,将[[张锡]]流放岭南,将苏味道降职为集州刺史,后复召为天官侍郎,圣历初(公元698年)复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因改葬其父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被弹劾,贬为坊州刺史,又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因党附张易之,受牵连,贬为眉州长史,又迁益州长史,卒于上任道中,赠冀州刺史。
<p style="text-indent:2em;">苏味道入阁擅长章奏。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以上内容见链接)<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fdd1408ce7.aspx ]古诗文网</ref>
== 子嗣后裔 ==